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死于明日》

Die Tomorrow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它不是灾难片,不是战争片,而是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

影片由七个死亡片段组成。

分别讲述了每个人在生命结束前的二十四小时,都发生了什么。

如果明天真的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你猜,你会在做什么?

21岁女大学生:和闺蜜彻夜狂欢

2017年5月24日,凌晨2点15分,21岁的女孩在便利店买啤酒的路上,突发意外,被卡车撞到身亡。

影片中没有透露她的姓名,我们暂且称为“她”。

死前的一天,是她大学时光的最后一夜。

明早6点,将举行毕业典礼。

她和好闺蜜们决定度过最放纵的一晚。

找个酒店开个房间,买十几罐啤酒,一起挤在沙发上,喝酒聊天飚脏话,举办四人小派对。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女孩之间总有共同话题:星座。

星座书上说,有人会出国留学,有人会投资一点小生意,有人会准备生小孩,有人感情顺利……

等等,这星座不准,才刚刚和男朋友吵架。

划掉重写。

如果大家可以自己写运势,要怎么写?

就这样青春又八卦的话题,四个人不知不觉中就聊到了凌晨。

6点的毕业典礼开始倒计时,不如喝到天亮。

可酒没了,谁去买呢?

就让星座来决定吧。

她就是那个不幸的女孩……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另一天,酒店只留下一片狼藉,空无一人。或许她们都去毕业了。

那本决定她们命运的星座书,也被扔进了垃圾桶。

丈夫:我最怕你死

2014年4月,有一架从泰国开往美国的航班在雷达中消失,如同马航,再也没有出现过。

丈夫就是乘坐了这趟班机。

在这之前,妻子患了重病,除非心脏移植,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

他临走的前一天,还舍不得妻子。

妻子絮絮叨叨。

如果我死了,你就再找一个女朋友给你剪脚指甲。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妻子常常谈起死亡,可能早就接受了事实,她唯一担心的就是总是粗心大意的丈夫。

丈夫每次都很气,他太爱又太怕。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故事的结局,丈夫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

而妻子却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

“我曾经以为我肯定会死在你之前的。”

命运总是阴差阳错。

本会活着的人死了,等死的人却孤独地活在了记忆里。

自杀者:死前想听你说一句“我爱你”

2016年9月,邓选择自杀。

邓的朋友在脸书上po出,在自杀前,邓传给他的讯息。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在对这世界失去希望,想要离开之前,你会做什么?

邓选择去找自己喜欢的女孩,希望她能说一句“我爱你”。

或许她说了,邓就有了希望,会选择活下来;

又或许,邓只想不留遗憾,来做最后的告别。

但女孩劝他走吧,她没办法强迫自己说出违心的话。

这很正常。

就像不喜欢中式火锅一样,喜欢不能强求。

最后,只会变成他人口中的八卦话题。

我猜,他会选择自杀。

我猜,他没那个胆子。

他努力想以这样一种方式让别人记住自己,但终究还是会被遗忘。

即使被记住了,他也感知不到了。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这部影片一直在讲死亡,却没有崩溃式的嚎啕大哭,没有展现死亡来临前的恐惧。

它平常的,像是每日吃饭睡觉一样。

在你躺在床上熬夜追剧时,可能证券交易所就有一个疲惫的大叔倒在椅子上猝死,甚至五个小时之后才会被发现。

当你看到广告上的女明星光鲜亮丽笑容满面时,你可能不会知道,她是因为竞争对手车祸身亡才换来了这个“问心有愧”的代言。

这世界上,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钟,可能只是上个厕所的时间,或者是取个外卖的几分钟内,就已经有很多人偶然或者必然的离世了。

看起来如此的真实,这就是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想告诉我们的话。

“这几年有很多认识的人因不同原因离去,启发了我想透过电影去表达出一种死亡的日常感。

我想拍的日常一些,平凡一点,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发生。”

整部影片的画风看上去很无聊,几个毫无关联的故事,每个人琐碎的日常,像是监控器下的生活。

电影里的每个故事都取材自真实新闻事件,导演通过知情人,还原每个逝去的人死前的生活,平淡又真实。

因为真实,所以震撼。

影片结束,死亡人数8442人。

因为车祸,因为生病,因为自杀……

死亡,常常来的猝不及防。

你害怕吗?

小孩子第一次听说有死亡这回事,会哇哇大哭,她好怕死。

少年对死亡已有一些认知,他会认为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也常常会搜索关于“死亡”的讯息。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老年人看淡了一切,他的妻子儿子都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随时都在等死。

没想到他异常长寿,活到了104岁。他不再常常苦恼为何孤独一人活在世上,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

看完这丧片,只想好好活着

年轻人总是不相信命运,至少会觉得命运可以由自己掌控。

影片开始说:浮生一日,蜉蝣一世。

蜉蝣是地球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他们的生命朝生暮死,只有24小时。

而在看蜉蝣的我们又是谁的蜉蝣?

现实也如此,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就像没有办法评断死亡是好还是坏一样。

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还没做,还没参加毕业典礼,没和弟弟去吃那家店的生蚝、没有听到她说“我爱你”,可生命已经开始倒计时,甚至即将结束。

最重要的是,在你还活着的这一刻,你在做什么?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唯一能做到的是,有些事就是不再犹豫,有些爱敢于表达。

这一刻,该好好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