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真的可以改变人生吗?

今夜月如勾


依我看,问题说的不是潜意识,更像是下意识,也就是俗称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种行为模式或思维模式,一旦成为了习惯,就会很自然地把各种信息向某种固有方向集中,并做出相应的固定反应,这就是下意识。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也就是下意识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同样的信息,比如群体中的一些人对着你指指点点,在性格豁达的人看来,可能就是对自己的夸赞;而性格狭隘的人看到,可能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嘲笑。性格开朗的人,在困难面前可能想到的是机会的出现;阴郁的性格,可能就会把一些小困难放大许多倍。

潜意识是不能被明意识所感知的。比如青春期发育后对异性的迷恋,这是无法阻挡的,哪怕你明知道不能这么想,也无法阻止。

下意识则不同,是可以通过明意识改变,只是需要长时间保持同样环境。只不过,长期形成的某种思维有效,才形成习惯性思想。比如口吃,俗称结巴。很多结巴说话时会特别明显,一旦唱歌就不会这样。都是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只是因为节奏不同,就会有不一样么效果。口吃是可以克服的,方法就是不用下意识说话,每次说话都用明意识支配说话,先把每一句话想一想,哪怕是最简单的问候或者回答。天长日久的训练,改变已经形成的下意识行为,最终可以纠正的。

所谓心理暗示,其实也就是下意识思维,并通过下意识思维强化下意识行为。比如很多足球队员上场前会亲吻场地,他们认为这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这就是心理暗示,或者说下意识思维。谁都知道这种行为对于他的行为本身不会有任何帮助,但很可能会因此增加他的自信。在高速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往往自信心强,敢于挑战极限动作,就是决定胜利的最终动力。

一般人常说的“生活态度”,也是指下意识思维。


何处是家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讲一个我们都经历过的事情;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叫我们上讲台来完成一个题目,然后我们去了以后把问题解决了,我们是会直接回去呢,还是会一直在那里等着,直到听见老师说回去坐好再回去呢

我想很多人都会在那里等着,等老师叫我们回去以后再回到坐位坐好,如果老师一下子忘记了,我们就会一直在那里站着的是不是,其实这里面就有“潜意识”在运作的。

“潜意识”是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平时不太浮现出来,但是又会影响我们的某些行为,有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就是“潜意识”

“潜意识”是我们人身的一个宝藏,如果用得好,对于我们绝对是有非常多和大的益处的。只是我们很多人都无法利用“潜意识”而已

其实心理学中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也只有自己可以解决,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你给自己种下了什么样的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这些说的都是“潜意识”的作用

很多心理学家帮助人做心理咨询,也多会运用“潜意识”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调动这个宝藏并为你自己所用



叙慰心里咨询师老李


在心理学出现之前,无论东西方都认为人是理性的。

什么叫人是理性的?讲大白话,不是严谨的科学概念,是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是人知道了就可以去做,是吧?这叫理性。

因为有这样的假设,才会出现我们通常的教育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讲,学生在底下听、做笔记。

但心理学发现,人类的行为大多数并不是由理性指导的,而是受潜意识操控。

这么说你们也许会比较疑惑,觉得不可能,是吗?

心理学从成立之日起就比较困难,打击了人们的自尊。人类的尊严有史以来受过三次打击:

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过去是地心说,地球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活在中心里,什么都围绕我们转。

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基督教认为我们人类和动物不同,我们是上帝造的,我们是上帝的子民。但达尔文说,不是,人是猴子变的。你看,人类的自尊再次受到打击。这些人发表这些学说的时候都为万人唾弃,都得躲起来,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的自尊第三次受打击就是心理学的成立,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他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人被无意识、潜意识所操控。

弗洛伊德的精神解剖学说将精神解剖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层。而我们往往在意识和前意识之间徘徊感知,潜意识我们是往往察觉不到的。

那么,潜意识是什么呢?

