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门提督"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说是最憋屈的职位?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说是最憋屈的职位?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官职的设置往往会随着朝代的更迭发生一些变化,但是总体都是朝着巩固君权,强化皇权的方向发展。而在与邻国的关系上,秦皇汉武之后,我们就一直是保守的战略,很少主动去侵略其他国家。即便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也多是被其他国家挑衅,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面临着威胁,皇帝们为了更好的安抚民心,维护皇权的威严,就会选择开战。而在这些开战的过程中,我国的领土也在不断扩大,为了更好的治理这些新开拓的疆土,一个官职也就应运而生,而且在官职设置的不断更新中,这个职位却从来都不会被改变,这个官职我们在这里就统称为封疆大吏。

清朝的

而在整个的历史上,清朝时期出现的一个职务就相当尴尬,要说他的品级是足够的高,是从一品,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在清朝的时候,他的品级是和总督的是一样的,这个所谓的官职就是提督。实际上提督就是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员,他们所掌管的地界也是相当广阔的,在当时整个中国,一共也就是设置了12名陆路提督和3名水师提督,这样的一个势力应该是足够的大的,但正是由于提督所具备的权力是越来越大,在清朝的时候统治者就开始削弱了他们整个的职权。

在清朝,提督是从一品的官职,属于武官,清朝时的封疆大吏除了提督之外,还有总督和巡抚,而且和提督一样都属于从一品的官阶,但是准确来说,总督实际上只是一个正二品的官,但是总督却可以节制提督。而且随着皇权的不断强化,提督的实际权力也在不断缩水。我们都知道,皇权在清朝中期到达了一个顶峰,从这个时候开始,提督慢慢就成为一个尴尬的如同鸡肋般的存在,虽然顶着一个从一品的级别,却每天闲到天天和小妾打情骂俏。

清朝的

有地方提督,清军入关之后在各省设置提督共计十九人,统帅各地区绿营官兵,是一省名义上最高级别的军官,到了清中期,清朝仰赖的八旗部队因为长时间的安逸,战斗力严重下滑,清朝廷开始越来越依赖汉人所组建的绿营等部队,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全国绿营兵已经有60多万,是八旗部队的三四倍。提督实际上也成了主力部队的指挥官。

清朝的

可是为什么却说提督是最憋屈的职务呢?提督作为最高级别的武官,位阶属于一品,此外统辖一省或者数个省行政军事经济的长官叫做总督,他的官阶才是正二品,地方的巡抚官阶就要更低了,为从二品。  

清朝的

按照道理来说,提督应当比起总督巡抚等人权力更大,实际上恰恰相反,清朝的统治者并没有这么放心的将兵权交给他们,绿营一般直接由兵部进行统辖,为了防止军人拥兵自重,将领是不能直接统兵的。发生战乱,提督领兵处处要向朝廷请示,这也延误了清军作战的能力。

清朝的

而地方的老大总督,拥有的权力却大上很多,他们拥有军队的管辖权,还有监督地方官员的责任,这意味着他们也能够掌控地区部分行政权,虽然总督官阶低于提督,可是朝廷还会授予他们其他的名号,比如说兵部尚书的头衔。两江总督曾国藩率军平定太平天国叛乱的时候,朝廷就加封了他"太子太保"的官衔,实际上这也是一品官。

清朝的

因此提督领兵打仗,反而会受到总督的节制,清朝每三年都要对朝廷官员进行一次考核,由总督和巡抚担任总巡视官,然而提督也在这个考核范畴之内,他们也要忍气吞声接受下级进行调查,你说他们憋不憋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