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用曹魏的土地人口一統三國。是否說明了是魏國一統天下?

用戶3584748039963


為什麼漢末三國紛爭半個世紀,互相征伐不斷,奇謀百出,但卻最終被取代魏國的西晉完成了統一大業呢?

其實如果從深層次來看,是因為晉本身所代表的階層問題,這是“士”階層第一次成為社會的統治者。

魏蜀吳三國所代表的階層都是什麼?

  • 先來說說魏國。

魏國是有曹操一族所建立,曹姓將領和其本家夏侯氏的將領比較多,在軍隊中的威望和權限都比較大。

這代表的是官宦階層,與之背景相似的是袁紹、袁術等勢力,後來都被曹操兼併。

曹操不是沒有背景的人,他的父親曹嵩在當時官居太尉。什麼概念呢,太尉是“三公”之一,在當時的朝堂裡相當於三軍總司令,權傾朝野。

所以曹操剛開始步入仕途,也是做了“洛陽北部尉”,相當於現在首都一個大片區的公安局副局長,也是軍職。

而有意思的是,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

曹騰雖然不是十常侍之一,但漢末宦官的權限本就不小,曹騰還是其中較為顯赫的存在。

這樣一來,曹操這一族就將朝堂的權力和後宮的權力都握在了手中。

所以曹操在任職“洛陽北部尉”的時候招惹了很多當時的顯貴,但在曹騰和曹嵩的庇護下,並沒有人敢對其進行報復。

袁紹袁術就出身於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本來就是名門望族,後來與曹操的爭鬥只是官宦階層內部的侵吞而已。

同樣,當時的另一望族弘農楊氏,也就是楊修出身的家族同樣是四世三公,在曹操手下效力。

所以說,曹操建立魏國的這一批骨幹勢力,其實大多數都是出身於官宦世家的,他們所代表的自然就是官宦階層的力量。

  • 再來說說蜀國。

這個國家大家都熟悉得很,劉皇叔的身份也代表著,這股勢力是劉氏皇族。和其相似的勢力是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所以後期基本上都是被蜀漢接管了。

蜀漢勢力在當時也屬於偏安,但不是正統,畢竟漢獻帝還在許昌,所以劉備也是自稱“漢中王”,在曹丕代漢之前不敢稱帝。

這股勢力很龐雜,其中有士子,有官宦,有皇親,也有世家,但因為是以劉氏為尊,所以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算作劉漢王朝的一股新生勢力。

  • 最後說說吳國。

吳國不論是正史中還是野史小說裡,都是比較低調的存在,但是它有點特殊。

因為它的國情不同,它沒有曹魏“奉天子以討不臣”的理由,也沒有蜀漢皇室宗親的身份,所以在這場競爭中顯得名不正、言不順,不得不低調起來。

比如說,曹丕稱帝是漢獻帝的禪讓,在公元220年;劉備稱帝是因為自身皇室血統,在公元221年。但孫權稱帝時間就遠得多,要在公元229年,並且還曾經向曹丕稱臣。

吳國的特殊就在於其構成多為世家,這從其軍隊的統屬關係就能看出來。

孫權雖然是江東之主,但各位將領手下是有私軍的。比如凌操的部隊在凌超戰死之後,新的統領者就是其子淩統。

軍隊是繼承的關係,那麼可以想見這股勢力之內是有多麼的暗流洶湧。

孫家只不過是這些世家中的盟主而已,所以制衡就變得非常關鍵,這是吳國所代表的階層。

晉的統一,代表著當時最為強大的社會階層

要說春秋戰國以來,哪一個階層的勢力最大,莫過於“士”。

漢代之前,所有的君主都是貴族,出身很重要。比如各諸侯基本上都是功臣、宗室、前朝君主、上古先賢后代等等,一直到項羽都是南方貴族。

只有劉邦出身亭長,打破了這一先例,而漢武帝時期君權神授的提出又解決了“帝王合法性”難題,讓出身低微的劉氏坐穩了皇帝的寶座。

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劉氏皇族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力,其他人也可以通過“君權神授”的理由取而代之。

這給了“士”這一階層成為天下共主的合法理由。

這一階層的構成很特殊,他們可能是出身於沒落的官宦人家,也可能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寒族,同樣也可能是地方上比較富裕人家的子弟或者隱居世外的讀書人。

