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期貨、瑞達期貨相繼於去年三季度在A股上市期貨公司衝刺IPO添“新丁”上海中期擬登陸A股主板

本報記者 王寧

繼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分別於去年8月份、9月份分別在A股上市後,期貨公司IPO又有新動作。日前,上海證監局發佈了上海中期期貨接受中信證券輔導備案的公告,向市場披露了2020年首個期貨公司IPO的推進情況。

一位接近上海中期的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海中期目前剛開始接受輔導工作,上市目標是A股主板。“公司現階段還沒有大的變化,由於此前已在新三板掛牌積累了一些經驗,因此,相對來說對於此次上市準備還比較熟悉。”

上海中期接受輔導備案

目前,期貨公司成功實現A股上市的僅有南華期貨和瑞達期貨,那麼,誰能夠成為行業第三家上市的期貨公司呢?

上海證監局的兩則公告將2020年期貨公司IPO的最新進展公之於眾。根據公告來看,目前上海中期剛開始接受中信證券的輔導工作,屬於“萬里長征第一步”,上海中期還需努力多久才能實現A股上市,仍是未知。

接近上海中期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上海中期在朝著A股主板的方向努力。“目前公司內部還未有較大變動,公司與中信證券都在做一些準備工作。”

該知情人士透露,由於上海中期此前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上海中期於去年11月份摘牌),積累了一些成熟的經驗,因此,對於A股上市流程相對比較熟悉。

資料顯示,上海中期股東目前有兩家,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6.67%,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3.33%。而兗礦集團70%的股權為山東省國資委,同時,山東國資委通過山東國惠投資有限公司又持有兗礦集團20%的股權,兗礦集團又是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整體來看,山東省國資委通過兗礦集團和兗州煤業合計持有上海中期100%股份。

據上海中期2019年半年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33億元,同比增長16.9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833.34萬元,同比減少85.86%。上海中期表示,同期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風險管理子公司(以下簡稱“上期資本”)業務的大幅增長;2019年上半年,上期資本的營業收入增加了7.35億元,主要涉及基差交易、倉單買賣等項業務。目前,期貨行業正在推進“期貨+場外期權”業務,助力期貨扶貧與服務實體經濟,上期資本的營業收入料將持續增長。

與此同時,公司淨利潤同比減少5060.01萬元,降幅為85.86%,其中母公司扣除子公司5000萬元分紅後,報告期內同期減少3463.55萬元,上期資本淨利潤同比減少1596.46萬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利潤均出現下滑。母公司利潤下滑主要原因系交易所返還減少,以及因市場利率下降,造成保證金利息收入下滑較大;子公司利潤下滑主要系倉儲和運輸成本增加,新租賃辦公場地等。

上市不確定性增大

截至目前,還有弘業期貨和永安期貨等在衝刺A股上市。

按照推進進程來看,目前弘業期貨排隊較為靠前,但能否成為業內第三家上市期貨公司呢?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已經有兩家期貨公司實現了上市,可能短期不會有新的上市期貨公司了。

上海某期貨公司高管表示,未來能否有更多的期貨公司上市,關鍵在於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是否有所突破。過去幾年,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已經得到了業內的認可,監管層對於期貨公司IPO給了一定的明確態度,因此,並不是所有期貨公司都能夠上市,關鍵在於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是否有進步或突破。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永安期貨不是從新三板轉板登陸A股,可能上市步伐會快一些。“在新三板掛牌的期貨公司,如果從基礎層向創新層和精選層進入,每個階段的週期都需要一年以上,因此,永安期貨如果想登陸A股,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時間。”

記者根據公告發現,中信證券對於上海中期的輔導工作將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三個工作階段。第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摸底調查、彙總問題,全面形成具體的輔導方案並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的工作重點在於集中學習和培訓,診斷問題並加以整改;第三階段的工作重點在鞏固輔導成果,進行考核評估,做好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申請文件的準備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