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脫貧質效 助推鄉村振興

提升脫貧質效 助推鄉村振興

愛心企業將免費化肥送到農戶手中(白明州 攝)

羌鄉少閒月,春深人倍忙。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成功退出貧困縣序列兩年之後,北川羌族自治縣一如既往地堅持鞏固提升脫貧質效,並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全縣幹部群眾繼續下深水、挖潛能,勤籌謀、穩發展,既要為脫貧攻堅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更要為鄉村振興開一個好頭。

A築防線 分類施策確保精準幫扶

“今年的豬仔太難買了,價格貴,還買不到。沒想到你們這就給我們送來了,真是太感謝了!”3月13日,都貫鄉竹壩村脫貧戶朱珍等人正在為買不到豬仔犯愁時,北川縣委統戰部組織實施的竹壩村2020年“豬仔扶貧”項目,為該村10戶原建檔立卡貧困戶送來了24頭豬仔和24袋飼料。

類似的扶貧故事遍佈北川各地。退出貧困縣序列後,北川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上級黨委的部署,厚植抓脫貧就是抓最大發展的意識,切實做到“四不摘”,力爭全面完成脫貧目標任務。

為鞏固脫貧質效,助推鄉村振興,2020年初,北川縣委、縣政府又出臺了《北川羌族自治縣全面鞏固提升脫貧質量的實施意見》,對廣大脫貧戶進行分類施策、精準幫扶——

“兩不愁”方面,對有產業發展能力的,由縣農業農村局、工信科技局、供銷聯社等部門負責做好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幫扶責任人幫助制定種養、加工、電商等產業增收計劃並協助實施;對有就業能力的,由縣人社局牽頭制定培訓計劃、崗位規劃等,幫扶責任人協助落實就業崗位;對無產業和就業能力的,則由縣民政局牽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由縣扶貧開發局牽頭,納入全縣統籌資產收益扶貧股權量化範圍。

“三保障”方面,義務教育保障有問題的,由縣教體局牽頭,核查問題原因,制定解決方案;基本醫療保障有問題的,由縣衛健局牽頭,制定基本醫療保障方案;住房安全保障有問題的,由縣住建局牽頭,制定住房安全保障方案。

“三有”方面,由縣農業農村局、發改局、文廣旅局、工信科技局等單位分別牽頭核查用水、用電及廣播電視、網絡等具體問題,並制定相應的處置方案。

為了對脫貧戶進行精準幫扶,北川在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將脫貧戶細分為三類:對脫貧成效明顯且2019年底人均純收入穩定在8000元以上的已脫貧戶,繼續執行現有的教育、醫療、金融等扶貧政策,持續穩定發展好產業和就業;對脫貧暫不穩定且2019年底人均純收入低於8000元的已脫貧戶,通過實施“短、平、快”項目,給予一定的生產幫扶、就業補貼、產業扶持、技能培訓等政策,以幫助他們儘快實現鞏固提升;對重點關注的年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既無產業發展能力又無就業能力的已脫貧戶,則由縣民政局牽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由縣扶貧開發局牽頭,各鄉(鎮)負責,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央財政專項資產收益扶貧等形成的資產,納入資產股權量化並實行入股分紅,以達到多元保障,增強其獲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脱贫质效 助推乡村振兴

曲山鎮景家村村民在採摘春茶(鄧軍 攝)

B促增收 “六大推手”助力消費扶貧

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表揚2019年度全省農村改革和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市、區)的通報》,北川獲評“2019年度全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北川已連續6年獲此殊榮。

近年來,北川通過聚力結構優化、聚力三產融合、聚力品牌培育、聚力就業創業和聚力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增收,2019年全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485元,創下了歷史新高。2020年,為了助農增收,北川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全縣15個部門聯手開展“消費扶貧行動”。

在堅持增收脫貧與解決城市“菜籃子”“米袋子”問題相結合、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線上與線下銷售相結合等原則的基礎上,北川以93個原貧困村為重點,輻射全縣其它重點插花貧困地區,通過平臺營銷、農超直銷、企業代銷、單位承銷、展會促銷、幹部助銷等“六大推手”幫助廣大脫貧戶擴寬增收渠道,穩定脫貧成果。

縣級領導率先垂範。“小姐姐、小哥哥們,我是本次義賣的主播、北川羌族自治縣縣長瞿永安……”3月21日,在“山河無恙,感恩有你”系列公益活動暨全國100位縣長愛心義賣直播大會中,北川縣委副書記、縣長瞿永安走進直播間,向網友推薦北川老臘肉、羊肚菌、魔芋爽、苔子茶等優質農特產品,還通過現場直播品嚐臘肉和羊肚菌燉湯等方式,幫助北川農特產品提升人氣、拓寬銷路。

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行動,到脫貧村或脫貧戶家裡,在遊覽羌山美景的同時,採茶、吃農家飯,順便購買土雞、土雞蛋、土蜂蜜、老臘肉、山野菜等農特產品,通過一系列實地消費幫助農戶將產品變現錢,實現增收。