如果我问你,你现在正在想什么,你知道么?你可能会说:“我肯定知道我在想什么”。未必,你正在想什么,你正在思考什么,只有一部分是你知道的,那就是意识的,还有更大部分是连你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潜意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补充一些材料了。

 

A女士与A先生刚结婚时,家里比较穷,生了3个男孩,后来,他们开了一家水电装修公司,经过夫妻俩十几年的打拼,生意现在已经做到比较大了,儿子也大了,老大老二,都在派出所工作,老三也在公安学校读书。由于内外操劳,40多岁的她,看上去已经有些老了。她老公跟她是同年的,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些,属于有点钱又有女人缘的那种男人,且爱玩,经常要深夜才回家。

 

但她老公对她是有感情的,自从她生病后,她老公A先生就不再出去玩了,每晚早早回家陪她。

 

经过治疗后,她是这样分析自己为什么忘记下车的:“在我的意识里,我当时真的是很希望你能治好我的胃病;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并不想治好我的胃病,因为,如果我的病治好了,那意味着我老公又要出去玩了,跟那些女人混,我的感情和婚姻迟早就会出问题。”

 

意识和潜意识相争在心理学出现之前,无论东西方都认为人是理性的。

什么叫人是理性的?讲大白话,不是严谨的科学概念,是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是人知道了就可以去做,是吧?这叫理性。

因为有这样的假设,才会出现我们通常的教育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讲,学生在底下听、做笔记。

但心理学发现,人类的行为大多数并不是由理性指导的,而是受潜意识操控。

这么说你们也许会比较疑惑,觉得不可能,是吗?

心理学从成立之日起就比较困难,打击了人们的自尊。人类的尊严有史以来受过三次打击:

一次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过去是地心说,地球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活在中心里,什么都围绕我们转。

第二次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基督教认为我们人类和动物不同,我们是上帝造的,我们是上帝的子民。但达尔文说,不是,人是猴子变的。你看,人类的自尊再次受到打击。这些人发表这些学说的时候都为万人唾弃,都得躲起来,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的自尊第三次受打击就是心理学的成立,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他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人被无意识、潜意识所操控。

弗洛伊德的精神解剖学说将精神解剖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层。而我们往往在意识和前意识之间徘徊感知,潜意识我们是往往察觉不到的。

那么,潜意识是什么呢?

如果我问你,你现在正在想什么,你知道么?你可能会说:“我肯定知道我在想什么”。未必,你正在想什么,你正在思考什么,只有一部分是你知道的,那就是意识的,还有更大部分是连你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潜意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补充一些材料了。

 

A女士与A先生刚结婚时,家里比较穷,生了3个男孩,后来,他们开了一家水电装修公司,经过夫妻俩十几年的打拼,生意现在已经做到比较大了,儿子也大了,老大老二,都在派出所工作,老三也在公安学校读书。由于内外操劳,40多岁的她,看上去已经有些老了。她老公跟她是同年的,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些,属于有点钱又有女人缘的那种男人,且爱玩,经常要深夜才回家。

 

但她老公对她是有感情的,自从她生病后,她老公A先生就不再出去玩了,每晚早早回家陪她。

 

经过治疗后,她是这样分析自己为什么忘记下车的:“在我的意识里,我当时真的是很希望你能治好我的胃病;但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并不想治好我的胃病,因为,如果我的病治好了,那意味着我老公又要出去玩了,跟那些女人混,我的感情和婚姻迟早就会出问题。”

 

意识和潜意识相争,结果是妥协:忘记下车,既满足了潜意识的目的(咨询师有可能会治好我的病,不可以去找他看病,否则我老公又要出去玩了),又不跟意识对抗(不是故意不去,是我忘记下车了)。

 

从这个案例可见,潜意识对分析精神疾病和其症状背后的意义、对明确诊断和治疗都是有帮助的,通过将患者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当然,这个意识化的过程,是需要患者自己去感悟、去修通的,如果是咨询师直接告诉来访者,那是没有治疗作用的。

 

生活中,相信“心理“含有一个潜意识的部分,乃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前题。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同时,它也说明了精神分析与在它之前所有的心理学理论之间的主要差异。

 

潜意识在每个人的身上构成了最大、最有力的部分。它是个固定而活跃的心理程序的“发电厂“,我们通常并不晓得它的存在。

 

人类心理的决定性部分没有时间感、地点感和是非感,它像个不受管教的孩子一样,只知道要千方百计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过问其它。

 

潜意识藏有我们童年的大略记忆——这些是我们以为早已遗忘的,其实并不真的如此。它还包括我们自己感觉得到的秘密、怨恨、爱以及某些强烈而原始的热情和欲望。这些感觉多半使人不快,并且不被多数人的思维逻辑所接纳。

