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陽光普照》:直面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看懂父母少走彎路


豆瓣8.4《陽光普照》:直面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看懂父母少走彎路

劇中的一家四口

就像我們活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一樣,你的人生,你的生命,難過失意或者是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你可以抬頭仰望天空,看看太陽,看看月亮,你的心就會陽光普照。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是顧城的一句著名詩句,曾經鼓舞了一代人,因為陽光象徵著生命、溫暖和力量,所以有網友說,他們是被“陽光普照”四個字吸引來看電影的。

《陽光普照》是一部獲得第56屆金馬獎11項提名,被譽為2019年最佳華語影片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臺灣中產家庭在遭受重創幾近分崩離析之後,又艱難地從困境中站起來,並最終感受到了陽光普照的溫情故事。電影片長2個半小時,有網友評論說,一點也不覺得冗長。

電影開篇提綱挈領地把這個家的家庭結構、人物特點和故事背景交代清楚,並帶出了這個家庭中存在的問題和衝突,涉及的議題很廣,有二孩教育、青少年抑鬱、溝通和親子關係等。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新時代下的家庭教育如何做到兼顧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以期能夠給父母們一些幫助或啟發。

豆瓣8.4《陽光普照》:直面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看懂父母少走彎路

劇中的爸爸和媽媽,飾演者陳以文和柯淑琴

一、人是由家庭塑造出來的,家庭教育的弊端給孩子的成長埋下隱患

薩提亞模式創始人薩提亞說:人是由家庭塑造出來的。孩子認識世界和自己的開端是在家庭,對其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是父母。

01 家庭環境和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兩個兒子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品質,可以說,他們的現狀是早期家庭教育的結果。

鍾孟宏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說,拍這部片子和自己是一位父親有關。所以這部片子中,父親比母親的存在感更強,個性更鮮明生動,目的是為了突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響。

爸爸阿文個性強勢古怪,否認小兒子的存在,冷漠缺乏溫情,不善溝通,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裡,遇到問題往往都是通過發脾氣來解決,是家中最情緒化的一個人。我們知道,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只會通過哭鬧來解決。所以,

在一個家裡,用情緒越多的那個人,心理發展水平就越低。

媽媽比較溫柔,是丈夫和兒子之間的黏合劑,但對兩個兒子比較忽視,她不會關心他們心裡想什麼,她不知道大兒子天天早出晚歸是幹什麼,直到孩子離世,才從兒子的好朋友小真處得知兒子根本沒去上學。她也不知道小兒子為什麼不開心,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學會了開鎖。忽視,不僅讓她的孩子們覺得自己不重要,也讓她錯過了挽回損失的機會。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父母教養方式對兩個兒子的影響。

大兒子阿豪個性溫和,處處為他人著想,他像個小太陽一樣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但阿豪不善表達,他內心孤獨,性格壓抑,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能尋求恰當的疏解途徑,比如看心理醫生,和家人或好朋友談心等,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這是因為在阿豪成長的家庭裡,父母都不善溝通,他們沒有給孩子們做出示範,阿豪沒有習得溝通的技能,他大概也不知道溝通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所以,他在面對自己的問題時會感到無助、無望。

小兒子阿和叛逆乖張,衝動易怒,也不善溝通,報復心強,在遇到問題時只會暴力解決。因為在他們的家裡,父親就是這樣的人,遇事只會發脾氣,耍性子。

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溫暖、理解、適度的干涉和保護是積極的教養方式,有利於性格優勢的形成,而懲罰、嚴厲、過度保護、拒絕、否認則是消極的教養方式,不利於性格優勢的形成。

當下的年輕父母工作和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大多數人會把孩子交由祖父母帶,在教育孩子方面難免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個故事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一個警醒。

豆瓣8.4《陽光普照》:直面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看懂父母少走彎路

陽光帥氣的阿豪,飾演者許光漢,女孩叫溫貞菱

02 父母的差別對待,是二孩家庭教育中一大敗筆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對於要不要生二孩的思考和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這其中,父母生怕對兩個孩子不能做到一視同仁,是問題之一。

