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博與你“宅”一起|青銅時代


沿著歷史文物陳列的長廊,一步步從原始走向文明,當走進“商周北域”這一單元時,你會發現,雄渾磅礴的青銅器逐漸取代了原始古樸的石器及陶器,一件件裝飾著神秘紋飾的青銅器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此刻,我們開始邁進中國歷史的“青銅時代”,也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夏、商、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這些青綠斑駁的青銅器,不僅見證了商周時期代國的輝煌,也是大同地區最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之一,它們是我國青銅時代的傑作,作為絕世珍品享譽海內外。

同博與你“宅”一起|青銅時代

李峪青銅器出土於大同市渾源縣李峪村,1923年村民高鳳章掘土時偶然發現,由此引起村民私挖哄搶。先後出土六十餘件,當時縣衙收繳三十五件,後由北平商人拍購,抗戰後經上海口岸出境時被查扣十二件,交由現上海博物館保管;另有法國人瓦涅克從當時民間私購二十餘件偷運回法國,現藏法國吉美博物館等地。1975、1978年省考古所在李峪村發掘三座墓葬,大部分出土物收藏於省考古所,6件殘損青銅器藏於大同市博物館。其餘大部分流落在法、美、日等國。關於這批器物的年代,一般認為在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

李峪青銅器中的代表者,當為犧尊,現藏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犧尊高33.7釐米,長58.7釐米,作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頸和背脊上有三個孔,中間一孔套有一個鍋形器,可以取出。牛背上的三個孔穴原來應該有蓋,但已經缺失,牛尾也沒有了,只留下一個不規則的窟窿。從其特殊的結構分析,它是一件溫酒器:牛背上的鍋形器可以盛酒,其他孔可注水裝於牛腹用來溫酒。此器形態穩重,雖然四足矮短,但牛首上充滿張力的雙角、圓瞪的雙目保持了真實感。這種器物目前僅見此例,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同博與你“宅”一起|青銅時代

此尊紋飾華麗繁縟,構圖新穎,牛首、頸、身、腿等部位裝飾有饕餮銜鳳紋,在牛頸及鍋形器上飾有虎、犀牛等動物的浮雕,形態生動,鑄造精美。器身紋飾採用印模法制作而成,這是當時晉國最先進的青銅紋飾製作工藝。犧尊的牛鼻上還穿有一環,說明了至少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穿鼻的方法來馴服牛了,為研究中國牲畜馴化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同博與你“宅”一起|青銅時代

蟠蛇紋鼎,原件藏於上海博物館。鼎帶蓋,蓋頂有環鈕,可提攜,其周圍有三頭小伏虎。鼎有附耳,三足外貌看似空足,實際上是實足。器蓋和腹部飾體軀互相糾纏排列的蟠蛇紋,腹下部飾倒置三角形的小獸面紋,紋飾極為精緻,一絲不苟,體現了春秋晚期晉國青銅器的鑄造技術,其先進性於此可見一斑。


文字、配音:李志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