 

于是它们受到抑制而离开意识的范畴,它们被深深地埋藏在潜意识里,因此一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上居然会有这些不道德的观念和欲望。如果有人自告奋勇地去告诉他这件事,得来的若不是不相信的嘲笑,也必定最愤怒的眼神。

 

我们醒着的时候,受抑制的潜意识因素大大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影响我们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在夜间,它又出现在我们所做的梦里。它也影响我们职业的选择、结婚的对象、健康的状况以及我们生活之中的每件事情。它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停地工作着。一般人若没有得到特殊专业的协助,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这一部分。

 

根据精神分析的了解,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心理都保有这个秘密:就是“为什么我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心理的潜意识部分在一般人的人格上占着优势。那些不正直且不被知悉的潜意识有力地操纵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尽管这些机能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出自意识;然而潜意识的确是作用着的。

用一种我们能听得懂的话来理解,在中国人理解来看,潜意识就是命运。

意思是,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命运,看到他的内在想象,也可以通过他的内在想象,看清楚这个人的外在命运。

而且,我们越是能懂得我们的内在想象,就越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外在命运的。

同样的,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外在命运,就需要去认识、去改变你的内在意识。

所以说,理解了“潜意识”的真正内涵,并积极的调整,或许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庄子大讲堂龍飛


我是一名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咨询师,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人生是一场由潜意识主导的黑暗游戏,潜意识决定大脑以何种方式看到世界,以何种方式记忆世界,以何种方式回忆世界。

有人说记忆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而且正是潜意识决定了小姑娘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整理自己的人生地图,都在试图看懂自己。而读懂自己的潜意识是困难的,要么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要么需要几十年的修行顿悟。所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没有潜意识意识化,都是在潜意识的黑暗中盲行,了此一生。在咨询室中心理咨询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跟着来访者走,来访者走到哪里,就帮来访者照到哪里,让来访者看清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原因,帮助来访者一块、一块地澄清,看到自己的潜意识地图。

希望心理咨询师若曦的话能够帮到你,祝走运。




若曦心理小屋


“潜意识”可以改变你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认知。但是否能够改变人生,仅仅凭借空想没有用,有了思想意识和想法,还必须付诸行动。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


关于"潜意识”对人的生命或生活的影响,建议你看一本书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潜意识与我们的联系。


一、“潜意识”占据意识的95%以上,是真实的自我内心写照

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想法和行为都受潜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比如,你打算参加一个考试,因为你觉得这对你的副业有帮助,而且广告宣传说得有些道理,所以决定试一试。但是,考试当天却不再状态,或者总是不顺利。这个时候,你就要静下来探究一下,自己真得在乎这门考试吗?内心对考试的向往有多大?

如果拿不准,可以看看自己买来的书看了多少,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可以判断自己的“潜意识”的真实想法。


二、了解你的潜意识,可以通过梦境和观察周围结交的朋友和生活状态

  • 1. 梦境是与“潜意识”最好的对话。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很多梦境中的场景是现实中自己想法的抽象表达。

  • 2.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潜意识”中的你有怎样的价值观,就会围什么样的朋友。朋友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某种程度上反应你内心希望的样子。


三、“潜意识”遵循吸引力法则

想法越强烈,越容易吸引同频率的相关事物围绕。以带来更多的信息和机遇。


易之


问题是错误的。潜意识不是外来力,而是本真的自我。你让潜意识改变潜意识,这可能吗?不可能。就像你无法拽着自己头发把自己提起来是一样的。

说到潜意识,不要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深不可测的东西。其实潜意识就是你无法说出来又切实存在的一种意识活动,可以理解为内心深层的想法。例如一个人不自控的情绪表达就是一种潜意识活动表现,一个人心情起伏变化也是一种潜意识活动表现。

可以说潜意识是一个人的主体意识,不严格的说,潜意识就是你,你就是潜意识。

只不过在意识研究需要的角度来讲,意识活动是需要被划分和定义的。进而对意识活动的原理进行研究,以便于更进一步解析意识活动的动力和目的。

就现在的意识学来说。人的意识活动可以根据意识状态和意识需要的不同来划分几种类型。所列如下:

