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在成都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一线

处处活跃着驻企联络员、服务专员等

不同的称谓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

为全市工业企业

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

当前成都正在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和行业共性问题和痛点、难点,成立专班扎根基层,集中一个月时间帮助企业纾危解困。

日前,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秘书长刘伊然、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唐勇做客《新天府会客厅》,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为何在疫情中表现格外突出。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唐勇:在股权融资方面,通过“天使投资基金绿色通道”,成都技转创投也看中了公司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参与到我们这一轮融资当中,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唐勇

截至3月16日,582家成都新经济梯度培育入库企业复工率为98%,“双百工程”企业复工率为100%,6家重点新经济企业实现全部复工。

过去一个多月里,成都市新经济委为6家新经济重点企业、 “双百工程”企业和582家梯度培育企业,实现了企业服务“一对一”全方位覆盖,因而,一批微康生物这样的成都本土企业,在疫情里“危”中寻“机”。

找资金

前期调研中占46%的现金流问题

为企业一一牵线

或许你没有听过微康生物,但这家公司主营的体外诊断试剂,在这次疫情中可是狠狠刷了次存在感。

成都微康生物2月9日宣布,成功研发出了新冠N抗原、S抗原、新冠特异性表位抗原。最近,又完成了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和临床研究,在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时候,只需要一滴样本,15分钟内就能判断出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结果。

听起来收获颇丰,但唐勇的内心其实一直绷着一根弦。

这根弦就是资金——无论是抗原还是试剂盒,研发需要钱,之后的批量生产亦然。按照唐勇原来的计划,新一轮投资预计在春节过后的3月左右进行最终谈判,如果顺利的话,很快将得到这笔投资资金,对后续研发来说,资金压力得到了解决。

不过,受疫情影响,这笔融资进程停滞了,而研发和生产还在继续,流动资金的短缺让唐勇“压力山大”。由于企业缺少适合信贷的可抵押物,因此,要取得银行贷款也并不容易。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几乎是同一时间,高新区工作人员万天源给唐勇打了个电话。过去一年多,万天源一直负责向企业宣讲解读成都科技型企业政策,而疫情期间,他则是“一对一”服务微康生物的专员——一是落实政策,二是解决问题

几天后,万天源为微康生物联系上了20几家银行工作人员,有了政府背书,公司取得了融资第一步。之后,唐勇在多番对接后,最终得到了建设银行300万元的授信。

唐勇还透露,在股权融资方面,通过“天使投资基金绿色通道”,成都技转创投也看中了公司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参与到我们这一轮融资当中,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微康生物的故事,在成都并不是孤例。事实上。企业大面积复工前提下,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是现金流问题,“在前期调研中占到46%”。

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表示,通过线上线下调查,成都市新经济委注意到,新经济企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疫情期间扶持政策理解不透、防疫物资不足、融资需求强烈、市场拓展困难等。

成都市新经济委迅速成立了新经济企业服务专班,建立了新经济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工作机制。比如,针对融资问题,成都联合人民银行成都营管部建立融资专员服务机制,对100家新经济重点企业实现全覆盖,同时在线上推出了涵盖33家银行228项政策或产品的《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信贷政策及产品服务包》。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由成都易瞳科技研发的发热检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景

而在线下对接,成都市新经济委为易瞳科技对接成都银行,获纯信用贷款500万元,为医云科技和数联铭品对接交通银行,分别授信3亿元1000万元

同时,成都还开辟天使投资基金绿色通道,对我市开展疫情防控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新经济企业给予优先快速直投,投资时长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目前已完成2家投资

刘伊然所在的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则一对一服务了100家新经济双百工程企业。她表示,目前俱乐部已经收集了企业40多条问题信息,大约四分之三的问题已经解决,其他问题还在跟进中。

找市场

上线“新经济产品线上发布大厅”

线上供需“云对接”

尽管面临流动资金的问题,但唐勇更把这次疫情当作一种机遇——毕竟,过去大家生病首先考虑吃什么药,而这次疫情,让“疾病诊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体外诊断试剂迎来的一次风口,也给技术带来了新的应用场景

“其实新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从技术转化为经济的过程。针对这一点,我们决定把我们的技术通过线上的方式变现。”唐勇表示,原本公司是做体外诊断试剂、仪器、抗原抗体的研发生产,疫情之后,开放了自己的抗原抗体技术平台、微流控技术开发平台,做了更多技术输出

比如开发出新冠特异性抗原,免费赠送给科研机构和企业,但一直供不应求,后来有些机构就提出了想大量购买,让企业多了一个营收渠道。

同时,一些客户也开始找到唐勇,希望通过成熟的微流控技术开发平台,帮助他们开发特殊的微流控检测产品,例如用于新冠检测的、用于公安刑侦DNA富集检测方面的,

让技术有了新的变现渠道

唐勇还透露了一个新的应用场景——目前很多向国外出口的核酸检测、免疫检测试剂是液体的,在通关过程中比较麻烦、也容易失效。我们就用独有的纳米材料喷墨冷冻干燥技术,帮助一些企业把液体试剂做成了冻干球,可以常温保存1年,让中国检测产品更好输出海外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准时达开放海外至国内救援物资免费绿色通道

刘伊然对此深有体会。作为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秘书长,过去一个多月里,她注意到活跃在抗疫中的成都新经济企业——比如,

数联铭品、数之联、四方伟业对疫情相关情况实行动态化监测分析,为全国各地疫情监测与防控贡献大数据力量,国星宇航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开发了全国首个疫情卫星地图速查系统,携恩科技基于无人机实时巡查宣传航空测绘和数字孪生地图助力科技防疫。

为了让更多企业危中寻机,卢铁城透露,成都市新经济委对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两个对接”。一个平台,是上线“新经济产品线上发布大厅”;两个对接,是做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和学校疫情防控产品(服务)线上供需“云对接”活动。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成都凡米科技工人对手持式测温仪半成品进行检测

在疫情防控期间,成都分类分批分场景发布了3批次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比如,2月5日发布的《成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打通特殊时期的供需“回路”。此次清单共分为疫情防控、能力渠道、居家生活三张,共111条。其中,仅疫情防控一类就占据63条

同时,在学校疫情防控产品(服务)线上供需“云对接”活动,助力四方伟业“疫情大数据平台”落地教育部和北京、广东、四川等地,帮助创意信息、万开科技等13家企业同省市教育部门、学校达成采购协议1000万元

3月13日主角: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用一款新车型带动26家企业复产复工!成都专员+专班服务这样给企业解难题

3月15日主角:成都商务局

成都“商超保卫战”背后,藏着这些“商业秘密”

3月16日主角: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保障“菜篮子”守好“米袋子”,公务员变身企业服务专员

红星新闻记者 | 叶燕 邹悦

摄影记者 | 田宇

新一轮融资、新行业风口,解码成都新经济企业如何“危”中寻“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