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最成功的乞丐,不僅得到皇帝的封賞,還被載入了史冊

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載入正史的乞丐,他行乞三十八年為窮苦學生興辦義務教育,而自己卻因為在生命的最後不捨得為自己花錢治病,最終遺憾去世,終年59歲,他就是武訓。

武訓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父親便離開人世。每次路過私塾他都渴望進入學堂讀書,然而卻一直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去當傭工,然而卻屢屢遭到僱主家的欺侮,甚至僱主因其文盲以偽造的賬本相欺,謊說三年間武訓已經把自己的工錢都花完了。武訓同僱主爭辯,反被蓋上了“訛人”的帽子,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病倒3日。

他是清朝最成功的乞丐,不僅得到皇帝的封賞,還被載入了史冊

吃盡文盲苦頭後,至此武訓下定決心行乞興學,好讓他們不再受自己遭受過的苦痛。20歲的武訓便成為了一名乞丐,他開始到各地行乞集資,一邊乞討一邊表演雜戲,甚至靠表演生吞磚頭瓦礫、活吃蟲蠍以獲得財主的賞錢。武訓把討來的好的衣物都會設法變賣,自己只穿最破舊的那一身。他白天乞討,晚上紡線績麻,邊做活邊唱:“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信史,以獲謝禮和佣錢。

他是清朝最成功的乞丐,不僅得到皇帝的封賞,還被載入了史冊

由於他居無定所,錢款無處存放,他打聽到本縣有一位舉人楊樹坊,為人正直,便想將錢存在他那裡。可是由於身份卑微,楊樹坊對他避而不見,但武訓選擇在其門口長跪兩日,楊樹坊最後深受感動並接見了武訓。武訓把乞討積錢、興義學之事原原本本敘述一遍,楊舉人大為感嘆。楊舉人不但答應幫他存錢,並且表示要助他辦學。

他是清朝最成功的乞丐,不僅得到皇帝的封賞,還被載入了史冊

在他49歲時,武七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的財力了,可是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乞丐身份而選擇享受,他繼續過著赤貧的生活。光緒十四年(1888),武七花錢4000餘吊,在堂邑縣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學校建成後他親自到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家跪請他們任教,併到貧寒人家跪求他們送子上學,學費全免。

平時,他常來義塾探視,對勤於教課的老師,他叩跪感謝;對一時懶惰的老師,他跪求警覺。有一次老師睡午覺睡過了頭,學生在學堂內打鬧,武七徑直來到老師的房前,跪下高聲唱道:“先生睡覺,學生胡鬧,我來跪求,一了百了”。老師十分慚愧,以後再也不敢疏懶。就這樣,義塾老師對他十分敬憚,而學生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大家都嚴守學規,努力上進,學有所成者甚眾。

他是清朝最成功的乞丐,不僅得到皇帝的封賞,還被載入了史冊

之後,山東巡撫張曜聽說了武訓的行為,召見了武訓,賞銀200兩並免於徵收其義學田錢糧和徭役,賜名“訓”。同時奏請光緒賜予“樂善好施”的匾額,授予 “義學正”名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