1、表意识

2、潜意识

3、惯意识

4、无意识

5、合意识

表意识就是指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意识状态和需要。例如在与人交往、工作、协作中所表现的意识状态和需要。表意识也可以叫做“主意识”、“理性意识”、“意识”等。

潜意识就是指我们内在的心里的难以表达的意识状态和需要。例如在内心里各种难以自控的偏好、情绪、心情、怨恨为表现的意识状态和需要。潜意识是以感性需求和偏好为主体的。不同于表意识里以理性为主体。潜意识可以说通俗的说是“内心想法”。

惯意识就是指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凭借惯性行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或行为等。例如当我们刷牙时你会惯性的拿起牙膏,但究竟拿起来的是牙膏还是洗面乳,你是不知道的。当你回过神儿来可能才会发现你拿的是洗面乳。又或者当你上班走出家门,你会想我到底有没有锁好门?你会因为表意识的忧虑考虑而再折返回家拉一拉门。拉了门你确定门已经锁好。但你想不起来自己锁门的具体过程。而锁门这一行为的完成就是惯意识在起作用。惯意识可以通俗的叫做“下意识”。

无意识是指一种意识活动状态静止且意识需要活动静止。意识既不活动也不没有需要。例如当人处于深度睡眠中时就是无意识状态。在这里,无意识状态还有一个特指就是外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不管你是处于深睡眠还是浅睡眠状态。对他人来说你是无意识状态。所以具体划分无意识状态还可以分为内部无意识状态和外部无意识状态。

合意识是指前面说的四种人的意识活动的叠加态。既表意识态+潜意识态+惯意识态+无意识态=合意识态。合意识主要是指人的梦境状态。也就是说做梦就是人的合意识状态。在梦中,你与人交流说话就是表意识表现。你与人说话的同时你心里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是你的潜意识表现。你在梦里做任何事都是连贯的和现实生活中的动作行为一样这是你惯意识表现。因为做梦你是在睡眠中相对于外部是无意识状态所以这是外部无意识的表现。所以梦境状态就是所有意识活动状态和需要的叠加态,称之为合意识。

问题中问潜意识能不能改变人生?之所以说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个问题在考虑意识活动状态和需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意识时间轴”这个意识问题。

意识时间轴既意识的时间纬度。是人的意识活动方向的一个指针和起止的节点。意识时间轴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基本依据。爱因斯坦曾说“时间并不存在”,这句话即正确又不正确。正确在于时间并不存在于现实物质世界。不正确在于时间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必要依据。时间必要和现实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在人的意识时间轴上由三个节点将人的意识时间轴划分为三个区间,一个是过去区间,一个是现在区间,一个是将来区间。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过去、现在将来”。需要知道的是,人的意识时间轴是动态变化的,由这三个节点形成的三个区间中“过去区间”是在不断扩大,而“现在区间”和“将来区间”是基本不变的。

我们说“改变人生”时,是在以“过去区间”为参考进而推测出“未来区间”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这种推测忽略了“未来区间”的变数因素。虽然一个人的未来是基于“过去区间”的,但“过去区间”对“未来区间”的形成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考虑“改变人生”这个问题时,这个问题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你的“过去区间”并不决定你的“未来区间”,且因为“未来区间”在转变为“现在区间”和“过去区间”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变数,因此以“过去区间”来推测判断描画自己的“未来区间”是没多大意义的。与其费神费力思考“如何改变人生”倒不如把自己的“现在区间”经营好。把自己的“现在区间”经营好,你的“过去区间”就好,你的“过去区间”好,你的“现在区间”和“将来区间”就有好基础。把握好这个基础就够了,其它社会性的随机因素无法把控,随遇而安即可。


秦秦哥婚姻家庭咨询师


小谈一下啊!我也是一个很喜欢心理学方面的同学!对于题主题的问题,推荐一本书: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相关的书籍,此人也算是传奇人物,被誉为比肩于爱因斯坦的科学家,相信你看后,会很有感触。
认知狭隘,个人愚见来谈谈潜意识。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面的部分:第一是“本我”,基于快乐原则支配的潜在我;第二是“自我”,满足本我欲望实现的现实我;第三是“超我”,道德秉承原则支配下的标准我。“自我”、“本我”和“超我”同归个人主体的主观层面,三者只有保持平衡稳定的关系,才会表现出和谐的状态。

