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事情,父親永遠都是責怪他,是什麼心理?

長大的刺蝟


缺愛,沒有安全,自卑……

從小每次遇到事情不論對錯,爸爸告訴我的永遠都是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從自己身上找。小時候很多明明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都被強加到自己身上,久而久之習慣背鍋,做什麼事情都不敢放心大膽的去做,很怕做不好回家被收拾,經常被欺負。慢慢地,不敢表述自己的想法,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成一個傀儡式的孩子。長大之後,孩子會很平庸,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胡小胖的情感世界


通過你的描述,父母可能存在“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共同特點,包括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理心、控制慾強、忽視彼此的情感邊界、拒絕情感親密、缺乏自我反思、拒絕修復關係中的問題、情緒性反應、衝動。

面對這樣的父母,如果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習慣”了父母的控制,相對會比較順從,會顯得“乖”一點。漸漸長大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斷,雖不認同父母,但之前形成的相處模式使得孩子已經習慣,也“無所謂”了。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還是表現出“父母說舍是舍吧”。

極少會有一些孩子雖然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了獨立思想和判斷力後,會抗拒父母,因此會有衝突,父母會情緒失控,甚至出現打罵孩子的狀況。

但如果孩子不是父母帶大,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人照顧,及上學後長期住校的情況,這些孩子沒有形成對父母的依戀,主觀上不願服從父母,界限清晰,遇上控制慾強的父母,衝突不斷。

而且,對於父母來說,如果不是自己親手帶大的,等孩子大了回到身邊,生活習慣會有不同,價值觀的差異也很大,對孩子的包容更低,不願主動理解孩子,甚至會挑毛病。如果孩子反抗,通常強迫孩子服從。

遇到界限清晰、尊重孩子的父母,一直以來給予孩子愛和關注的父母,等孩子長大後有了獨立自我的意識,對事物也有獨到的見解,當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也很容易溝通,也不會出現叛逆的問題。


情感馬車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從心理角度來看,其實這是一個人類的共同性,大腦的一種喜歡比較思維。不同的是有人在內心的比較後,不不會在意,他們會分析原因,自我反思,或者平常心對待;而另一種人則會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自己的不滿甚至是憤怒。這是一種蠻橫的虛榮心理。

一個孩子,從小就處處被責怪,長大之後心中一定是滿滿的恨。

對父親的恨,對母親不作為的恨,對別人有優秀孩子的恨,更恨自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長大之後,如果受了一定的教育,有了知識,可能會慢慢的治癒自己。

但也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反社會人格的人。看看歷史上那些連環殺人犯的兒時遭遇就知道了,童年不幸福的人,長大後大概率的會報復社會。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沐汐漫情感


這樣的父親,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自己的孩子也處處不如別人。

他眼中的孩子,也是他眼的自己。

他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缺點,那麼他也是隻看到自己的缺點。


這樣的人是可悲的。

不僅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孩子。

這樣的人不配為人父母。


一個孩子,從小就處處被責怪,長大之後心中一定是滿滿的恨。

對父親的恨,對母親不作為的恨,對別人有優秀孩子的恨,更恨自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長大之後,如果受了一定的教育,有了知識,可能會慢慢的治癒自己。

但也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反社會人格的人。看看歷史上那些連環殺人犯的兒時遭遇就知道了,童年不幸福的人,長大後大概率的會報復社會。




所以,從我做起,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護他,免得處處受責罵。要多鼓勵他,多愛他。


這是為你的下半輩子做貢獻,也是為社會做貢獻。


愛自己是最好的修行


從您的角度來看,這被稱為責怪。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被稱為幫助您成長。父母常常因為自己有充分的人生經驗,而認為他們是對的。

當您不讀書不學習時,他們認為您將來會找不到好工作;當您工作不掙錢時,他們認為您將來無法保證光鮮亮麗的生活;當您犯錯時,您的父母認為您還不夠成熟,他們應該指導您。如果您有足夠的能力,並且您的父母認為您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那麼父母就不會責怪您。此時,如果您犯了錯誤,父母只會認為您粗心,他們沒有指責,而是相信您有能力應對。

簡而言之,父母會因錯誤而責備孩子,因為孩子沒有長大或沒有正確的判斷力。另一方面,父母沒有正確的方法教孩子。不想被父母責怪,最好的方法是與父母更多地交流。您需要向父母證明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不想面對你比別人差的真相。因為他們倆已經比別人差了,他們不像你重蹈覆轍。比起教你如何好好學習,責怪你不好好學習來的更容易一些。

其實不只是父母。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人:如果我不能滿足我的需求,那麼您肯定是錯的。


光影侃生活


如果我說這是父親的一種表達愛的方式,不知道題主是否可以理解。

愛有很多種面相,有慈善,有溫和,有嚴厲,有責備,有愧疚,有討好...而題主所提到的這位父親表達愛的面相是責怪。因為愛兒子,所以在兒子調皮搗蛋時會去責怪兒子希望兒子注意安全不要受傷;因為愛兒子,所以會在兒子讀書學習不好時責怪兒子希望兒子認真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過上好日子;因為愛兒子,會把自己家的兒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會責怪兒子,希望兒子能學一下別人家孩子的長處,讓兒子能更好的在這個社會人生活。

