想寫一下三國人物,從哪裡可以找到一些靠譜的書籍?

跳跳的蝸牛


個人推薦《三國志》,這是一部記載正史的書籍,雖然人物的形象塑造遠不及《三國演義》,但對歷史人物的生平記述和史家的評價記載的很詳細,畢竟歷史不同於小說。

相比之下,《三國志》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精彩,但勝在真實。畢竟《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帶著臉譜的,內容也是運用了誇張、虛構等小說的寫作手法。

可以說,在同時期的史書中《三國志》是最尊重歷史事實的,甚至書中很多情節是史學家陳壽親自走訪探尋得來,甚至不乏親身經歷過。

而要想讀好《三國志》,建議最好配合裴松之的註解,除了因為裴松之引用了很多其他三國時期的史書資料,更重要的是裴松之對這些史料的真偽都加以分析,方便我們更好的做出辨別。

還有一點原因是因為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本身語言很簡練,主要就是敘事,因為這是一本官方正史,而且是寫於晉朝的,有些地方只能微言大義。而裴松之的註解做出了許多的評論和分析,跟陳壽偏重敘事完全不同,且裴松之註解的字數甚至多於陳壽的原文。

所以,如果沒有裴松之註解的話,《三國志》讀起來難免會顯得有點乾巴巴的。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謝謝!


樾檬侃歷史


推薦第一本最有名的書籍就是《三國志》,可以說沒有三國志就沒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他可以借鑑參考的還有《後漢書》,《資治通鑑》,《太平御覽》,魚豢的《魏略》等等,還有陳舜臣的《曹操》,陳邇冬的《閒話三分》,嚴冷的《三國史話》,呂思勉的《三國史話》,張作耀的《劉備傳》,田餘慶的《孫吳的建國道路》等等都可以去參考,借鑑,尋找突破口。


般若自在


一、書籍

高級書單主要 以工具查閱,各個角度的偏學術化解讀為主。

1 三國智謀全集– 用白話文故事形式呈現事件謀略特點

《三國智謀全集)》共分為四卷,內容分別介紹了:政治謀略、安國謀略、進攻謀略、統御謀略、伐交謀略、詭詐謀略、勝戰謀略、處世謀略、造勢謀略、權變謀略等。

2 三國演義大辭典(影印版)-上下兩冊- 沈伯俊和譚良嘯編著— 工具查閱

一次偶然看介紹三國的視頻中提到,因為是工具書出版的少,很難買到只能叫商家影印了。當我想做知解三國這個專題的時候,應該很多時候用得到,需要查的東西很多。外加沈伯俊評點三國演義,很值得入手。

3 博弈三國 – 吳閒雲著 – 以博弈論的角度討論事件中的優選策略

三國是研究實用博弈最好的教材。網上搜索居然也有同名書籍,不過作者是趙勇。

4 宿命三國 – 恆大司馬著 – 以家族宗教制度等角度

從三國看古中國,揭秘權力的遊戲。告訴你進入三國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5 列族的紛爭 – 成長著 – 以家族視角分析三國豪門世家的政治博弈

筆者梳理了從漢末到晉初的88個家族。每一場歷史事件背後都有家族勢力的搏殺。

6 英雄的棋局 – 國史002系列- 趙春陽著 – 以棋盤地理角度

三國志為主,以中字模型地緣結構呈現三國軍事地理大勢。

7 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 – 朱子彥 – 以學術角度論述禪讓事件

由著作曾經發表的二十多篇學術論文組成,有獨特的朋黨政治和制度研究。

8 懸崖邊的名士 – 大生著 – 以魏晉士人角度論述魏晉政治與風流

深刻揭露知識分子與極權政治的殘酷博弈,還原燦爛又黑暗的魏晉玄學名士時代。

9 三國英雄縱橫談 – 張長宇著 – 以識人用才殺才等人才論角度

分別對主公將軍謀士三類人才的才能和歷史功過進行評述,以為當代借鑑。

10 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 宋傑著 – 以戰爭軍事戰略戰術角度

11 中國社會政治史 – 系列四本 – 薩孟武著 – 以各種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角度

其中有第二卷三國兩晉南北朝,民國法學和史學大家評析歷史進程和影響條件。

外加通典,【三通】之一,研究典章制度必備書籍。順帶一說,研究歷史若不著眼於制度,也就是圖個熱鬧而已。

12 魏晉玄學史 —餘敦康著

本書以正始玄學、竹林玄學、西晉玄學、東晉佛玄合流四個主題為框架,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裴頠、鳩摩羅什等重要人物為線索,結合動盪時代的政治背景與哲學發展的內在脈絡,對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哲學思潮的興衰消長,做出了系統宏闊、考論精微的論述。

