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的墓誌銘,顛覆了他的歷史形象?

隋朝末年,眾多英雄豪傑湧現出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天下局勢。後來經過文學家的改編,他們的形象在小說《隋唐英雄傳》中得到昇華。小說作為一種通俗文學形式,更容易在民間流行起來,因此很多歷史人物就有了兩種不同的形象,一種是歷史形象,一種是民間形象。

那今天咱們就來說一個在《隋唐英雄傳》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李密!他曾經在小說中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那歷史上的他真的是這樣的嗎?

李密的墓誌銘,顛覆了他的歷史形象?

在當時來看,李密的身份當屬貴族階層,他的身份遠高於大部分軍閥和官僚,名重一時。在隋朝,科舉制剛剛創立,從形式上為寒門子弟提供了一條做官之路。

實際上,隋朝的科舉制很不完善,如果沒有貴族身份和強大背景,想要靠科舉走上仕途是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李密當時完全不需要發愁此事,在當時門閥大家橫行的時代裡,李密的家族稱得上是比較強勢的一派,他爺爺李耀在北周擔任太保職務,爵位刑國公。

李密的墓誌銘,顛覆了他的歷史形象?

到了他父親李寬這裡,被封為隋朝的上柱國,爵位蒲山郡公。因此史書上認為李密是名門之後,和三國時代的袁紹一樣,屬於四世三公的世襲官僚家族,是典型的官二代。

後來,李密擔任左親衛府大都督,同時兼任東宮的千牛備身。這個職務類似於後來的御林軍,值得注意的是,隋朝的皇家禁衛軍很重視門第,只有官宦貴族子弟和皇親國戚中的年輕人才有資格入選。

李密的墓誌銘,顛覆了他的歷史形象?

李密善於隨機應變,權欲很盛。在隋朝末年的時候,李密投奔了瓦崗寨首領翟讓,成為瓦崗軍的首席軍師。

瓦崗軍的首領大部分是粗人,不懂文墨和謀略,幾次戰鬥下來,大家都佩服李密的策劃能力,他很快成為瓦崗寨的二當家。但他並未滿足,一直暗中擴大自己的勢力。

翟讓也感到了壓力,主動提出退位,但翟讓的哥哥堅決反對。李密心焦氣躁,直接奪權殺了翟讓。可以說,是李密導致瓦崗寨英雄好漢的分崩離析,從而最終許多英雄都離開了瓦崗,比如秦瓊、程咬金等投靠了王世充,魏徵投靠了李唐。

李密的墓誌銘,顛覆了他的歷史形象?

但最後,李密還是被王世充擊敗,投靠了李唐,最終因為謀反被盛彥師斬殺。這就是我們從《隋唐英雄傳》中瞭解到的李密。可是,歷史上真實的李密是這樣的嗎?

在上世紀的70年代,河南浚縣意外挖出了一座唐墓,沒想到的是這座唐墓的墓主人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李密。而在墓中發現的一塊墓誌銘,讓考古專家感覺到了吃驚。在仔細研讀過李密的墓誌銘之後,他們發現原來歷史上真實的李密和文學作品中相差這麼多!

李密的墓誌銘,顛覆了他的歷史形象?

首先李密墓中的這塊墓誌銘是魏徵書寫的,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許多事情。墓誌銘中提到李密這個人其實是非常能駕馭瓦崗寨英雄的,而且幾乎所有瓦崗的英雄都打心底裡感謝李密的好,就連魏徵都非常佩服李密的才能。

那您要問了,為何後來李密的形象會被如此顛覆呢?其實我們回看那段歷史不難發現這或許和李淵有關。當初李密投降李淵後,李淵心裡其實是非常忌憚的,畢竟許多的大將都是李密的舊部,如果李密哪天煽風點火,是不是李唐天下要岌岌可危呢?因此,李密的形象被李淵黑化了是不是也就有據可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