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國普吉島旅遊的中國遊客,已經穿了救生衣,爲什麼還會遇難呢?

手機用戶57256954002


為什麼穿了救生衣卻沒能生還?

救生衣襠部兩根系帶關鍵時刻能救命(T)

普吉島傾覆事件志願者群裡幾乎一夜未眠,在緊張地協調支援之外,有人提出了一個看似很平常的問題:出事海域發現的遇難者遺體部分是穿著救生衣的,為什麼穿了救生衣卻沒能生還?船難時,救生衣到底有沒有用?

“我仔細看了現場照片和影像,發現絕大部分人沒有系救生衣襠部的兩根安全扣,有的救生衣甚至沒有這兩根系帶,這樣的救生衣穿了跟沒穿一樣。

系不繫襠部安全扣到底差別在哪裡?兩個多月前,我曾去普吉旅遊專門在傾覆事件事發海域附近做過救生衣跳海實驗,當時我穿的就是此次事故中遇難者穿著的同款救生衣。“當我從船頭跳入海中的瞬間,救生衣迅速浮起順著身體卡在了我的頸部,導致呼吸困難,而此時身體還在下沉。”當時測試的就是穿救生衣而不繫襠部安全繩的情況,“當我主動踩水想浮出水面的時候,救生衣反而成了妨礙,導致嗆水。對會游泳的人來說,可能還能調節肢體,而不會游泳的人本身落水就已經驚慌失措,救生衣無法幫助上浮會讓他們更加慌亂,造成溺水。”

我去過很多次普吉,還從來沒碰到過遊艇工作人員主動提醒或教導遊客正確穿戴救生衣的。“穿救生衣好像僅僅是一種形式,工作人員和遊客都不怎麼注意。事實上要正確穿好救生衣就算是熟手也得花上一兩分鐘,等到出事情再穿,往往已經沒有那個時間。”現在救生衣的扣帶設計都是比較方便和牢固的,如果穿著正確即使長時間海水衝擊或海面漂浮也不容易散開,生存幾率會大大增加。

正確穿法是怎樣的呢?第一步,救生衣套在頸上將長方形浮力袋置於身前繫好領口的帶子。第二步,將左右兩根腹帶分別穿過左右兩邊的扣帶環,繞到背後交叉。第三步將腹帶穿過胸前的扣帶環並打上死結或者固定好扣帶環。然後把襠部的兩根扣帶扣牢固,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將帶子打死結,以免跳水時受到衝擊或漂浮較長時間而鬆開。救生衣正確穿的話會降低死亡率。


會跳舞的大螃蟹


願逝者安息。

關鍵字“突”、“特大”、“傾覆”,接下來具體分析下。


第一,據新聞報道的船長說,事發時才指示船員,向乘客派發救生衣,並放充氣救生艇落海。(信息來源:http://news.163.com/18/0706/00/DM085P810001899N.html)乘客在驚慌的情況下根本系不好救生衣,這時候救生衣的功能就大打折扣了。


第二,救生衣就像安全帶,不是保全帶,不是春哥甲。它只是輔助功能,在平靜的海面很多人都會用,但關鍵在於巨浪來時怎麼用。


第三,船是突然傾覆,浪高。親歷普吉島大浪遊客:浪比船高,船身幾乎是90度搖擺。也有乘客說,“事發時觀光船遭5米高巨浪擊中,大量海水湧入。”鳳凰號是三層的,頂層是陽光甲板,還有spa按摩池和吊椅,二樓有KTV等娛樂設施,樓是船艙和深潛裝備區;海水湧入船艙,很多處於船艙裡的遊客,都來不及逃生。這種情況下就相當於一輛衝進河裡的轎車,所以從鳳凰號船體裡打撈到26具遇難者遺體。

第四,翻船後就算都逃出船艙了,在這麼大浪下,一波接著一波,連換氣都難,加上落水後的驚慌和恐懼,肺部嗆入大量的海水。特別是小孩和不會游泳的遊客。


第五,獲救者中較多人有不同程度的受傷,包括多名嬰孩,其中一名女童頭部受傷包紮(見右下小圖)。說明有些遊客磕碰到船的邊邊角角,有不同程度的撞傷。這種情況下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影響吧。


