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家》就像我們展示了每個不幸家庭的酸甜苦辣。

53集的電視劇《安家》已播放大半,熱度一直是居高不下,劇中每個家庭的故事都讓人頗為感觸,也讓我們深思家人帶給我們的幸與不幸。但不論家人帶給我們的是什麼,血緣都是割捨不掉的,我們做不到一走了之, 也做不到置之不理,家人就像一副枷鎖一樣,永遠的戴在我們身上。但人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終究會長大,會組建自己的家庭,如果讓原生家庭的枷鎖把自己鎖死,我們只會被困的更深。所以,在原生家庭的桎梏下,人得學會自救。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01

對吸血鬼式的家庭---在合理的基礎上給予,要學會放手離開

《安家》中安家天下上海靜宜店店長房似錦的原生家庭應該讓很多觀眾都氣憤不已,她的親生母親潘貴雨,一個典型的趴在女兒身上吸血的寄生蟲,使用各種手段向女兒房似錦索要錢財,而且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而最近剛播放的潘貴雨在爺爺靈堂上對房似錦說的一番話,更是讓人看不到她身上的一絲母愛,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就是典型的吸血鬼式的家庭。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一開始我對房似錦的做法是不贊同的,是她的過於縱容才讓自己的母親得寸進尺,明明她知道母親的本性,也知道母親的欺騙,卻依然容忍,到了最後害了她自己,也失去了最親的爺爺。可是現在回想來看,也能理解房似錦的做法,潘貴雨再壞,是懷胎十月生了她的母親;弟弟沒有出息,但是與她留著同樣血的親弟弟,她又如何能輕易的割捨,這就是血緣從出生就帶給我們的桎梏。

但是房似錦的一再容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她母親的思維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差別。在她母親的思維中,女兒未出嫁前的一切都是父母的,她生了女兒,女兒就得為了原生家庭捨棄一切,所以只要房似錦賺了錢,那就應該都奉獻給父母。所以,只要房似錦給了第一次,就有無數個第二次、第三次等著她,即使她真的沒有了,她的母親也會固執的認為她有,這就是思維的慣性。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孝道是千百年來推崇的美德,作為子女,孝順父母是從出生就帶有的職責,每個人都逃脫不了註定的命運。但孝道不是“愚孝”,不是一味的“索取”,不管是金錢還是時間,子女都應該給予,但不是無限度的給予,而是在合理的基礎上給予。所謂“合理”,是既要考慮子女的實際能力,也要考慮父母真正的需求。

房似錦一開始的一味的任由母親宰割並不可取,最後的斷絕關係同樣也不可取。她應該做的是合理的給予,但也要學會放手離開,不要一力承擔家中所有人的需求。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02

對於出軌成慣性的家庭---當斷則斷,不斷則亂

《安家》中闞太太與闞先生的家庭也是熱點討論的家庭之一,原本風雨同興的夫妻,成功之後,男的成為了習慣性出軌的丈夫,並且希望“外面紅旗飄飄,家中彩旗不倒”。

多數富裕家庭都逃脫不了一個宿命:

那就是,可以同甘苦,但不能同富貴。

闞太太與闞先生同樣如此,當初闞先生生意失敗,是闞太太陪在他身邊,同他一起打拼,終於事業有成了,闞太太為了孩子和老人,從職場上退了下來做了一名家庭主婦,這是一個妻子為了丈夫的犧牲,可是成了成功人士的闞先生卻養成了“習慣性出軌”的習性。窮苦時,兩個人可以相親相愛;富貴後,卻一人依然如舊,一人已經面目全非。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闞太太從不知道丈夫出軌嗎?難道真的是知否的出現,才讓闞太太知道自己額丈夫在外面養小三嗎?非也,一個曾在職場上能支撐丈夫的女性,又怎麼會如此的愚笨呢,她只不過選擇了沉默而已。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原本毫無關係的人,要經過多少的修行才能成為夫妻,如何能輕言放棄,更何況在有了愛的結晶的情況下。闞太太與闞先生也算是歷經艱辛的夫妻,即使闞先生有錯,闞太太也是想再給他一次機會。

可是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闞先生本性中就不是一個安分之人,即使打發了一個知否,還有無數個知否在等著他,闞太太的一再給予他的機會都被他消耗殆盡,闞太太最終得到的不過是傷心痛苦而已。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馬伊琍曾經在文章出軌的時候說過: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時至今日,馬伊琍與文章依然是以離婚收場。不錯,婚姻確實不易,可是一旦一方出軌,另一方是否一定要給予機會。我覺得要分情況,如果是不小心的一次出軌,尚可以給予一次機會,而對於闞先生這種習慣性出軌的,我覺得應該是零容忍。

俗話說“當斷則斷,不斷則亂”。婚姻中,一方已無可挽回的餘地的時候,該割捨就得割捨,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否則拖下去痛苦的只能是自己。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03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經要念,但是經要學會怎麼念,否則只能將自己困死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註定不能選擇的就是自己的家庭,生在何種家庭是命運早就註定好了的。

我從不覺埋怨命運不公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原生家庭我們要學會接受。

但我也不覺得任由自己困在原生家庭的桎梏下是一個解決的問題的辦法, 學會自救自己既是對原生家庭的盡責,也是對自己新組建家庭的負責。

每個人成年後的家庭可以自己選擇,選擇對了,就幸福的走下去,選擇錯了,就要堅定的捨棄。

婚姻是需要雙方共同珍惜的,只有一方珍惜,痛苦的就是珍惜的那一方,所以捨棄不是不負責,而是對自己的最盡責的負責。

詩和遠方,每個人都想擁有,能否擁有,在於每個人自己。

豆瓣6.2《安家》:家人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枷鎖,但人得學會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