13 中國魏晉南北朝經濟史 —劉靜夫

外加高敏主編的魏晉南北朝經濟史(上下冊)

14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此書是作者整理了陳寅恪老的筆記而成。它雖然不能把陳老師的精彩論述,一一如實地反映出來,但我想這部筆記的發表,對於研究陳老師在近代史學上地位與貢獻,對於研究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將能起到它的作用

二 視頻

前面介紹了三國書籍和歌曲,現在介紹一些音頻和視頻,大家可選擇性的觀看收聽。以下基本都是免費視頻和音頻,網上還有其他付費的。

一 專家講壇視頻—都有相關的書籍 和音頻

1 百家講壇 – 易中天-品三國

易中天,男,漢族,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縱論三國天下大事,細品英雄成敗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大家解讀。

2 百家講壇 –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

趙玉平,河北豐寧人,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主要從事領導理論、人力資源和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國教育電視臺《師說》和山東教育電視臺《名家論壇》主講人。分別於2011年1月、8月在《百家講壇》開講《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開闢了運用管理學和心理學解讀傳統經典的新領域。

3 百家講壇 – 方北辰 – 三國名將

方北辰,男,1942年生於四川成都,1991年被國家教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合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榮譽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評定為享受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

4 百家講壇 - 周思源正說三國人物

周思源,男,浙江杭州人,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著名紅學家。現從事小說創作、《紅樓夢》及古代小說研究,現當代文藝批評、中國文化研究。

從紛繁複雜的史料中尋根溯源,從蛛絲馬跡的懸疑中抽絲剝筍,走出戲說誤區,正說三國人物。

5 朱子彥- 大話三國謀略

朱子彥,194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湖州。從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秦漢魏晉史,以及明史的教學與研究。

在上海紀實頻道《文化中國》欄目主講《歷史上的智者—諸葛亮》(2007年6月)、《大話三國謀略》(2008年9月-10月);在湖北衛視主講《荊楚三國》(2010年10月);在浙江人文大學堂主講《三國人才與謀略》(2011年5月)。其學術生涯及主要成就被收入《史家是怎樣煉成的》(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一書。

6 國學大師曾仕強 – 論三國智慧 和 點評三國之道

國學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曾仕強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7 青年老師袁騰飛 - 騰飛說三國

2008年6月,袁騰飛在精華學校的講課片段被傳到網上,受到網友追捧,被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百家講壇》系列節目,先後推出由他主講的《兩宋風雲》,《塞北三朝之遼》,《塞北三朝之西夏》;是繼紀連海之後,第二位在《百家講壇》演講的中學老師。

8 三國的世界—2018年紀錄片

用紀錄的方式來重現和闡釋三國那段絢爛詭譎的歷史,通過對三國時代真實歷史的追問和對三國文化現象流變的分析,去探尋那段歷史中最有價值的精神本源以及它對中國人深刻的影響,樹立和宣揚隱含在那段亂世當中並且得以傳承千年的道德力量和文化價值,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來弘揚那些業已融入我們民族血液當中的優秀品格。


懸疑日誌2


想了解三國時期的人物與歷史,書籍主要有以下幾類。

首先是正史,內容可靠且嚴謹。

提到三國正史,《資治通鑑》是必讀的。《資治通鑑》是由北宋時期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歷時19年完成,司馬光編撰史書時,史料與現今相比是要豐富翔實許多的。

由於體裁為編年體,時間順序很明確,由於現代人文言功底普遍較差,可以選擇購買白話本,可以與裴松之注的《三國志》一同閱讀,《三國志》記載內容是比《資治通鑑》詳細許多的,且兩書同讀,可以多瞭解些不同看法觀點,若是觀點相斥,還可以根據個人理解加以選擇,以及范曄所煮的《後漢書》(三國部分)

這三本當中,《三國志》是必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陳壽本就生活於三國時期,資料來源是極為可靠的,陳壽對史實經過的審核十分嚴格,不妄加臆想與點評,言簡意賅。相較於三國同時期史書,《三國志》既客觀公正,史料證據也十分充足。


通俗讀物

漫畫《火鳳燎原》——陳某

雖然存在演義形式,但整個作品主基調是以正史為主,初期畫風較為寫實,後期開始轉變,畫風是這樣的,適合年輕人,很燃。

整個漫畫各種計中計,若要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以正合,以奇勝。

羅貫中——《三國演義》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絕對是同類型通俗讀物的天花板啊,雖然許多讀過裴注與《三國志》原文的人對演義讀者持貶低態度。

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身邊的大部分人來說,是因為羅貫中,他們才有興趣去了解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亂世梟雄。

史書的嚴肅性決定了他是枯燥的,哪些文鄒鄒的文言文是不能做到吸引讀者的,除非你是真的喜歡歷史。正史中幾段話幾行字,已經是一個人的一生,翻過三五頁便是幾百年。而《三國演義》一書,則用他特殊的方式將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他一點不枯燥無味,字裡行間是周瑜的雄姿英發、呂布的絕世無雙、關羽的忠義驕傲、諸葛孔明的運籌帷幄。

羅貫中對筆下的人物分別賦予了合乎情理的性格,這個鮮明的性格也做到了深入人心。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夠做到把劉關張說出個七七八八,別的朝代的英雄人物為什麼沒有這種深入人心的概念?舉個例子,五代十國的歷史也很精彩,可為什麼無人問津?