劇中就是一個兩孩家庭,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及產生的後果,或許對二孩子家庭的教育問題提供一些思考。

導演採用對比的表現手法,給觀眾呈現了兩組對照鮮明的鏡頭:

一組對照是爸爸對兩個兒子的態度:對小兒子是完全放棄的態度,比如媽媽希望爸爸能對法官說些好話,給兒子爭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但爸爸卻希望把小兒子"關到老,關到死“,十多年以來,爸爸都不承認小兒子是存在的。

對大兒子卻是完全相反的態度,他親自去補習班給大兒送學費和筆記本,並叮囑他”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當女學員問她幾個孩子時,爸爸說:“一個,明年要上醫學院了。”

另一組對照是兩個兒子的不同:小兒子是個小混混,大兒子則是未來的天之驕子。

第一組對照讓我看到父親對兩個兒子的態度是多麼天壤之別,不僅如此,凡是和小兒子有關的事情,都能讓爸爸暴跳如雷,比如,面對阿和懷孕的女朋友,他大怒直言:“趕快跟小女孩她媽說把她帶走。”

阿和出院回家,他坐在客廳看電視,對兒子的出現態度冷淡,無動於衷。

阿和回來後,他搬到駕訓班去住,他說:在家裡的飯廳、客廳,凡是阿和在的地方,他都不去。

父親這樣的態度讓旁觀者不寒而慄,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阿和很讓人心疼。

媽媽說:“阿和小學時很不快樂”。阿和不快樂太正常了,哪個被爸爸討厭的孩子會快樂呢?

阿和說:“從小到大,大家都喜歡他,他功課好,長得好,什麼都好,他們都說我很爛,很不好。”

阿和的話透漏出一個訊息,從小到大,父母都在拿兩個孩子做比較。

有比較就有傷害。我們從小就怕“別人家的孩子”,也怕父母拿自己和兄弟姐妹比,也許父母的初衷是為了刺激孩子積極上進,但結果往往是,好的絲毫不敢懈怠,累到筋疲力盡,爛的自暴自棄,甚至自我毀滅。

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因為,不均是滋生不安的土壤。

現在,兩孩甚至多孩的家庭越來越多,父母最好能做到無差別對待,讓每個孩子都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都能夠確定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幫助,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豆瓣8.4《陽光普照》:直面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看懂父母少走彎路

爸爸的飾演者陳以文,獲5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二、愛,是良藥,它讓傷痕累累的家庭重新有了家的樣子

記得一位詩人說過:愛一旦開始,便成為一股強勁的暖流奔湧而從不停滯,他將感化著一切,哪怕是最冰冷的心。

01 對家人的愛和責任,是一個人努力向上的動力

阿和的飾演者巫建和獲得了5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他把一個問題少年,從叛逆滋事到復歸社會後掙扎著向上、向好的過程演繹得真實而感人。

少年阿和確實是個讓人頭疼的孩子,放到哪個家庭都是個讓人鬧心的主兒,但是最終阿和也像媽媽一樣成了一根支撐家庭的柱子。

阿和住進輔育院後,哥哥又接著離世,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阿和的家庭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命運,可以說,阿和作為家裡唯一的孩子,他能不能變好,決定著這個家能不能重新站起來。

哥哥的離去對阿和打擊很大,他像一頭睡醒的雄獅,繞著操場狂奔,發洩著內心的痛苦和憤怒。

這是阿和的覺醒時刻,轉變時刻。

阿和說:“他們都說我很爛,很不好,但至少我現在還在這裡。”

“至少我還在這裡”,簡單的一句話,像一顆信念的種子,正在阿和心裡慢慢發芽。正如魯迅說的那樣: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出來後,阿和在一家洗車行找到了工作,他從下午1:00工作到9:00,然後再接著上大夜班,每天僅睡五六個小時,就這樣工作了三年。

