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羅貫中塑造的,與史實反差最大的人物是誰?

月夜歸舟


第一名曹操在電視劇中是反賊,挾天子以令諸侯,試想如果曹操那時天下會亂什麼樣?

第二名曹仁實際在歷史上沒有指揮打贏一場戰,而再曹操的統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名張郃在歷史中有勇有謀的結果死在埋伏中後人就認為他不好了。


掖百事通


《三國演義》刻畫出有些人物和真實的三國人物還存在著一些差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他們之間的差異!

1.魯肅

魯肅絕對是一個被低估的智者,真實的他為人豪氣,目光長遠,可媲美與魏國的荀彧以及蜀漢的諸葛亮,是一位英雄。在諸葛亮出山之前,魯肅就提出了天下三分的設想,甚至還提出了赫赫有名的吳宮對。而小說《三國演義》對這段歷史中魯肅形象的刻畫的確稍嫌偏差,為了凸顯諸葛亮和周瑜,魯肅的個性被描述成過於忠厚而缺少謀略;《單刀會》一節中,為了突出關羽的英雄氣概,把魯肅塑造成一個目光短淺,缺少膽識的人。

2.曹真

曹真在《三國演義》裡的形象是個白痴。既不會打仗,屢敗於諸葛亮,受挫於司馬懿;為人又小氣,最後給司馬懿氣病,諸葛亮再寫封信給他,把他氣死了。而正史中的曹真,除了兒子生不好,其他方面都非常優秀。演義中曹真能當上大將軍,是因為他姓曹。而真實的曹真能夠當上大將軍,靠的不是“親戚之寵”,而是自身的能力。諸葛亮北伐時,一共和魏軍一共交手了六次,前四次都是和曹真交手,最後兩次才是司馬懿。曹真才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對手,四次全讓諸葛亮無功而返。

3.周瑜

《三國演義》“七分虛構、三分真實”,的確如此,周瑜在中國家喻戶曉,但人們所知嘵的這個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卻判若兩人。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4.劉備

《三國演義》表面是在讚揚劉備,但實際卻是明褒實貶,羅貫中對劉備是不見聲色、不溜漏任何貶義的高級黑。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很多事蹟都移花接木給了別人,比如鞭打督郵,斬車胄,火燒博望坡,堵華容道等等。演義裡的劉備完全變成了只會哭和收買人心的偽君子。











