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塔图姆的加法

凯尔特人今年出了两个全明星,一个是常客肯巴-沃克,另一个是新人杰森-塔图姆。

打进全明星对于一名球员,特别是一名年轻球员来说,相当于一个蜕变的指标,一个进入高级别食物链的准入门槛。

用我依稀还记得的高中生物课本知识来解释就是,现在的塔图姆类似于从第二或者第三级营养级进化到第四级营养级。

或者用詹姆斯的话来形容就是——塔图姆是 YOUNG KING.

自从塔图姆这赛季开始涨球以来,我所感受到的一点就是——媒体在不断渲染塔图姆是 YOUNG KING,是下一个联盟巨星。

但实际上就我了解到的部分凯尔特人球迷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反而认为塔图姆的涨球存在很大程度的泡沫,一戳就破。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塔图姆的涨球是泡沫吗?我试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给出个人观察的结论,我认为塔图姆的涨球提高看得见摸得着,当然,其中必然存在一些可以改善的短板,但没有虚假到存在大量泡沫的程度。

塔图姆的涨球直观体现在常规得分数据的上涨,场均23.6分的塔图姆每场能比去年多拿7.9分,换言之也就是塔图姆的进攻比之前更好了,而进攻变好是他涨球的主要原因。

那么,塔图姆的进攻细分下来是哪方面在提高?

通过对比18-19塔图姆和19-20塔图姆可以看到几样比较明显的变化——突破、远投效率、持球进攻。

先说说这三样数据的实质性提高怎么在数据上体现。

比如塔图姆上赛季被许多球迷诟病的一点——在接受了科比指导后塔图姆开始刻意追求一些高难度的中距离运球投篮,精确地说是运球漂移两分出手。

18-19的塔图姆漂移后仰投篮命中率21.6%(且全是两分),后撤步投篮命中率38.9%;而19-20的塔图姆漂移后仰投篮命中率40.7%(包括5中2的三分),后撤步投篮命中率45.7%。

而且19-20塔图姆的后撤步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2%,18-19的塔图姆只有27%。后撤步宗师哈登是37.3%(当然了,哈登的数量级是塔图姆的几倍)。

和自己比有提高,和别人比也有提高,这就是“邻居家的孩子”吧?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另外两项,持球进攻和突破有同质性,所以合在一起说。

比赛内容直观展现了塔图姆开始像个组织前锋那样接管球权,他持球打挡拆的比例从15.1%提高到24.9%,回合收益也从0.91分提高到1.04分,好于联盟91%的球员。

而塔图姆的突破比较有得聊,18-19赛季他每场只有5.6次尝试持球突破防守,命中率46%,进账3.1分+0.5次助攻,选择突破分球的比例33.6%,突破分球形成助攻的比例在9.8%;而19-20赛季塔图姆场均完成11次突破,命中率47.3%,进账8.1分+0.6次助攻,选择突破分球的比例22.7%。

你可以看到,在攻筐效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塔图姆增加了自己的攻筐次数来形成持球突破威胁的质变。

同时,从塔图姆突破分球的比例可以反推出——18-19赛季的塔图姆突破后选择直接攻筐的比例为66.4%,而19-20赛季这个数字为77.3%。这一指标的变化则指向——19-20的塔图姆打得更坚决、更有侵略性了,这是技巧层面外的心态变化,是塔图姆进攻变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换言之,塔图姆进攻端的质变在于——技巧的改进+心态的变化。而这两点也可以总结得更加简单。

比如以上说的投篮、突破,都是细节上的技巧呈现,本质上的加成源自于塔图姆变得强壮带来的核心力量加成。

因为变得强壮,塔图姆突破的时候可以打得更有侵略性,投篮的时候才有更好的技巧完成度——从而让塔图姆用后撤步投篮这种拉开空间的方式稳定了自己的持球进攻手段,再配合魔球+绕桩突破打法改善了效率。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而心态上的变化则是——塔图姆原本就想要做得更多,但有欧文和其他人的凯尔特人很难让塔图姆做得更多,但本赛季没有欧文的凯尔特人需要塔图姆做得更多,而塔图姆也准备好了做得更多。

纵观塔图姆新秀赛季至今其实存在一个转型的过程,他现在的角色定位和17-18赛季相差许多,而18-19赛季是“蓝领以上、球星未满”的两边不靠状态,再加上凯尔特人的配置构成本身就开始土崩瓦解,18-19的塔图姆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挣扎并不奇怪。

但是19-20赛季的塔图姆天时地利人和,技巧、心态、胡子、纹身结合,圆满蜕变。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塔图姆涨球的方面前面说过:突破、远投效率、持球进攻。这几项是以往欧文的工作,而这能说明塔图姆替代了欧文的角色吗?