菜頭的出現打破了阿和平靜的生活,讓他再次生活在不安之中。阿和的身上像貼著一個壞人的標籤,讓菜頭有壞事就想到他,菜頭給阿和的每一項“任務”都有可能將他再次置於危險的境地,他向菜頭怒吼:“不是說最後一次嗎?”他拼盡全力要和不堪的往事劃清界限。

一個曾經劣跡斑斑的少年,該如何才能擺脫過去的陰影,真正擁抱陽光普照的生活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不安終於過去,在重翠橋上,阿和環顧四周,然後朝前方飛奔而去,那一刻,午後的陽光普照大地,阿和的身上也塗滿了金色,這個穿越了重重關卡的少年終於可以在陽光下暢快呼吸了 。

對家人的愛和責任,讓阿和有了變好的內在動力。從阿和身上我們看到,無論過去有多麼不堪,也無論面對多麼糟糕的處境,只要你不拋棄,不放棄,你的善良和堅持終會帶你走出沼澤地。

豆瓣8.4《陽光普照》:直面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看懂父母少走彎路

阿和的飾演者巫建和,獲56屆金獎最佳男主角

02 愛,是家人和社會在每一個人心中種下的希望的種子

有網友評論說,看完這部片子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它讓你有淚也有笑,看到了殘酷,也看到了愛和溫暖。在灰暗的背景下,愛像鑲嵌在夜空裡的點點繁星,不時閃爍著微弱但耀眼的光芒。

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寫到:只有通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通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所能和應為,他就會實現自己的潛能。

阿和從一個問題少年成長為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和周圍人的愛分不開。

首先是父母的愛。阿和的媽媽一直沒有放棄他,她經常去輔育院看阿和,用阿和的話說“快一萬次了”。她給阿和買東西,盡力滿足阿和的需要。她收留阿和的女朋友小玉,把她接來同住,替阿和照顧她,並促成小玉和阿和結婚,給了阿和變好的動力。

鍾孟宏導演說:每個家都有一個屋頂四個柱子,當一個柱子瓦解,第二個柱子瓦解,那這個房子理所當然的就倒了,家不就是這樣子嗎?發生什麼事情一定要有人撐住,越到最後越歪歪斜斜,但至少可以遮風避雨,還是有一個家的樣子。

而阿和的媽媽,就是那個撐柱子的人。

爸爸曾經是不待見阿和的,但到最後,爸爸對小兒子的愛也是可圈可點的,比如他怕菜頭找阿和的麻煩24小時守候在阿和工作的地方。爸爸終於也接納了這個兒子,他說:現在仍會有碎嘴的女人問他幾個孩子,他仍會說一個孩子,因為他知道,他真的只有一個孩子了。

其次,小玉是愛阿和的。小玉的守候和堅持,激起了阿和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感。

再次,社會也給了阿和溫暖。當工作人員宣佈阿和吃完飯可以收拾行李出院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唱起了《花的心》,這對阿和的內心觸動很大,我們看到,阿和的表情柔和,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戾氣。

阿和求職連連受挫時,洗車行的老闆朝哥接納了他,並安排人教他洗車技術。朝哥代表了社會上大多數人,他們的善良和包容,給了像阿和一樣的人機會,讓他們向好的路上多了一些希望。

我們反觀一下菜頭,他沒有父母,和奶奶相依為命,家被查封后,奶奶被送去了老人安養院。出院後,他成了孤零零一個人,沒有人給人支持和指引,他沒有方向,也沒有習得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困難只會用錯誤的方法來解決,他重蹈覆轍,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就連菜頭的飾演者劉冠廷都說,他覺得菜頭好可憐。

電影最後,阿和騎著腳踏車載著媽媽,媽媽坐在他背後,像他小時候媽媽載著他一樣,那個愛坐腳踏車的四歲的阿和回來了,在濃密的樹蔭下,一道道陽光掠過媽媽的臉,媽媽的臉平靜而滿足,他們的生活也像阿和騎的這腳踏車一樣,雖然慢了些,沉重了些,但終究是可以緩緩前行了。

寫在最後: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道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既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要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才會有章可循,少走彎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