而潜意识往往是人性最深层的想法,本能的一些反应,可能是由于时间或者经过的经历比较多的原因,被个人所隐藏压抑起来,当不出现大问题,突发事件时,人始终是理性的高等动物,会去思考,会权衡自己当前的所作所为会给自己带来啥后果,这是表现出来的是超我形式。而这我自我认为也是人类自私的一面,人往往总会是朝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考虑的。而就潜意识而言,这是一种我们心底深处的内在反应,一般情况是不会表现出来的。人之初,性本善或恶;江上易改,本性难移,这些古语从侧面算是做了一个好的印证,人本性很难改变的。但如果能使增强自己面对这种或那种的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不是说本我潜意识改变了,只是本我的潜意识更加的下潜,那道心理临界线更加强大,这也何尝也不是一种外在的自我改变呢!进而也改变人生也不是不可能的呢!当然啊,对于好的那一方面,多表现出来,多有针对性的培养,往往大脑深处的东西才是最黄金的!


课堂小不懂


开发好了,会改变的。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潜意识所完成的工作是人类生存和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始本能、冲动、童年心理印记、环境熏陶、观念、习惯、人格等一系列因素。


爱电影的胖之郎


潜意识就是不被社会主流道德观念认可而自己也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的被压抑的个人欲望和追求。潜意识和社会主流意识的矛盾可以达到非现实的和解。

一个普鲁士贵族妇女讲述给弗洛伊德的梦境就很典型:她梦见了自己在医院义务照料伤病员时和其中的一位英俊的军官发生了性关系。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目前国人对美国疫情的关注:

因为先前我们在抗疫时美国一些大嘴巴的不当言辞伤害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现在我们控制住了疫情,接下来希望看到美国的笑话,以抚慰受伤的心。但是为了掩盖狭隘的报复心理, 就非常愿意相信 新冠病毒来源于美国的说法....这样的话,报复心得到满足的同时,良心上也过得去了。


费恶泼嘞


潜意识确实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显意识相信和确定的东西往往会传递给潜意识,从而影响人的行为。

潜意识不会逻辑判断,它只会被动接受,即便是错误缺乏逻辑的信息,人的梦境和精神病人的表现就是潜意识的真实表达。潜意识操控着人体一切机能的运转,就如同一台功能强悍的电脑中枢,在显意识无察觉的状态下完成对人体各系统的运转的指挥操控,这项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如同固化在计算机主板上的BIOS程序,我们一出生,它就嵌入在我们潜意识里。

至于后天影响,譬如学会走路、学会游泳、学会骑车,一旦学会并反复练习,这项技能就会刻进我们的潜意识,并自动运行,不需要意识参与,显意识的参与反而会干扰他的正常运行,比如我们走路时老想着怎么迈腿反而会走得越发不自然,甚至跌跟斗。

我们与自己沟通往往就是跟潜意识沟通,正确的沟通方式和积极正面的信息输入会对潜意识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激发自身潜力,改变自身行为,从而改变人生。比如保持平时积极乐观的意识状态,自信,潜意识就会接受,你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这样的状态,即便是你根本自卑,但你不断“假装”自信,你也会产生积极的变化。再比如你反复在意识里确认你是个傻瓜,即使你的智商很高,时间长了你也会变成傻子,这就是标签效应,你给自己贴上什么标签,你就是什么人。

至于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每天躺在床上默念个人觉得作用不大,比如有的成功学教大家每天默念自己会发大财,不现实也特荒谬,平时在生活中多关注多思考正面的信息就可以了,多想像自己成功的样子,多想自己健康的样子,发挥想像空间,尽量将把这些信息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图像,镌刻进你的潜意识。

比如治疗口吃,很多治疗机构采取训练说话还有什么节拍法五花八门的训练方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还有什么口吃药更是荒谬。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在潜意识里固化“口吃”这个事实,从而强化神经记忆,让口吃越发严重。正确的方法不是练习说话,而是尽量从与口吃的搏斗中挣脱出来,不要整天想着去抗争,去克服它,而要在生活中淡化它,甚至接受它,你不把它当事潜意识也就会逐步弱化它的影响,逐步萎缩直到最后消失,口吃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比如你骑自行车,你脑子里老去想我一定不能去撞那堵墙,结果你更大概率可能会去撞那堵墙,就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