我觉得,说塔图姆替代了欧文的角色不那么贴切,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分担了原属于欧文的进攻任务,但整体上他类似于雷霆时期保罗-乔治的定位,是个可以兼顾三四号位的全能前锋——或者说是一个技巧哈登化的 KD 式四号位。

当然,塔图姆也并没有完全达到了联盟顶级,他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善的问题,比如在占用组织前锋级别球权的前提下无法理顺进攻、为团队创造机会——你也能看到塔图姆在球权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助攻数只是比上赛季增加了0.8次,而失误增加了0.7次;同时塔图姆打挡拆更多是为了个人进攻找掩护,他挡拆后分球的比例只有25.9%,分球带来的收益只比联盟34%的球员更好。

不过,这是不是属于有点挑刺了呢?毕竟这属于塔图姆的附加价值,而他在得分攻坚的本职工作中做得很好。

所以,说塔图姆的进步存在泡沫并不那么合适,不论是数据层面还是比赛内容层面都是如此。或者说,再新秀赛季的塔图姆从一名打法简洁的侧翼得分手进化成可以负责复杂攻坚得分任务的进攻核心之后还不是终点,他还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个说法比较准确。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保罗-乔治的减法

快船版本的保罗-乔治数据比起去年在雷霆显然是打折扣了。

但我不觉得从场均28+8+4下降到场均21+5+3是他个人实力退化的体现,可能是伤病影响,更可能是因为他在快船做减法。

去年的保罗-乔治在威少的礼让下做了加法,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MVP 榜单的前三。雷霆的保罗-乔治做了哪些加法?主要就是他代替威少扮演起雷霆的进攻核心,得分、攻坚、持球创造一把抓。

但显而易见在有伦纳德的快船他不需要这样,反而扮演之前威少的角色更合适。或者说,现在的保罗-乔治是一个类似去年猛龙的高配洛瑞。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那为什么不让伦纳德在双核之中当配角呢?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伦纳德的持球攻坚能力更强且稳定,而乔治在更频繁的无球状态下比赛影响力也不打折扣。

一个数据:乔治本赛季绕掩护出手投篮的比例从10.1%提高到15.7%。

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乔治的减法是改打无球,这么说太过片面了。比如乔治持球打挡拆的比例也在提升,从雷霆的24%提高到现在的31.4%。

乔治仍然是快船伦纳德外另一名重要的、全面的进攻核心,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他是一个高配的洛瑞——因为洛瑞不单纯是在迁就主攻的伦纳德,他也在通过自己的个人能力丰满球队的进攻套路,做减法的乔治并没有减去他的核心竞争力。

能体现这一论点的几个指标:和伦纳德一起出场的乔治助攻率为19.5%,而单独带队时是23.1%;但是和伦纳德一起出场的乔治,回合使用率也达到了27.1%的水平。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乔治的减法具体来说,是减少了复杂的进攻工作,专注于更高效、更直接的进攻方式,而无球进攻是其中一种能简化进攻繁琐度的方式,但不代表他需要舍弃他原本擅长的持球攻击,只是打得更加聪明而已。

我是这么理解,现在的保罗-乔治进攻目的更加纯粹,需要兼顾的事情少了,这是减法的根本。

在快船做减法的保罗-乔治更轻松,效率更高,他和伦纳德一起在场的时候失误率只有52.8%,而单独带队的时候这个数据是65.8%。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做减法不代表退化,至少我印象中,保罗-乔治本赛季打关键比赛没什么拉胯表现。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快船阵容的均衡性和队友的成熟性可以让乔治舒适地做减法。他当然可以做加法,但在常规赛还有旧伤的情况下这没什么必要,做减法就够用了。

