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

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

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


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中小口径舰载自动舰炮,与广泛装备的具有应急意味的6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外形十分相似。

1958年,海军当时拥有的苏制舰炮或者打算仿制的舰炮主要是25、30、100和130毫米四种口径的舰炮。但当时从口径系列化方面考虑,发现30~100毫米中间空档太大,在已经逐步使用导弹的情况下,比较适宜发展中小口径舰炮。经过对比,认为37毫米和57毫米比较适合,即可以当成小艇主炮,又能够做大舰副炮。同时,考虑到当时苏制85毫米舰炮太重,决定自行发展57毫米舰炮,对射程和射高方面要比同口径陆炮大25%~30% 。

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


66式57毫米双联装舰炮

新型57毫米舰炮研制工作随即展开,由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共同负责新炮设计。60年代初期自行研制成功弹道炮,并进行了试验。系统研制过程中,借鉴了苏制苏制S-68型自行高炮的设计,主体结构与66式相似。

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


早期装备76式57毫米双联装舰炮的132舰

60年代中期产出第一门样炮,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较59式57毫米高射炮有一定提高,还采用了新的弹种和全自动供弹系统。1968年在037型反潜护卫艇上试验,研制进度与66式57毫米舰炮相差不大。

60年代末期,为配套新型051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又研制了第二代样炮,并于1970年代安装在105舰等第一批051型导弹驱逐舰上试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射击精度差、结构震动大、扬弹机故障多等部分问题,随后进行改进。1976年该炮定型,称为1976年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定型后相关部门也要求对遗留问题进行进一步解决。

1983年,7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的问题逐一解决,舰炮本身的改进工作也宣布结束。但是由于舰炮配套系统存在的问题加上弹药无法与6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及59式57毫米高射炮通用等原因,不能满足051型导弹驱逐舰的按期配套生产,不得不于1985年停止系统研制,逐渐撤装。

在051型上该炮被该炮被更加成熟的61式双联装37毫米舰炮代替,默默退出历史舞台。与之相比,37毫米双联装舰炮在中国海军发展成为了装备数量极其广泛的主装备,而与之同期的66式57毫米双联装舰炮也广泛装备在037型反潜护卫艇,072型坦克登陆舰上,成为一代传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