但是父親並不會把這些說出來,只是一昧地責怪兒子,殊不知,這便是父親的愛,這是父親表達愛的方式,可能我們無法理解,我們覺得愛就是慈善,是包容,是溫和,但是愛有很多面相,父親只是選擇了一種他覺得好的方式。可能父親小時候,父親的父親是這麼教育他的,可能您長大了,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您教育您的孩子也會像父親教育您一樣,因為他是您的父親,兒子對父母都是有歸屬感的,為了歸屬於父母,會做和父母一樣的事。

再看我們的題目,當題主能夠理解父親這些行為背後的愛時,相信您與父親的關係一定會改善的,找個合適的時機告訴父親,您明白父親對您的愛,但是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您,把您的需要告訴父親,相信父親會理解您的,因為父親愛您。



樂培心理張老師


您好,孩子遇到事情,父親都是責怪他,看了標題被引進來,看了配文替這個孩子感到憋屈…為什麼是憋屈,有種,寶寶心理苦,沒有誰知道。感覺就是一種做什麼都不對,無論多麼努力,永遠活在別人家孩子影子下,默默憂傷。

為什麼,父親總是這樣?難道不是親生的!就是親生的呀,那為什麼自家的永遠比不上別人,到底是孩子不夠好,還是生於他家門而顯得不夠好,一般來說,都是後者!說到底,就是本來這位父親內心就很自卑,不相信自己的程度直接影響但看不到任何自家人優秀的可能性,由於自卑和低價值感的長期陪伴著他,以致他只能看到一些他自己認為不好的東西!

這位父親,還有一種心態,自己做不到的統統歸到孩子的身上,然而根本沒有看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看不到孩子跟他的不一樣!強行要求孩子達到他的標準才叫好。

也有一種心態就是這位父親就是好高騖遠,由於自卑造成的,過分的比較,不能接受自己比別人差,甚至不允許自己有半點瑕疵包括孩子是他生的,也是他的一門面。

想必,在這種類型父親的養育下,親子間無真情流動,只有要求和對比,孩子的生存環境很壓抑和自卑,也沒有安全感。長大後,內心力量很弱的。

因此,我們既然長大了,有能力了,也有自我意識了,首先要接納這個成長的歷程帶給我們的磨鍊,從中有苦也有甜,既然回不去,我們就多發掘當中的甜,沒有這段經歷,也許我們不會那麼理解自己,看到自己跟父親的不一樣,更加關注自己的優勢及追求。

父親有父親過不去的坎,我們也有屬於我們的路。從此,尊重每個人的選擇,重視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

謝謝觀看

再怎麼樣,還是美得不行,只為我就是我!


繪心瞄fafa


“父母永遠是對的!”這就話在他們心中可能已經紮根,而且是深在骨髓裡那種,這樣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

也學和他們的家教,和他們的教育方式有關係,但是結結果肯定對孩子心理發展不好。

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特點如下,大家對號入座:

1.乏自我反省

2.自我為中心嚴重(“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死犟”)

3.強烈的控制慾望

4.拒絕情感親密

如果你是在這樣的父母身邊長大,你在社會上很有可能會變得懦弱,因為從小就“習慣”父母的控制,走進社會後,慢慢失去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判斷,從而變得膽小害怕。

即使當你在過了成年人,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意時候,但當你父母在次否定,意圖控制你的時候,你已然習慣了,還是會服從安排。

長期經受這種父母的教育,不僅沒有體驗到父愛母愛的存在,非常容易導致叛逆期提前或者增長。因為你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對父母已經沒有依賴感,加之控制慾強的父母,就容易導致叛逆。

那麼當你孩子上學,沒有經濟來源,生活還是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為了避免衝突,還是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比較好,既使你能知道自己肯定是對的,父母就是同意,你也最好是乖乖聽話。現在的思考遠比情緒化的衝突要好,做到心理有數,問心無愧足以。但是時刻想著,自己在做父母的時候,一定不要這樣,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太大了,


荷畔曉語心理分析


人無完人,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問題,何況孩子。有些父母性格比較著急,本身自己就是那種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問題的人,結果孩子出現問題,就一味地責備指責,批評孩子。

也許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種行為極大的傷害了孩子,會出現挫敗感,自信心的喪失,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以後很難恢復的……父母應該好好的和孩子溝通,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問題對大家都是人生的好老師。加油



山楂酸酸甜甜


分析一下個人觀點,互相交流!

有心理學家說過,人在的成長環境中承受過的壓力,打擊,傷害,會在未來的生活裡出現相應的反應,有些人可能出現在叛逆期,有些人可能出現在婚姻生活裡,有些人可能出現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些人可能出現在工作上!這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恐難改變,如果想判斷是不是這種情況,看看上一輩人是不是也是這樣對待你老公的!

這樣的影響是深遠的,你們的孩子將來可能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中國的語言是非常又魅力的,一語雙關在很多時候,都是取決於做解釋的人,就算是責怪的話,也能解釋出寄予厚望的意思,所以,當責怪的語言傷害到孩子時,母親溫和的鼓勵和解釋是最好的治癒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