今古雜壇


《三國演義》羅貫中塑造的,與史實反差最大的人物應該是龐統。從演義記載中看,臥龍鳳雛齊名,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二人,也沒有取得天下,還危機四伏,得三分天下還是勢力最弱的。《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朔,以諸葛亮為主角,諸葛亮與龐統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出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龐統百無一用,劉備深受其害,放在現在龐統這樣的軍師我也不會要,臥龍龐統的才能和成就天差地別。。。。。。1、龐統出道以後,跑到江東周瑜那裡任郎中小官,周瑜文武雙全,對相貌醜陋,持才傲物的龐統根本不重視。龐統又跑到曹營為曹操獻連環計,使戰船連串能在水上平穩,被採納。又到東吳被魯肅引薦給孫權,孫權也不待見。再由諸葛亮寫信舉薦給劉備,龐統在東吳沒有施展才華機會,到荊州直接化名參加劉備對人才的考試,卷試第一名,劉備見龐統相貌不佳,只委任個耒陽縣令。龐統非百里之才,委屈呀,只顧喝酒,張飛巡示,有人告知好酒貪杯不理政事的縣令。恰好有人告狀,龐統步履跚跚而出,吵什麼吵,些許小時,分分鐘搞定,張飛倒要看看他如何處置,龐統一個時辰將耒陽縣半年的積案處理好,由期是算帳方面又快又準,張飛大驚,奇才呀,得知龍縣令就是龐統,馬上報知劉備出城相迎。其實龐統做個縣令郡守還很稱職。劉備得知耒陽縣令是龐統後,喜不自禁,天下奇才臥龍鳳雛都得到了,何愁天下不定。拜龐統為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參軍機。211年,劉璋為防張魯進攻西川,在張松、法正的勸說下請劉備進川相助。龐統初投劉備,必須建功,自主跟隨劉備入川,劉備以龐統為軍師,黃忠、魏延為大將,領兵一萬入川。。。劉備大軍經幾月拔山涉水來到涪城,劉璋從成都率文武來迎,二劉互道宗室兄弟情誼,入筵席。龐統密囑魏延在筵席上舞劍殺了劉璋,群龍無主好奪益州。劉備劉璋相飲甚歡,龐統提議舞劍助興,目示魏延,魏延執劍長舞,目標劉璋。蜀將劉貴見魏延意在主公,大急,提議雙舞,仗劍護著劉璋,事已明瞭,劉備大怒,我兄弟相聚,你們到搞起鴻門筵來了,如有不棄劍者立斬,筵會不歡而散。一一這是哪根哪?若魏延刺殺劉璋成功,劉備賢能仁德半世英名將毀於一旦,益州文武也不會讓外來戶猖獗,還有劉璋之子劉遁就在雒城,劉備將盡失人心,遭益州大軍圍困。龐統未經劉備同意出此下策,百害無一利。後因相會之事,益州文武向劉璋進言,劉備此行居心叵測,不得不防,劉璋疑惑,向劉備大軍供應少量劣質糧草,靜觀其變。事已挑明,劉備不得不做最壞打算,龐統獻上三策,1、輕裝襲取成都,2、就地進攻雒城,3、退回荊州。劉備權衡,1.太急,3、太緩,取2,以回荊州為名,誘殺蜀中名將楊懷、高沛。進攻雒城,雒城由劉璋之子劉遁與蜀中名將張任駐守,劉備大軍多次進攻失利,龐統到最前線察看地形,親自領兵迂迴作戰,在落鳳坡被張任設伏射殺。。。龐統看似盡心盡力,實是才智平庸無能,初入西川喧賓奪主,可劉璋父子在西川經營了二十餘年,西川人才濟濟,刺殺劉璋成功又能怎樣?人家堅壁清野駐守,盡靠劉備一萬人馬能攻取得西川。還有輕襲成都是不可能成功,從涪城到成都有三百多里,到成都已是人困馬乏,成都城高牆厚,又無援軍,如何攻取,只有捱打的份。對雒城半年不能攻取,無計可施,龐統身為軍師,以身犯險,置主公劉備與大軍不顧,自己身死是以身殉職,可歌可泣。但給劉備留下具大危害,龐統死後,劉備大軍士氣低落,盡有大將黃忠、魏延、劉封、關平,劉備取西川無望,只得差關平回荊州請軍師諸葛亮入川相助。若不是劉璋懦弱,或許劉璋顧及同宗之情,差大軍把守出荊州要道,派幾萬勁軍圍困劉備,劉備又無糧草,蜀將李嚴、張任、劉貴可敵黃忠、魏延、劉封,劉備人馬一月之內將全軍覆滅。。。龐統一生僅出了個連環計,還流離於三家之間,初入西川使鴻門宴之計實在不妥,困浩城獻三策都是敗計,若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只得鳳雛,他連西川也得不到,劉備只能重操舊業,回家賣草鞋。以《三國演義》羅貫中記載,龐統在三國當時連二流謀士都算不上,臥龍鳳雛齊名真是天下奇談,龐統應該是和史實反差最大的一個重要人物吧。





劉坤忠120


三國演義畢竟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的文學作品,和史實比肯定會有反差,比如周瑜就是被羅貫中抹黑了的典型,但曹魏陣營中卻有一位被嚴重低估了的將領——曹仁。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曹仁就像是一個活體經驗包,總是被人幹翻刷他升級。先有徐庶破陣八門金鎖,後有諸葛亮新野水淹白河,南郡也是在曹仁的手裡被周瑜奪走,是不是很窩囊感覺連曹洪都不如。

可正史上的曹仁善用騎兵、工於防守,他的作用不在於做出了什麼事,而是防止隱患的發生。曹操打陶謙、攻張繡、滅呂布、平袁紹,曹仁總是獨領一軍,從來不出現在正面戰場,因為他就是曹操戰略佈局的保鏢,他不能確保戰局的勝利,卻可保在最壞的情況下能裨補闕漏而不至於崩盤。

看戰績如下:

敢領著幾十個騎兵去衝陣數千敵軍,並救下了被包圍的部將牛金,還把敵人的前鋒給震懾退了;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硬懟了周瑜一年多才退走,這勇氣比起突陣逍遙津的張遼來,也不逞多讓吧。


