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雲展廳”上線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雲展廳”上線

《綠色報道之十》 葉國強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云展厅”上线

《新生》 梁國輝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云展厅”上线

《折山入夢》 李小軍

花城文藝風景線

近日,“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和13個分展區全景展廳正式上線,觀眾可以通過“雲展廳”足不出戶、身臨其境地欣賞“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部展出作品。

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於春節前結束,這是我國規模最大、參與範圍最廣、作品種類最多、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據廣東省美協專職副主席王永介紹,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入選作品共計4202件。作為傳統美術大省,廣東共有383件作品入選,一舉奪得了入選作品數量首位的佳績。因此,記者特別邀請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李勁堃,覆盤本屆全國美展中廣東美術界的表現。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粵軍

彰顯美術大省實力 廣州兩展區獲稱讚

在近期的戰“疫”中,各行各業應用互聯網發光發熱,李勁堃認為,這對以後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美術界、文博界開闢了‘雲上展’的廣闊空間,不僅讓大家在這段時間裡獲取充分的精神食糧,未來,觀眾或者是研究者要回顧、查閱海量的展覽、展品,也都極為便利。像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各個展區,即便是美術工作者,都很難在展出期間一一親臨現場,現在想看哪個隨時都可上雲端。”

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是考察中國美術發展現狀非常重要的指標,同時,李勁堃指出,在挖掘中青年人才方面,全國美展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就可以看到,更多是中青年藝術家參展並嶄露頭角。”

具體到廣東美術界在本次全國美展中的表現,李勁堃表示,廣東省入選的作品總量為全國第一,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相比於上一屆的第四名,本屆廣東美術的整體實力得到進一步彰顯。漆畫家李小軍獲得“中國美術獎”,也體現了廣東的漆畫創作走在全國前列。“廣東有傳統的陽江漆器,當年廣州美術學院蔡克振老師又第一批被派往越南學習,很早就具有國際視野。因此,廣東的漆畫創作一直兼具傳統與現代,發展得比較好。”同時,李勁堃指出,廣東藝術家還要進一步提煉畫面主題,錘鍊藝術語言,出更多高精尖作品,真正實現既是美術大省,更是美術強省。

另外,本屆全國美展,廣東一舉拿下三個展區的承辦權,更是難能可貴。李勁堃表示,廣州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港澳臺·海外華人邀請作品展”,得到中國美協極高的評價。由於做了充分準備,世界各地的華人藝術家們,尤其是重要藝術家,都回來參展。在當下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格局下,對今後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的建設,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廣州承辦的另一重要展覽——“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綜合畫種·動漫作品展”,由廣東美術館以一種現代視野來進行展呈,很新穎別緻,收到了極好效果,得到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徐裡的高度讚揚。當時整個展覽的盛況,廣州許多觀眾都還記憶猶新,現在再看線上展,更會倍感親切。

水彩·粉畫展區 亦開創新模式

在廣州舉行的“綜合畫種·動漫展區”,廣東的入選作品數量是最多的,達到53件。於深圳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水彩·粉畫展”,廣東也以51件入選作品遙遙領先。藉此線上展的機會,記者也連線了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宇,請他介紹“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水彩·粉畫展”情況,以便大家更好地“雲”上看展。

梁宇表示,“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水彩·粉畫展” 開創了全國美展“主展覽+平行展”的新模式。除了在關山月美術館、羅湖美術館進行主展外,同時在深圳美術館、深圳畫院美術館、東曉美術館、大芬美術館等場館分設“中國當代名家水彩藝術展”“中國水彩畫家作品展”“東北三省水彩畫精品展”“莞城美術館館藏水彩作品展”“2019深圳水彩畫年度展”“深圳青年水彩實驗展暨深圳少兒水彩展”等6個平行展,全城聯動,跨區域、跨年齡交流,形成了一個“水彩藝術節”。

具體到作品本身,梁宇表示,廣東的水彩畫創作一直頗有創新意識。像廣州美術學院水彩畫系老師梁國輝的《新生》,為獲獎提名作品,體現了一種新的圖像構建的可能性,畫面上的人物形象具有豐富的情感和鮮明的個性。

葉國強的進京作品《綠色報道之十》,畫面減至紅黃藍三色組合,融入當代理念,採用俯瞰視角,運用寫實手法,以小見大,以靜制動,言情言志,寫情寫意。

另一件進京水彩作品《追夢》,創作者方曉龍繪的則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新時代美術藝考生,他們為追逐藝術夢想而努力拼搏,作品貼近生活,從側面反映了積極向上的時代風貌。

漆畫《折山入夢》:

汲取秦漢石刻藝術基因

禮讚人類勇氣與創造力

李小軍現為肇慶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多年來他一直關注漆畫創作中的時代性、民族性、意象性。獲得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銅獎的《折山入夢》,採用紀念碑式的構圖,以平視、層疊、剪影的傳統造型手法,把山形概括為簡約粗獷、雄渾有力的圖式。作品首先利用大面積反覆髹塗、推光揩清後的黑色作為畫面的基調,凝練出靜穆的氣息,和山形的粗糲漆灰造型、銀箔罩染後的一抹亮色形成強烈的對比,通過明暗色塊的反覆層遞加強了空間的表達,豐富了畫面的細節。總之,作品以自然為表現對象,汲取了秦漢石刻雄渾大氣的藝術基因,以現代的造型手法和意象表現,禮讚人類開天闢地、氣壯山河的勇氣以及創造和夢想的永恆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