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男子痴迷收藏,35年收藏6000餘件“古董”

漳州男子痴迷收藏,35年收藏6000餘件“古董”

老式攝影機、鳳凰牌自行車、廢舊火柴盒、改革開放後的海澄糧票、古老農具、犁、蓑衣……在臺商投資區鯨彩體驗中心,一件件老物件特徵鮮明,講述“光陰的故事”。這些老物件的收藏者是龍海市角美鎮林國典。35年來他走街串巷,“淘寶”6000多件有特別紀念意義的老物件,陳列在展示館裡有。

“這些老物件都是我平時收藏的,每一件都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它們是勞動人民智慧和文化的集成,具有鮮明的年代特徵。”林國典向記者說。去年4月份,在2000平方米的空房子裡,林國典分別設立了4個展館,一個以紅色記憶為主題的老物件收藏館,展示收藏而來的毛主席生活用品、角美紅色記憶珍藏品、象徵祖國統一的老物件和中國夢、強軍夢紀念品;一個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老物件收藏館,陳列諸如原漳州玻璃廠生產的玻璃器皿、老式三用機等改革開放以來具有時代特色的生產生活用品;一個以四大發明為主題的收藏館,展示各類老式指南針、活字印刷、造紙用具等;一個是閩南農耕文化體驗館,涉獵諸如風鼓、耙等我市農耕、水利、加工、日常生活、運輸等多方面的“農耕老物件”。

59歲的林國典原是龍海市角美鎮地道的農民,早年以收售廢品為生。1985年,剛結完婚的林國典為了維持生計,開始收售廢品,每天走在大街小巷,吆喝著收售廢棄酒瓶、雜貨等。在收售廢品時,他接觸到很多廢棄的老物件,剛開始只是覺得這些老物件樣式好看,便特意挑揀起來。之後,每次收到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他便收藏起來,日復一日,收藏的老物件越來越多。後來,朋友告訴林國典,這些老物件時代感強,收藏起來會物超所值。林國典也將重心轉移到收藏和展示老物件上,一有時間便特地到農村尋找。有時,為搜齊一套完整的老物件,他便在當地“淘寶”半天。

在收藏了眾多老物件後,林國典萌生了將它們展示給世人,以弘揚和傳承革命先輩精神的想法。2000年,他創辦了農佳民俗文化博物館,向群眾展示老物件。農佳民俗文化博物館創辦以來,前來觀摩的遊客絡繹不絕。2007年,林國典還創辦了漳州臺商投資區收藏協會,2009年成立龍海市收藏協會,2013年成立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場協會黨支部,將這些老物件重新“搬上舞臺”,向廣大群眾展示。每次有人來參觀,他都為遊客詳細講解這些老物件的歷史、民俗等知識。

如今,林國典在臺商投資區鯨彩體驗中心2000平方米的展區已經成為當地紅色教育學習基地和特色文化基地。“這些收藏在別人看來只是破銅爛鐵,可對我來說有深厚的感情。”林國典說,他將一如既往收藏這些老物件。☉閩南日報記者 莊文劍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