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項目背景

福州某村屬亞熱帶山區氣候,地貌上屬典型的中山盆谷地形,年平均降水量達1387mm。由於村內有條小溪穿境而過,每遇颱風季村裡常會遭遇山洪、泥石流等災情,極大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因此,該項目以NB-IoT為契機、以5G為代表的未來物聯網技術為導向,利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開發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在溪流彙集處、低窪群眾居住處和泥石流易發地進行監測,確保在臺風季節,災情預警系統能夠實現預警告警,及時通知村民撤離危險區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項目概況

災情預警系統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共設立4處信息監測點,分別是上游、中游、下游等三處溪流監測點,以及村民住宅一處泥石流監測點。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在這四個位置設立監測點後,通過災情預警系統就能夠實時觀測到相應的視頻畫面、水位、流速、雨量等相關信息。系統內對水位設立了預警值的預警線,一旦水位超過預警值,災情預警系統會自動給管理員的手機發送短信,提示水位已經越過警戒線。並且,系統還會記錄下所有的數據,未來將通過對歷史數據進行更加精細的比對,重新調整預警數值。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PC端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手機端

同時,災情預警系統在設計初期,充分考慮到農村在遭遇惡劣天氣時會出現大面積停電的現象,所以在四個災情監測點的數據傳輸箱中均配備可充電的蓄電池。停電時,監測設備通過鋰電池供電進行監測,可以維持一個星期左右。正常工作時,監測設備會給蓄電池進行充電,以確保停電時,蓄電池可以供應充足的電量。


該系統共設立兩個客戶端,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登錄相應的客戶端查看詳細的數據與信息。將電腦端設置在了村部,便於應急值班時,能夠24小時監測村內的情況。

讓信息跑贏災情——物聯網災情預警系統項目

村部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