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做口罩,格力地產和格力電器的結局卻大不一樣!

”預計全年出口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的格力地產(600182.SH)攤上事了!

3月17日,格力地產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問詢函主要涉及格力地產口罩生產及出口事宜。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口罩相關生產和供應是市場高度關注的熱點信息,容易對股價產生較大波動,是3月份監管層重點監控的方向。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數據顯示,格力地產在回覆問詢函時,坦誠信息披露存在違規現象並致歉,其態度獲得輿論肯定。但是,另一方面,格力電器(000651.SZ)近期卻憑藉生產口罩,贏得一片盛讚。同樣是做口罩,兩家一度“血脈相連”的企業結局卻大不一樣,究竟是什麼原因?

格力地產生產口罩事件回顧

2月11日,格力地產披露《關於設立醫療科技公司的公告》,引發多方關注,各大媒體陸續通過電話等形式採訪了相關情況,高格銷售宣傳人員回覆了口罩業務部分信息。

3月16日,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格力地產旗下“高格”口罩正在積極推進出口業務。近日公司陸續接到來自歐盟國家、北美客戶的求購信息,部分客戶甚至通過領事館渠道表達了購買意願。公司決定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支持全球疫情防控,在全面保障國內供應的同時,下半年將把焦點轉向國際市場,預計全年出口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

3月17日凌晨,格力地產收到上交所問詢函,問詢函主要涉及格力地產口罩生產及出口事宜,要求當天回應。晚間,格力地產發佈了問詢函回覆公告。

關於上交所提出的“公司擬以2100萬元投資高格醫療科技70%股權,主要生產口罩等醫用物資”等問題。

格力地產表示:該信息發佈不符合《股票上市規則》的信息披露規定,格力地產對此致歉。

關於上交所提出的“出口1億片一次性醫用口罩、積極推進出口業務”等事項是否屬實”問題。

格力地產表示:截至目前,高格醫療共生產口罩180萬片,另從海外採購200萬片,高格醫療現有產能在應急響應期間主要為保障本市需求,無法滿足出口需要。高格醫療目前尚未接到具體出口訂單,上述出口計劃是否能夠實現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且高格醫療生產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均取得了應急醫療器械備案憑證,並納入國家工信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高格銷售已經取得了《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目前尚未獲得歐盟國家CE認證和北美FDA認證,高格醫療為新設立企業尚未申請海關進出口業務資質,能否實現出口銷售業務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一時間,包括《新京報》、《澎湃新聞》和《中國網》等多家媒體對格力地產因信披問題受到監管問詢一事做相關報道,引發輿論熱議。

形成非常鮮明對比的是,同樣與珠海國資委有著千絲萬縷的格力電器(000651.SZ),近期憑藉進軍醫療器械領域以及生產口罩,獲得輿論頻頻點贊,與格力地產信披違規的下場有明顯區別。

格力電器生產口罩事件回顧

3月9日,由格力電器子公司“珠海格健”自主生產的防疫口罩正式面向大眾銷售,一上線就引發極大關注,每日預約高達數萬人。

3月16日,格力再發公告,稱進一步在“董明珠的店”加大口罩的日投放量,增加至日投放10萬隻,17日再增加2萬隻,18日起投放量將每日增加至16萬隻,又進一步提升預約中籤率,緩解社會所需之急。

3月17日,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疫情後中國製造業的新方向”論壇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後,格力電器將在消費、工業兩大板塊的基礎上,新增醫療板塊,擬投資10億元。除了口罩機、口罩、測溫儀之外,今後還將做醫療設備。

媒體觀點:

《財經國家週刊》:格力電器這樣的企業跨界生產口罩,既可以替政府排憂解難,還可以為消費者緩解購買壓力。“雪中送炭”之舉,展現出格力作為龍頭企業的責任擔當。

《證券日報》:格力電器增加口罩投放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有人表示,雖然自己預約了幾次都沒有買到,但還是要給格力這樣的企業點贊。


格力地產生產口罩踐行社會責任同樣一度獲得部分媒體的肯定,但卻不如“信披違規”一事引來的關注度高;相反,同樣與珠海國資委有著千絲萬縷的格力電器卻在此次抗疫行動中被輿論頻頻點贊,在此次生產口罩一事上也是獲得較大肯定。分析來看,信息披露工作的完成質量是主要原因,此外企業長期聲譽形象以及企業家個人的光環也是背後不可忽視的因素。

1.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格力電器公司以及高管在口罩一事上對媒體發表的觀點並不比格力地產少,但在信披要求各項上,格力電器是一點都不含糊。

比較來看,格力地產目前尚未獲得歐盟國家CE認證和北美FDA認證,高格醫療為新設立企業尚未申請海關進出口業務資質,能否實現出口銷售業務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格力地產相關人員單方面表示全年預計出口量並不合適;相反,格力電器在口罩一事上並未披露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且可能影響業績及股價的信息。

新《證券法》擴大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並提高了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從原來最高可處以六十萬元罰款,提高至一千萬元;對於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從事虛假陳述行為,或者隱瞞相關事項導致虛假陳述的,規定最高可處以一千萬元罰款等。

2.企業長期聲譽形象

企業的形象塑造並非一朝一日能完成,經歷20多年的發展,格力電器逐漸在國內和國際舞臺上贏得了廣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中國製造”的典範;另一方面,格力電器憑藉良好的業績和穩定的增長成為市場上高度認可的白馬股,受到市場的一致推崇。

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其特有的護城河,良好的品牌形象正是格力電器的護城河之一,當面對突發事件時,這類企業的聲譽形象往往較其它一般企業更具韌性。

3.超強的高管個人IP效應

董明珠自帶強大的IP效應,近期董明珠就格力電器生產口罩以及進軍醫療機械行業一事頻頻發話,吸引了大量媒體進行報道,增加了事件曝光度。

另一方面,高管個人光環過大是一把雙刃劍,如劉強東之於京東,以及俞敏洪之於新東方,容易因個人言行不當影響企業形象。雖然董明珠過去的言行存在一定爭議,但從其近期在醫療領域一事的表態來看,董明珠更多從踐行社會責任的角度去闡述,為企業正面形象的加分。(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同是做口罩,格力地產和格力電器的結局卻大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