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超"大"高校:一個校區佔地近4000畝,上下課校車接送,步行一圈需1.5小時!

作為一檔備受關注的喜劇脫口秀節目,由騰訊視頻出品的《吐槽大會》近年來火的一塌糊塗,小編突發奇想,當

南京工業大學遇上"吐槽大會",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南京超

"吐槽"——上課路太遠

佔地面積極大、步行一圈需要1.5小時的南京工業大學,堪稱南京高校裡的"巨無霸"。學校共有丁家橋校區、虹橋校區和江浦校區三個校區,其中江浦校區近4000畝的佔地面積,讓學子們是又愛又恨、既驕傲又悲嘆。從最南邊的正校門,走到最北邊的亞青村,往往需要一個小時之久,日均萬步是常有的事。

江浦校區依山傍水而建,校內建築分散、森林覆蓋率很高,道路和建築都沿山勢而上,而且由於坡度太大,不讓騎自行車,學子們上課或外出,要麼坐校車,要麼走路。不過,也正因如此,南工大學子們都鍛煉出了健康的體魄!當然,因為有曾被人民日報官博點贊喜提微博熱搜校內巴士,同學們出行也是相當方便的。

南京超

南京超

南京超

"吐槽"——圖書看不完

在大學,圖書館是學生們讀書、求知的重要場所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南京工業大學形成了以逸夫圖書館為總館,新模範馬路圖書館文科圖書館等分館為補充的協調統一、佈局合理的管理體系和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圖書館館藏中外文圖書221.5萬冊,電子圖書147.4萬冊,電子期刊3.6萬種,中外文數據庫72個。

其中藏書最多的逸夫圖書館由何鏡堂先生設計,佔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藏書量達120萬冊(2018年統計數據)。館內有各類借閱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會議室及大型多功能報告廳。落成於2006年的它,在時光的洪流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始終是南工大學子求學生涯中最美好的一隅。書山有路,而學海無涯,每天早上圖書館一開門,就有大批學生踏著第一縷陽光湧入,當夜色籠罩老山,館內依舊燈火通明。

南京超

南京超

"吐槽"——想變瘦太難

被譽為"吃貨天堂"的南京工業大學,共設有亞青食堂、象山食堂、浦江食堂、西苑食堂、東苑食堂、南苑食堂、北苑食堂7座餐廳,其中,東苑食堂被稱為"南工大CBD",這裡交通便利、生意火爆,中式快餐、特色麵點、麻辣香鍋……各種風味小吃數不勝數,備受學生青睞;而刷爆朋友圈的南工大"網紅食堂"則位於西苑餐廳二層,這裡因輕工業ins風的裝潢、盎然清新的綠植點綴、舒適的就餐環境以及琳琅可口的菜品,成為同學們一日三餐的必選地之一。

瓦罐湯、石鍋拌飯、酸菜魚、黃燜雞、鐵板飯、鴨血粉絲湯、泡芙麻薯……在這7座餐廳裡,各式小吃應有盡有,且菜品種類繁多,質量上乘。每到飯點,看著一道道鮮濃醇厚、香氣四溢的美味,正在排隊的學子們紛紛引頸觀望,鼻翼翕動,口水直流,而已經拿著餐盤落座的同學,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快朵頤。想要減肥?你能禁得起這般誘惑嗎?

南京超

南京超

"吐槽"——時間不夠用

作為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科種類齊全,科研實力強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且秉持開放辦學理念,設立了本科生境外交流專項獎學金,鼓勵資助在校學生到境外高校參加3個月及以上時間的交流學習,交流項目多元、學習機會豐富。優秀考生還有機會進入"南工大過程所英才班",進行本碩博一體化聯合培養。

同時,南工大設施優良、舞臺廣闊,有現代化的體育館、室內游泳館、大學生創業示範園、國際標準壘球場等,學校100多個學生社團演繹著多元包容的校園文化,如校舞蹈團是"江蘇省大學生舞蹈團",任學子們恣意延伸興趣、展現所長;全國唯一

的"省隊校建、體教結合"而建的"江蘇省女子壘球隊",摘取了全國所有比賽桂冠,彰顯著特色的體育文化。因此,在學習之餘,學子們總會忍不住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

南京超

南京超

"吐槽"——四年太短暫

梔子花開、麥黃梅熟、蟬鳴聒噪……時光匆匆流轉,每年盛夏,都會有一批學子走向畢業。南京工業大學連續十年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畢業生就業前景寬、就業質量好、就業率高,學子們走出校門,將前程似錦。但四年何其短暫,四年間的回憶何其溫暖,六月意味著別離,別離意味著不捨。

四年前,莘莘學子懷著對夢想的追求和對未來的渴望走進南京工業大學,這片土地溫潤而豐盈,孕育著希望,成就著夢想。這裡留下了每一個南工大學子追夢的腳步,也記錄了每一個南工大學子潛移默化的成長和蛻變,四年裡,他們增長了知識技能,豐富了經驗閱歷,夯實了人生基礎。站在大學四年的終點,每一個學子回想起這段最美的時光,都不由感嘆一句"太短暫"

南京超

南京超

"吐槽"……

一直以來,南京工業大學不斷加強校園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增進師生福祉,學校各項事業穩步發展,師生幸福指數不斷提高。這裡,見證過無數南工人最絢爛的青春,也留下了無數南工人最珍貴的回憶。這裡,是南工人心中最美好的存在!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南京工業大學官微、南工招辦微信公眾號、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