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達摩東渡,來我國宣揚佛教文化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佛教的名寺、寶塔也是中國古代建築保存最多的。寺廟是佛教的聖地,是普度眾生,神聖純潔之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旅遊業的迅速發展,中國許多的寺廟都變成了旅遊景點。這些被開發成旅遊景點後的佛教寺塔,在物質的利益滲透中,已經不再那樣的高貴莊嚴,變成了投資者們的攔錢之地,香火旺盛、高貴聖潔、普渡眾生的塔寺使得商業化特別濃厚,不僅進入塔寺大門需要票錢,就連燒香許願也得花錢,佛門的人間福地也變成了俗世,失去了教化大眾,普渡眾生的本心。在中國眾多寺廟中,有賺錢發大財的世俗寺廟,自然也有那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寺廟,它們堅持建寺之初心,普渡眾生,做最後的佛門淨土,不管你是遊客還是香客,都是不收取門票的,而且有的連上香都不需要自己掏錢。

達摩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禪宗初祖達摩圓寂之地,空相寺。空相寺位於三門峽市區東50多公里處的陝縣西李村鄉。原名定林寺,空相寺是與白馬寺同一時期建造的佛門聖地,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公元536年,禪宗初祖達摩圓寂後葬在此寺,曾經有很多知名高僧在這裡參悟佛法、打坐唸經。千百年來,空相寺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禪宗信徒追憶達摩禪師、宏揚禪宗精神的最佳場所之一。寺院鼎盛時期規模宏大,香火極盛,曾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一同被譽為中原“四大名寺”。

達摩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在我國,很多的寺廟在歷史中都未能倖免於戰火,空相寺也不例外,屢廢屢興。空相寺作為千年古剎景觀自然不少,空相寺坐東向西,依山遞升而建,沿中軸線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接引殿、大雄寶殿、達摩殿、藏經閣等,其南邊有南僧院、達摩塔、達摩陵、轉角樓、鐘樓,北邊有北僧院、鼓樓、藏經閣、方丈室等建築。寺院建築佈局嚴謹、排列有序,呈現出“清幽古剎名寺院,寶殿巍巍繞玉欄。香菸斷徑徑未斷,松柏鬱郁紫鍾懸。梵門開處金容顯,洞天福地境非凡”的壯麗景觀。山上的“八大奇景”和“四大絕勝”名甲天下。八大奇景為:龍嘴噴霧、土橋臥虹、井底明月、達摩銅佛、高樓洪鐘、鐵薪燒粥、椿抱翠柏、漢代松林;四大絕勝為:藏兵洞、濯心泉、八仙廟、公孫瓚藏甲處。寺內的達摩塔與達摩造像碑歷史悠久,香火繚繞。梁大同二年,梁武帝為《菩提達摩大師頌並序》,內容為讚揚達摩大師的豐功偉績。並立碑與寺廟內,稱梁武帝撰文碑。

達摩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空相寺相傳是達摩初祖在少林寺傳法之後,於公元536年十二月圓寂,終年一百五十歲。眾僧徒悲痛之極,將達摩祖師葬於定林寺內,並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梁武帝蕭衍親自撰寫了“南朝菩提達摩大師頌並序”的碑文,以示對達摩大師創立禪宗的紀念。後來東魏使臣於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經返回途中,遇見達摩大師杖挑只履西歸,立即報於皇帝。皇帝聞之,命人挖開達摩墓葬,只見只履空棺,方知大師已脫化成佛,遂將定林寺更名為“空相寺”。

達摩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進入空相寺從天王殿到三聖殿再到大雄寶殿,聽噠噠噠木魚的敲擊聲,飄落肩頭的落葉,僧侶揮揮衣袖,顯示出一片寂靜祥和。立於那拜佛臺、大佛臺的氣象恢宏、佛家淨土,還有那鐵骨崢嶸的六朝古松。都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空相寺是一個不求錢財,不求利益,潛心修佛的淨土,但是它也有著規矩,空想寺是不允許穿短袖、短褲和短裙等進入寺院,進入到寺院後不能有親密的舉動,而且進入大殿之內不能照相。這裡是佛門聖地,是僧人清修之地。還是禪宗初祖的圓寂之地,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現千年古剎的輝煌?

達摩圓寂之地,千年古剎—空相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