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辉瑞、赛诺菲、葛兰素史克、强生、武田制药

它们都是响当当的全球前二十强制药企业

但他们都愿意与一家成都公司做生意

这家公司便是——

成都先导!


2020年4月16日上午,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成为西南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也是继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全国第二家登陆科创板的CRO企业。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推动成都先导迅速发展


汇聚更多发展新要素

成都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日前,成都市发布的《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市场化手段将城市的发展战略、公共资源与企业的市场机遇对接融合,强化新经济企业创新产品(服务)的应用推广,释放发展机会。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成都提出,今年将持续推出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指向了三个不同的维度:首先是城市级的场景和平台,主要是面向国家战略和城市自身战略意图来打造;其次是产业级的场景和平台,主要围绕以某个技术延伸扩展出来的一些新产业;最后是企业级的场景和平台,是新产品和新业态全融合的一个载体。


成都先导是成都新经济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这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势必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而更多发展新要素的汇聚,将助力成都加快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与成都先导一同成长的是成都新经济。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历经3年新经济已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和高效能治理的有力参与者。


独角兽企业从

0到6,新经济企业从18万家增至36万家,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左右经济增速提供了强劲动能。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新经济其实是新动能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或者新产品,新经济不仅有产业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成都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六大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就是希望通过制度创新,汇聚更多适合新经济发展的新要素,使之形成爆炸性的力量。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随着成都先导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都的上市公司总数已经增加到110家。近年来,成都企业上市取得突破,资本市场“成都军团”持续扩容。


成都先导的上市,实现了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企业在科创板的突破。其背后,是省市有关部门扎实推进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推进企业登陆科创板的举措密切相关。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自2017年开始,四川省开始大力实施规上企业公司制改制“四年行动计划”和“五千四百”上市计划,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对于科创板的机遇,成都更是全力把握。早在科创板正式开板前,成都市就举办了推进科创板上市启动会,邀请了30余家国内知名金融机构与100余家成都科技创新型企业面对面交流,成都先导正是其中之一。


此外,成都还出炉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冲击科创板。为推动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 去年6月成都推出了《加快推进成都市企业科创板上市的扶持政策》。
  • 今年1月,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对外公布《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办法》。


除了不断给出利好政策,成都还贴心为企业送服务。在成都先导上市的过程当中,成都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一路开“绿灯”。


➤成都先导在实施股改时,需要一次性缴纳较大金额的个人所得税,高新区管委会为了解决企业的问题,反复研究政策,多方论证,创造性地提出针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新型“股改贷”,及时解决了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股改缴税困难的问题。正是良好的环境,才使得成都先导得以顺利在科创板上市。


目前,拟上市在审企业共计11家。成都先导公司在完成发行注册和发行上市工作后,真正实现西南地区和成都市科创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为成都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科技型和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树立标杆。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成都正培育做大上市资源企业库,并对重点拟上市企业进行逐一指导与支持,争取成都企业上市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今年科创板上市申报、受理和上市数量达到新高度,并全力支持成都优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相关板块上市做强做大,也积极鼓励已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再融资和其他资本运作,尽快打造有影响力的“成都上市板块”,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 拓展阅读 -


跟着时间轴,看成都先导成长线——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成都先导文化墙


_

2012年6月

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作为创业项目回国创办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


_

2017年11月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成都先导公司已拥有一支200余人的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其中博士占比近20%,已完成容量超过960亿个DNA编码小分子库化合物的合成。


_

2017年12月

成都先导搬迁入驻天府国际生物城。


_

2018年5月

成都“双百工程”和“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认定计划”正式启动。同月,成都先导药物宣布完成B轮融资2.5亿人民币,由鼎晖投资领投,A轮投资者追加投资额。


_

2019年1月

公司正式启动科创板IPO申报工作。


_

2019年3月底

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同年7月底递交科创板IPO申请。


_

2019年4月

成都先导宣布在与美国默沙东公司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合作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筛选出了符合预先设定标准的候选化合物。


_

2019年11月22日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会议审核,成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过会企业。


_

2020年3月17日

成都先导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成为西南地区首家获得科创板注册批文的企业。4月,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路演活动举行。


根据招股说明书,成都先导将发行4068万股,发行价格为20.52元/股,发行后总股本40068万股。按照这一价格计算,成都先导发行时市值约为82.22亿元。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当天,该股以40元开盘,股价较发行价上涨94.93%,以47.08元收盘,涨幅129.43%。


截至收盘,成都先导总市值达188.6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先导是科创板第97家上市公司,成都第110家上市企业。


企业故事


回看成都先导的发展历程。从去年7月递交申报材料到成功上市,成都先导仅用了9个月时间。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成都先导成立于2012年。


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短短8年时间,从一家初创公司成为了一家市值超过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呢?


2012年6月,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辞去英国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职务和工作,以“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平台”作为创业项目回国创办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李进,选择成都作为创业的起点“并非没有顾虑”。


李进回忆道,当时他对多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后发现,成都整体发展水平虽和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还较为滞后,但天府生命科技园的打造、政府的政策支持、宜居的生活环境,最终让他选择了成都。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做生物医药的公司,一定要围绕大的医疗机构来做,才能真正了解临床的需求。与华西医院更多的交流机会,也给我们的新药技术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综合 成都新经济、每日经济新闻等


解码“西南科创板第一股”背后的城市逻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