縣內的龍頭企業也積極參與到“百企幫百村”消費扶貧行動中來,對本地農特產品進行收集、分級、包裝、檢測、品牌設計和商標註冊,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身營銷渠道,實現北川農副產品與市場需求方的精準對接。

縣內多家單位也積極行動,通過“以購代銷”、“以買代幫”等方式,定向直購北川農產品,並簽訂長期購銷協議。自身有食堂、有餐廳的單位,則採取簽訂協議、訂單認購等方式,幫助扶貧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工地。桂溪鎮5個脫貧村就在鎮黨委、政府的協調幫助下,與九綿高速29、30標段達成了農副產品供銷協議。按協議,5個村的脫貧戶每日向兩個標段500餘人的施工隊伍供應肉類和蔬菜等,累計全年需要供應生豬150餘頭、土雞15000餘隻和各類應季蔬菜若干。

提升脱贫质效 助推乡村振兴

馬槽鄉馬槽酒廠工人加班加點生產(冷釗 攝)

C斬窮根 “三個提升”鞏固長效脫貧

當前我國正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成功“摘帽”之後,北川並沒有“鬆氣歇腳”、“到站下車”,而是積極籌謀二者的有機結合,志在通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從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此,北川決定通過加強“三力”的再提升,即產業發展能力的再提升、就業增收能力的再提升和群眾內生動力的再提升,徹底擺脫貧困,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針對產業發展能力再提升,北川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大力提升中羌藥材、精品茶葉、高山蔬菜等“五大特色基地”,加快創建一批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深化“村集體+能人”等集體經濟“六型”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設提升農產品加工園、新材料產業園等“七大專業園區”,推動通航產業、應急產業、新材料產業等集聚集群發展;深化“互聯網+農特產品銷售”模式,大力實施消費扶貧,依託餘杭電商“藍海”高地和“個十百千萬”電商工程,推動更多羌山農特產品搭上網絡快車;優化提升旅遊景區帶動型、特色村寨推動型、旅遊產品驅動型“三動型”全域旅遊扶貧模式,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吃上增收旅遊飯。

針對就業增收能力再提升,北川努力用好“大師帶動、基地示範、文旅結合、能人引領、志智雙扶、扶持激勵”六種就業扶貧模式,並全力做好勞務輸出、自主創業、縣內務工、居家靈活就業和公益性崗位安置工作,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完善“專合社+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深化務工就業掙薪金、委託經營拿酬金、流轉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紅獲股金、集體反哺得現金“五金增收模式”,讓農民穩定長期增收;常態化舉辦“春風送崗位行動”等線上線下招聘會,推動更多農民群眾在“七大專業園區”進“園”入“鏈”,全面保障就業需求;繼續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大力開展農民夜校、農技員上門、扶貧專班等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

針對群眾內生動力再提升,北川持續開展“禮儀、清潔、健康”鄉村三大行動,開展好乾部講政策、專家講技術、典型講經驗、群眾講感恩、集體議發展“四講一議”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深化羌風民俗融入司法調解、“三三四四五五”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等模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協同”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深化農村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大力創建“四好村”,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

D謀發展 “九管齊下”引領鄉村振興

這個春天,永昌鎮福田村的唐勇和很多村民一道,都感覺到很振奮——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之一的藍莓種植示範園在福田村開建了,唐勇等人將自家的土地流轉出去,又每天到基地務工掙錢。“土地流轉每年有4000多元,加上務工的收入,一年能掙到幾萬塊錢。到時候藍莓園建好了,肯定風景也漂亮得很,我們住在風景區,又有錢掙,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

近年來,在“品牌先導、綠色崛起、雙創驅動、開放粘合”發展戰略引領下,北川的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業經濟實力穩步增長,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強,農村文化事業持續開展,農村各項改革深入推進,農村社會治理取得進展,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2019年,北川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奮鬥目標,結合本地農村的基礎情況,制定了《北川羌族自治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北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總體設計和階段謀劃,重點明確2020年和2022年的階段性發展目標任務,並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強化對鄉村振興的規劃指導和發展統籌,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

目前,北川正“九管齊下”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通過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完善鄉村發展佈局、加快小(城)鎮建設和分類有序推進鄉村發展,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通過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動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加快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推動農業綠色持續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加大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建設“美麗北川·宜居鄉村”;通過強化農村思想文化建設、加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和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鄉村文明建設;通過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強鄉村自治體系建設、加強鄉村法治體系建設和加強鄉村德治體系建設,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通過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促進農村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深入實施健康鄉村建設、完善農村社保體系建設、增強鄉村養老服務能力和構建農民就業創業多元渠道,切實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通過深入實施精準脫貧、積極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高質量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農村重點領域改革、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支持、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和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改革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通過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各方責任、強化法制保障、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典型帶動和動態考核評估,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伴隨著脫貧攻堅的順利收官,北川鄉村振興的曙光,已依稀可見……(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楊檎)

提升脱贫质效 助推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