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農民工返鄉:種羊肚菌鋪就致富路


北川農民工返鄉:種羊肚菌鋪就致富路
  • 劉兆旭在他家的羊肚菌種植大棚裡

這幾天,北川羌族自治縣片口鄉松柏村的大棚裡,一株株羊肚菌密密匝匝,長勢喜人。幾位村民在挑選採摘成熟的羊肚菌。在這羊肚菌的種植大棚裡,經常可以看到片口鄉磨盤村民劉兆旭忙碌的身影。作為黑麥羊肚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劉兆旭笑著說:“從現在開始到4月底,都是羊肚菌的採收季節,今年我種植羊肚菌預計純收入大約50萬左右。”

“目前我每年只種一季羊肚菌,9月開始育種,11月下地種植,第二年3月開始採收。今年我種植羊肚菌110畝,看這幾棚長勢非常不錯,每畝預計產量400—600斤。”劉兆旭說,這段時間在他家羊肚菌大棚裡幫忙採摘的,都是附近村民,平時自己家裡都有農活,農閒時就請來幫忙,每天八十塊錢工錢,一年要僱約600個工。如今,劉兆旭通過羊肚菌產業的發展,奔走在致富路上,也為貧困群眾架起了增收橋樑。

北川農民工返鄉:種羊肚菌鋪就致富路

“我種植的羊肚菌遠銷成都、山西、陝西等地,為了方便儲存和運輸,新鮮羊肚菌會馬上送到合作社風乾後賣,一斤幹羊肚菌能賣700元左右,今年已經有幾個商家主動聯繫購買我家的羊肚菌,現在每天能出200斤新鮮的羊肚菌,卻還是不夠賣。”劉兆旭說,他於2015年,返鄉嘗試引進羊肚菌種植,通過綿陽市農業研究院的培訓掌握了羊肚菌的種植技術,而後又奔赴省研究院進一步提升。這幾年,劉兆旭在摸索中,不斷提高種植技術,並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下整合磨盤村產業扶持基金10萬,流轉了片口鄉磨盤、松柏 、澤可等 三個村裡26戶貧困戶的土地,年底分紅。由於2019年風雨過多,劉兆旭種植的羊肚菌大棚受傷,2020年種植時,劉兆旭就把棚子扎的更深,並外面加一層黑色遮陽網。今年 41歲的劉兆旭是片口鄉磨盤村4組人,過去在甘孜州、綿陽等地的建築工地上打工。

北川農民工返鄉:種羊肚菌鋪就致富路

羊肚菌狀如羊肚,是生長在大山深處的珍貴食品,因其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深受食客喜愛。北川片口山鄉的環境,與野生羊肚菌生長環境相似,在片口種植的羊肚菌品相好,雖售價高些,但一上市很快就銷售一空。看著種植羊肚菌帶來好的收益,鄉里的20多戶村民也開始嘗試種植羊肚菌,劉兆旭主動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傳授種植技術。帶動著當地的羌藏族老百姓在家門口打工就業,共奔致富路。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