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嚇得曹操都想要遷都了,曹仁帶著區區幾千人抵死不退,悍守住了搖搖欲墜的樊城,硬撐到徐晃的到來。

這兩次守城,曹仁都是臨危受命,在形勢惡劣可用資源又少的情況下,穩定了戰線併為後方爭取到調整的時間。綜上所訴,智勇雙全曹子孝,嚴謹堅毅大司馬。這就是我眼中的大司馬,一個充滿魅力的大將軍。


用戶80752119016


曹操,偉大領袖毛主席多次評價曹操,認為曹操為發展農業、國家的統一等方面起到推動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還多次讚賞曹操的詩詞。而《三國演義》把曹操描寫為白臉奸雄。



三生40250241


是曹操。一、曹操勵精圖治,統一了北方,為生產力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二、所謂的“寧我負天下人,勿讓天下人負我”,其實是對曹操有很深的誤讀。這句話其實是曹操懷著無比愧疚的心理自己問自己:我這不是負了天下人,而不是天下人負我嗎?三、曹操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許昌時,對漢獻帝是無比的尊重,當時的都城洛陽已經破敗不堪,皇帝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到了許昌後,曹操對漢獻帝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為了保證漢獻帝足夠的尊嚴,曹操說送給皇上的生活物資都是先帝賞賜給自己父親的,都在家裡供著,從來沒有敢用過。所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更準確的話說應該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這表明了曹操有著極高的政治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基本穩定住那時的局勢。曹操政治生涯相當大的部分,基本上恪守了君臣之道,是忠於東漢朝廷的,並不是什麼“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像如上對曹操的誤讀,在《三國演義》裡及其他野史記載裡還有很多。四、宋代以後,最高統治階級都積極樹立忠君榜樣,三國時期人物裡以關羽為代表,被尊為“武聖人”,立關帝廟,而把三國時期的曹操認定為“亂臣賊子”加以批判,這對曹操的歷史形象其實是不公平的。我們當代人讀歷史,應該以正史記載為基礎,多方史料相結合 ,才能對歷史有較為正確的理解。





德馨先生


反差最大的是曹操。

1)曹操其實根本沒有篡漢的意思,他說:天下英雄何須以帝位自重?曹操自己說,如果天下沒有他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不是空話,稱帝的袁術,就是曹操滅了的,他自己更未稱帝

2)曹操是是愛惜人才,容得英雄的。劉備落難之時,關羽敗亡之際曹操都收留過他們,可見其度量恢宏。

3)曹操是實幹家,刺董卓,發矯詔聚諸侯討董卓。

4)另外曹操也是大軍事家。

5)曹操還是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其文學上的造詣他的對手是望塵莫及的。取文姬歸漢也是很值得一提的。

曹操,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但在羅貫中的筆下把他全顛倒了。確實誤人不淺。


靜水流深0877


我認為小說與史實反差最大的應該是曹操。因為羅貫中在創作小說的過程中,明顯有抑魏揚蜀的情感傾向和人物定位。歷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豪情滿懷,有橫槊賦詩的儒將風範。而小說中的曹操,被醜化和曲解成一個陰狠毒辣的奸雄形象。一些細節描寫,比如曹操馬踏麥苗時故作姿態的自刎,比如曹操對鄒夫人美色的垂涎,都在刻意向讀者展現三國亂世中一個擁兵自重的軍閥的發家史。


老陳寫詩文


《三國演義》人人熟之不過,有些節章都選入教課書。

巜三國演義》塑造性很強,為了小說成立,把曹操寫成反面人物。受巜三國演義》影響,曹操在戲劇臉譜中大白臉形象。(奸臣一類)

拋開《三國演義》曹操是忠懸奸?有掙議且下能定論。

曹操是著名的歷史人物!





郭璽清


曹操。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歌頌劉備,貶低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說曹操是奸雄,說劉備是漢室正統。因而對曹操很有偏向,以至於歌頌劉備仁義甲天下,把曹操說得一無事處,其實劉備並非仁義過天,趙子云救其子時,劉備假仁假義將其子摔在地下,是收買人心。。。所以說曹操在羅貫中的眼中寫得有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