有了《三國演義》這個敲門磚,才讓你我這樣的很多普通人三國時期的歷史產生了興趣。

當然,演義與正史還是有很多區別的。


暫且就說這麼多,不知道題主的愛好與年齡,畢竟我自己也就是淺翻過一遍的水平。

易中天那幾本也可以看看,當然,個人主觀性確實太強了。


蟬鳴八月


《三國志》是西晉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

《晉書》裡有一些三國末期的記載.《華陽國志》關於蜀漢的記載可信度比較高.當然要論全面,以上這些是靠譜度比較高的。

其次就是《後漢書》、《獻帝春秋》 、《漢晉春秋》 、《魏氏春秋》、《吳志》《續漢書》、《江表傳》、《典略》、《三國會要》、《魏書》、《魏略》等也是可以參考的。


左史右經


關於三國曆史,我推薦三本書。《三國志裴松之注》,《資治通鑑》,《後漢書》。我是三本書結合看,因為他們各自有所補充。

首先說《三國志》,看《三國志》最好是結合裴松之的註解。不僅僅是因為裴松之引用了很多其他三國時期的史書,更重要的是裴松之對這些史料的真偽都加以分析。陳壽的《三國志》本身語言很簡練,主要是敘事。因為這是一本官方正史,而且是寫於晉朝的,有些地方只能微言大義。裴松之註解的特點是評論和分析,跟陳壽偏重敘事不同。裴注的字數甚至多於陳壽的原文。如果沒有裴注的話,《三國志》會顯得有點乾巴巴的。

第二本是《資治通鑑》。這本書的好處明顯,他是編年體的。看《三國志》很難把時間線串聯起來,而《資治通鑑》恰好是按時間順序敘事的。但是編年體和紀傳體各有各自的好處,編年體的劣勢是對單個人物的內容的充實度上不及紀傳體。看《資治通鑑》最大的好處是對古代很多制度、現象的來龍去脈會了解的比較清楚。比如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的現象形成的原因,那就要從桓帝,靈帝時期一系列的事情去看。再比如,匈奴,鮮卑,烏桓,西羌,南蠻等各自的發展歷程和他們與漢朝的關係。

第三本是《後漢書》,雖然《後漢書》和《三國志》都是紀傳體史書。但是《後漢書》有兩個地方對《三國志》起到補充作用。

其一,對於東漢末年的人物上有更加充分的記載。《三國志》只記載了董卓之亂之後有關聯的人物,《後漢書》中更早時期的人物,比如,陳蕃,竇武,漢桓帝和靈帝的皇后妃嬪等。其實這些人物對三國的歷史也有很大影響。

其二,《三國志》缺乏對地理,官職,制度等的記載,而《後漢書》有關於這些的記載。比如全國分了哪些州郡,各州郡的人口情況。漢朝有哪些官職,這些官職分別是幹什麼的。這些內容對於理解三國曆史也有很大幫助。

這就是我推薦這三本書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奇歷史觀


寫三囯人物,最靠譜的當然是《三囯志》其次,則是《三囯演義》

演義虛構的多,但勝在故事可讀性強,功效就是,能使人對歷史產生興趣。但那裡面許多事情多是假的,別把演義當歷史去寫。

先通過演義對歷史感興趣,然後再去讀正史。只要你興趣產生了,那麼,正史中那些枯燥簡單的文字,也許就不枯燥了。

然後你再去對比二者不同。除了不同,還要思考為何會不同。

比如,為何正史中曹操形象很正面,而演義中卻要把他寫成一個奸詐的白臉。

為何劉備明明不怎麼哭,為會演義中要把他寫成一個愛哭的老男孩。

又如陸遜在拜將督軍拒劉備時,早已戎馬十幾年的老行伍了,為何演義中要說他是個剛出道的白面書生,等等等等,就能促使你去翻閱史書了,如後漢書、晉書等等,翻出味道來之後,你就可以去寫一寫三囯人物了


風去了無痕D


《三國志》《九州春秋》《漢晉春秋》《華陽國志》《英雄記》《魏略》《資治通鑑》《後漢書》都有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記載,最不靠譜的就是《三國演義》,


狼的影子716


陳壽的《三國志》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水之善


三國志(陳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