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羽是否真的是完美之人,其實他有個最大的缺點

關羽的形象如今已經深入人心,人們所熟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都是體現關羽講義氣的經典故事。

其中"夜讀《春秋》",是《三國演義》專門為關羽打造的經典細節。你可能很奇怪,讀《春秋》有什麼了不起?原因是,《春秋》最能代表儒家的倫理綱常,也就是"仁義禮"。這就凸顯了關羽的忠義形象,讓他和白臉的曹操劃清界限。

然而,二爺雲長,也並非完美之人,在三國中就不只一次地描述過關羽特別驕傲,三顧茅廬之時就看不起20多歲的諸葛亮,更是因為大意,丟失了荊州,結果敗走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曹操剛剛經歷了漢中失利,愛將夏侯淵也在此戰中捐軀,還沒有來得及傷心,又一噩耗接踵而至,襄陽和樊城又被關羽重兵圍攻。儘管大將曹仁據城堅守,頑強抵抗,但敵眾我寡,形勢危急,隨時都有淪陷的可能。襄陽和樊城是曹魏在荊州地區的一道重要軍事屏障,一旦失守,許都將毫無遮掩地暴露在關羽的兵鋒之下,這無疑是曹操最為擔心的事情。

隨後,曹操命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掛帥,統領七軍馳援。不過,于禁出師不利,來到前線不久便遇到了連日暴雨。關羽審時度勢,藉助水勢對於禁來了一個殲滅戰。曹操此次救援不僅沒能緩解危局,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愛將於禁被擒,龐德被殺,三萬精銳被俘,關羽一戰威震華夏。

不過,令曹操和關羽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鬥卻徹底改變了戰局的走勢。孫權主動提出偷襲荊州,並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佔領了公安、江陵等荊州戰略要地。關羽的大本營落入孫權之手,只得撤離襄陽和樊城前線,南下回援。如此一來,不僅襄陽和樊城之圍已解,關羽的命運也發生在巨大的改變。當關羽率部南下進至麥城時,遭到東吳大軍的團團圍困。關羽只得從麥城突圍,企圖逃回益州,最終兵敗身亡。也正因為如此,後世出現了"走麥城"一句,形容從巔峰墜落至谷底。

麥城是關羽生前最後的一處防禦陣地,同時也是他跌下神壇之地。其實,綜合分析來看,與其說關羽敗於"大意",不如說其驕傲自大的性格特徵導致決策失誤、用人失誤、軍事失誤之必然。諸葛亮也說:"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有今日之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