晉代司馬氏所代表的正是“士”這一階層,得到了這一階層的強力支持。

這一階層的強大看看它產生了多少人才就知道了,司馬懿、諸葛亮、馬良、徐庶、郭嘉等等都是這一群體的代表人物,每一個都有著改變天下局勢的才能。

舉個例子。

曹操的心性其實還是比較狠辣的,連荀彧這種功臣最後都因政見不合而疏遠,以致其自殺。但是,在禰衡對其進行百般辱罵的時候,曹操都沒有下殺手。

為什麼?就是因為禰衡正是出身於“士”這一階層,無論禰衡罵得有多兇,其行為有多麼荒誕,殺了他就相當於挑釁整個“士”階層。

不僅會影響到人才的招攬,就是之前投奔的“士子”也會人心不穩。

所以說,當時最強大的社會階層力量非“士”莫屬,對天下走勢影響最大的也是這一階層。

那麼,真正有實力完成統一的,也只有代表士階層的司馬氏,也就是篡取了魏國的晉朝。

這是“士”階層在春秋戰國之後逐漸發展壯大的必然趨勢,這就是為什麼晉能完成統一大業的原因所在,即天下最強盛階層的歸心。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魏勝蜀吳,已是定識。

真正決定三國間最終走勢的,現在看就是兩場關鍵戰役。荊州守將關羽於公元219年發起的襄陽之戰,隨後公元221年,劉備為復仇發動的夷陵之戰。

蜀敗,吳傷,魏國獲得平穩發展的機會,籍此不斷拉開和擴大與蜀吳兩國間實力差距。這個決斷與得益都來自當時執政者曹丕。

之後魏國是曹氏當權還是換成司馬氏,只要沒犯大錯,應該都不太影響最後的結局。所以題主問是否能算曹魏一統天下,個人覺得問題不大。

回答來自歷史愛好者,劉羽舟和蕭銘珏


劉羽舟和蕭銘珏


群雄分割天下的年代,天下跟誰姓是實力說了算。曹操子孫實力不濟,江山易手司馬懿家是情理之中的事。就這件歷史事件而言,只能說明曹操在內部鬥爭中還不夠果斷,或者是說對軍事無完全掌控能力,要依賴司馬懿家族。司馬懿家族得天下,完全是實力所在,並非曹魏幫其奪得了天下。但可以說是司馬懿家族利用,曹操這個人才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宏圖霸業。司馬懿的成功可以說是隱忍和用時間熬出來的,有時隱忍何嘗不是一種智慧。


雷人記憶


司馬昭要學周文王丶學曹操,讓兒子做晉皇帝。當然是三國歸於晉,哪有曹魏的事。

漢分三國丶三國屬晉。只能說曹魏為司馬氏做了嫁衣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赤壁一戰失敗,形成三國鼎足。諸葛亮在世,充當了一號主角,七伐中原,惜不成功。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成全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氏一父兩兄弟把持魏政,到司馬昭時,也如曹操"挾魏帝以令天下",險路奇襲蜀成都。到司馬炎大軍渡江滅東吳,建立了西晉王朝。

春秋有三國分晉,到漢末三國歸晉,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曹魏被司馬晉逆襲,也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夏雨風


不是,簡單來說,古代統治者好比大地主,因為全國的土地都是他的,是他的私人財產,至少在名義上是這樣的。司馬家篡位成功,主人都換了,土地已經屬於司馬家了,怎麼還能說是用曹魏的土地統一了天下。


天居士僉


天下無長姓。司馬加取代了曹魏,如漢承秦制,唐襲隋規,不過都是正常的朝代更替,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Putiny


司馬本是竊國賊,要奪天下先殺人。古今中外都一樣,殺人只為奪權柄。


用戶9594073853760


這只是你們的一廂情願,那曹操說自己是漢臣,那你能說統一北方是漢獻帝的功勞嗎?


肉郎阿漆


真正實現統一的還是司馬氏建立的西晉,只能說魏國給司馬家的晉朝的統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包括政治基礎、經濟基礎)。


北斗實驗室小胖


三國歸晉嘛!丕守成就不錯了

。三馬共槽是為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