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靠前 共贏春天 朔城區市區高三學生開學準備工作紀實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堅決貫徹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原則,嚴守“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底線。尤其是在省委第二十二次專題會議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樓陽生書記關於抓好高三年級開學的講話後,區委區政府更是把屬地高三年級開學工作緊抓在手,從“導、驗、入、住、餐、教、動、防、廁、應急”十個方面著手,精細謀劃、精準排查、精確落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措施,確保屬地各級各類學校高三年級開學安全,確保學校疫情“零輸入”、全體師生“零感染”。

一是注重“導”。實行了區領導包聯學校責任制,22名區四套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分別聯繫5-6所學校,指導各校疫情防控和開學準備工作,實現了屬地學校全覆蓋。迅速成立了開學督導驗收小組和駐校疫情防控指導小組,從3月12日開始對屬地各學校防疫情況及開學準備情況進行指導。

二是重視“驗”。制定了詳細的開學驗收標準和流程。根據逐校逐項驗收原則,由學校提出開學驗收申請,區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指派驗收組驗收合格後,按照“四級審批制度”:即經駐校疫情防控指導組簽字、學校所在地衛生院或衛生服務中心簽字、學校所屬主管教育部門簽字、分管領導簽字,上報市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同意後,方可開學。

三是嚴格“入”。開學後各校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教職員工及高三學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監測體溫和物品消毒。師生進入校門,不得再進出。外來無關人員嚴禁進入校園,所有校內場所設施暫不向社會開放。

四是落實“住”。學生實行分散住宿,兩人一間,一個寢室最多不超過三人。學生宿舍按班分配,管理人員由校領導、政教員、班主任、住宿管理員組成,團隊管理。

五是狠抓“餐”。實行錯峰用餐,師生分門進入、排隊打飯。取餐後回宿舍用餐或在餐廳“單向就座、間隔一米”用餐。規範學校食堂廚房、餐具等清潔消毒工作。

六是用心“教”。實行小班教學,每個班級不超過30人。開窗上課,保持通風,課堂位置佈置為一米安全間距。教師輔導學生或單獨給學生解決問題時,保持安全距離。各校均制定了詳備的開學課堂教學方案。以城區一中為例,教師精備精講,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各班自習輔導增加高一高二年級教師力量。

七是精心“動”。實行分級分區差異化管理,以班級為單位分時段分區域進行校園活動,不得組織大型集體活動。堅持每天陽光一小時,兩操活動按年級、班級分區域進行,活動列隊時要拉大間距。

八是強化“防”。各校嚴格落實了防疫防控“八到位”。即:宣傳教育到位。以防疫知識、安全知識、愛國主義、心理疏導和形勢教育為重點上好“開學第一課”。《防疫手冊》人手一冊。責任落實到位。嚴格落實了校長負責制,所有學校均做到了領導到崗、老師到校、防控措施到位。堅持“一校一方案”,進一步細化開學防控指南要求,確保各項防控措施精準到位。逐人篩查到位。準確統計,點對點服務,對未能按時到崗到校的師生健康情況全程跟蹤(包括師生家庭成員),對正在發熱或有疑似症狀的教職員工及學生暫緩返校,絕不允許帶病返校或未解除醫學觀察的教職員工、學生返校。逐人發放返校通知,講清注意事項,提醒師生備好必要的口罩和防寒衣物。健康管理到位。嚴格體溫監測,各學校要準確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狀況,建立健康卡制度,實行“日報告”。醫療保障到位。根據“一校一科室”原則,屬地各學校均已一對一確定一所醫院對接保障,校內設置了醫務保健室和留觀隔離室,確保有情況能及時甄別、妥善有效處置。消毒殺菌到位。各學校在食堂、教室、宿舍等重點場所,安裝紫外線消毒燈,在駐校疫情防控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了全範圍、零死角的消殺毒工作,並對學校安全隱患全覆蓋排查,確保“零隱患”。物資保障到位。各校要基本能滿足高三師生開學15天需求量。各校紫外線滅菌燈測溫槍和消毒滅菌液也要按標準全部配齊。日常管理到位。開學後各學校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課後不聚集、活動不交叉。校圖書館(室)只提供借閱服務,不準在館(室)內閱覽。

九是文明如“廁”。有序如廁,廁所定期通風消毒,嚴禁扎堆。專人疏導、及時沖洗、保持衛生。便後按七步法勤洗手。

十是加強“應急”。在出現師生髮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時,要立即啟動學校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按照發熱患者就診流程,先隔離安排就醫,並及時上報。在區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指導下,以班級為單位,確定防控管理場所,排查甄別密切接觸人員,採取消毒隔離等針對性防控措施。時後要及時總結經驗,找不足補短板,有效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本網:王真雲

供稿:朔城區教育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