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本來中了狀元,卻因為他,從此一生窮困潦倒

真實的歷史上,唐伯虎的父親在姑蘇城經營著一家酒館,所以家境還算殷實,不過那個時候做生意畢竟是被人瞧不起的,所以他的父親也常希望他這個兒子以後能好好讀書,參加科舉,光宗耀祖。

唐伯虎本來中了狀元,卻因為他,從此一生窮困潦倒

而唐伯虎也不負他父親的期望,打小就表現的天賦異稟,在他們那片還被稱為“神童”,也就是在這樣特別出名的情況下,結識了後來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一次,在文徵明父親的引薦下,年少時的唐伯虎就跟繪畫名家沈周開始了學習,在經過幾年的潛心學習後,他的繪畫境界就有了一定的功力了。

唐伯虎本來中了狀元,卻因為他,從此一生窮困潦倒

後來到了年紀後,就打算去參加科考,不過要想參加科考,須得通過鄉試,鄉試之後,唐伯虎便拿了第一,而鄉試的第一又被稱為“解元”,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唐伯虎又被稱為唐解元,事後,唐伯虎一下火遍了江南之地,所有的讀書人都知道了這位江南大才子。而此時年少出名的唐伯虎就有點驕傲了,開始出入青樓等地,於是又有了風流才子的稱號。在這個意氣風發的時候,他的人生卻悄然發生了轉折,接下來的幾年內,他的父母,妻子,孩子,甚至妹妹都離他而去,並沉痛的打擊著他的內心,而這還沒有結束,更悲慘的事還在他身上出演。

唐伯虎本來中了狀元,卻因為他,從此一生窮困潦倒

二十來歲,全家人基本上都已離他而去,這一年,唐伯虎也決定了進京參加科舉,由於名聲在外,一路上結識了很多有識之士,其中有個叫徐經的,雖然也是進京趕考,可他的學問卻不怎麼樣,不過他的後人卻很有名,那就是後來的徐霞客,而這個徐經雖說學問一般,可家境卻很好,家裡也算大戶人家了,在他得知唐伯虎的才華後,就一直想與他結為好友。

在當時的科舉考場,風氣並不是很好,很多進京趕考的考生們都會去拜訪一些在京的大學士,其中,徐經因為家境富裕,就領著唐伯虎到處去遊走,訪遍了各種官員。而沒想到的是,其中一個官員就是考場的主考官,在考完試後,人們都紛紛去看中榜名單,唐伯虎果不其然是狀元,這人們都不懷疑,可是再看第二名,卻是那學問不怎麼樣的徐經,由於兩人之前頻繁出入於京城各個官員的大門,這使得這些考生又不得不懷疑。於是考生就聚在一起,寫了聯名書,把他倆給告了。

這考生的聯名書很快就得到了重視,於是朝廷就開始下令調查,在經過一番審問後,徐經就供了出來,原來,徐經把主考官家書童給買通了,讓他把主考官扔掉的廢紙拿給了他,要知道這廢紙上寫的可是考生們的考題,徐經在拿到這些廢紙後,就尋找著上面可能出現的考題,拿著這些考題就去問唐伯虎,在經過唐伯虎一番開導後,徐經就有了眉目,所以才在考試中獲得了榜眼。

而唐伯虎事先是並不知道的,就算徐經想告訴他,可這殺頭的罪行,唐伯虎未必敢做,而且徐經之時通過旁敲側聽了解答案就獲得了第二名,那唐伯虎的學問可想而知有多高了,所以他完全沒有作弊的必要。只不過那時候科考制度非常嚴格,不管是不是做過弊,只有與相關人等有過瓜葛,就定一樣的罪名,以至於,他的狀元名不僅被取消,還令他終生不許再參加科舉考試。

在古代一個讀書人,要是不能參加科考,那就等於廢了他的將來,從此以後,唐伯虎也整日渾渾噩噩,只能在青樓之地買醉度日,而他身邊的親人也早已離他而去,早就沒了依靠。不過狀元的實力始終還是有的,而且作畫也是出了名的,於是,生活費就從給別人寫字賣畫中而來,再看看今天所流傳的唐伯虎真跡,很多都是春宮圖,放蕩的唐伯虎後來為了躲避寧王的騷擾,進而裝瘋賣傻,就這樣,人生幾經打擊,唐伯虎也染上了惡疾,最終一病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