去年的雷霆乔治就在最大限度地做加法,当然他收获了 MVP 呼声,但常规赛最后一个月开始肩伤出现,季后赛拉胯首轮出局。

在雷霆的乔治属于个人输出必须拉满否则球队就完了,但在快船属于“可以拉满,但没必要”。

这也是乔治在快船做减法的本质。

同时,这也是一种心态上的成熟——塔图姆的加法是一种成熟,乔治的减法也是一种成熟。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他是抱大腿,但这个就各有说辞,没办法展开讨论了。


做减法也做加法的扎克-拉文

在全明星阵容出炉前,有一定的呼声支持扎克-拉文入选,这一定程度上当然有东道主的加成,但也有球迷对他本赛季表现的认可。因为拉文的确打出了自己职业生涯最棒的一个赛季。

如果说一个球员打出了自己生涯最好一季,通常来说都是他在这个赛季迎来了一个全面的进化,比如前面说的做加法的杰森-塔图姆就是如此,去年的保罗-乔治也是如此。

但扎克-拉文的最好一季和做加法有点出入,他的进化反而体现在做减法。不过,拉文在公牛的减法和乔治在快船的减法又有点不同,乔治的做减法更倾向于服务团队,而拉文的减法在服务团队的同时也更多倾向于个人。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那么,说了这么多,拉文究竟做了什么减法?

简单而言,拉文的减法在于进攻端,减少了球星式的持球打法比例,增加了自己的无球投手属性。

有点重回森林狼时期的意思。

这是拉文来到公牛的第三年,而他在公牛的前两年多多少少都走了些弯路。因为舆论的期待将他捧到了公牛救世主的高度,再加上以科比为偶像的球员多多少少都有一些00年代摇摆人打法的执念,在公牛最初两个赛季的拉文或许都钻进了“我要成为公牛科比”的牛角尖。

我仍然记得拉文对于外界质疑他低效中距离的一番回应,起因是公牛数据部门希望拉文减少自己的中距离,而拉文的回应是——“我从小看着乔丹和科比的比赛长大。现在的主流打法让数据专家们迷信三分,但高强度比赛里中距离才是杀手锏,中距离跳投变成了一门被遗忘的艺术。我很清楚情况,但我喜欢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得分”。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所以,拉文后来没有接受数据专家给他的建议吗?

并不是,从拉文本赛季的60场常规赛情况来看,拉文接受了数据专家给他的建议,同时也没有抛弃他的自我——拉文本赛季场均投8.1个三分,上赛季是5.1个;但他这赛季仍然投了151个中距离投篮,虽然频率降低了,但还是他的主要得分手段。

换言之,拉文做了一个折中的妥协。他没有完全推翻自己二十余年来的篮球观,而是在自己的篮球观之上慢慢吸收新观念。

也可以说,这让拉文的减法变成了加法。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妥协也确实让他有更好的效率和更好的比赛表现——常规时间段他可以通过更简单高效的突破+三分来维持输出,而拉文也选择了更多的无球进攻来改造自己的古典打法,上赛季他的C&S三分占9.9%的比例,本赛季占14.2%。

拉文本来就是个能攻坚的得分手,只是说常规时间里效率不那么美丽,这也是很多古典艺术家后卫的通病。而拥抱新时代能解决这个问题,杜兰特其实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对于拉文的涨球,拥抱新时代是其中一点,另一点关键在于对自我定位的认识,这赛季他更清楚自己是个得分手,而不是组织者——就像被卢比奥解放的德文-布克一样,把不擅长的事情让队友帮忙解决,我去干我擅长的事情就好了。

组织得分搭配,干活不累。

从塔图姆、乔治、拉文今年的变化,谈谈NBA锋线的“加减法”

总结起来,拉文的涨球本质上还是做减法,技巧上的减法,还有心态上的减法——“原本我以为自己是乔丹科比式的篮球艺术家,但事实上我暂时还只是个篮球工具人”。

当然了,有着一颗艺术家的心,没什么不好的。谁知道拉文未来会不会成为篮球艺术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