先對比一下,2015年4月,泰國普吉遊輪爆炸起火,遊客穿著救生衣跳入海中,最後12歲的以色列女孩死亡。(信息來源:http://jx.people.com.cn/n/2015/0410/c347922-24454494.html) 新聞報道說,從爆炸起火到跳船有十幾分鍾之久,有充分了做好逃生的準備。而此次是突發的,措手不及,沒做好充分準備,說翻就翻了,加上翻船後巨浪的兇猛,天氣之惡劣,所以才導致了這麼多遊客的傷亡。


以上就我分析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天氣惡劣導致的突翻是主要原因(當沒說似的0.0)。


額外補充:很多遊客以為自己不會遇到不幸之事或者船是會保證安全的,一般不怎麼繫好救生衣或者套起來做個樣子就行,就行客車裡很多乘客不繫安全帶一樣。這種情況下,救生衣不僅有就相當於無,反而遇突急情況逃跑時是累贅(勾到船裡的東西),就像下面這種。


特別是在國內的客車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總以為不繫安全帶也不會有事。就那最近的6月23日來說吧,廣東一輛大巴高速上側翻,車上多名教師被甩出窗外遭再次碾壓,多人不繫安全帶。



嗨走自駕旅行


游泳池、池塘、水庫、湖泊、江河、大海,裡面裝的都是水。但是,這水和那水,卻有天壤之別。

比如,在中國很多有漂流的河流中,乘個橡皮艇穿個救生衣,遇著旋渦或者激流險灘落水了,沒事兒,爬起來就是,即使你一時半會兒爬不起來,也沒事兒,你仍可安全地漂浮著隨波逐流靠岸,退一萬步說,如果湊巧又遭遇暴風雨,也沒多大的事兒,因為河裡的波浪仍很小,不會威脅到你的生命。

但是,同為江河,你穿起救生衣到虎跳峽試試?

虎跳峽的水勢,足以攝魂奪魄!即使你穿著救生衣……勒克兒 攝

中國長漂第一人蕘茂書,血氣方剛凜凜一軀。1985年6月20日,堯茂書兄弟倆從長江源頭開始漂流,成功漂流過長江源、沱沱河。6月24日,三哥堯茂江因假期已滿告別堯茂書先回家了。堯茂書一個人繼續漂流,他漂過通天河,進入金沙江段。7月24日,堯茂書在漂流33天、行程1270公里後,在金沙江段與激流峽谷暗礁拼搏中,觸礁身亡。當時,他是穿著專業救生衣的。

從1985年堯茂書首漂長江開始,兩年間,共有18名勇士穿著救生衣在長江和黃河漂流運動中遇難。

他們都穿著救生衣為何還遇難?

那就是,人的力量沒能鬥過江河的大風大浪!

相比江河的大風大浪,大海一旦起風暴,兩者的能量當量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比如,最極端的海嘯,表說是人,即使你是一艘萬噸巨輪照樣給你掀翻!至今,人類預報某海域有海嘯,人們只能抱頭鼠竄,別無它法!

明白了以上事實,就很好理解“泰國普吉島旅遊的中國遊客,已經穿了救生衣,為什麼還會遇難”這一問題了。

首先,大海風和日麗時,海面很平靜,穿著救生衣短時間漂浮沒任何問題,尤其在當地開闢的海域旅遊區內。但是,一旦大海遭遇風暴襲擊,那海面就不是簡單的波紋,而是幾尺甚至幾米幾十米的巨浪,而且這海浪絕不是“輕輕滴搖”,是一波接一波的“劈頭蓋臉”,即使你穿著救生衣也會游泳,但接連幾個浪子就會把你拍打得七葷八素,然後失去知覺,然後,木有然後了。穿著救生衣不會游泳的,一個浪子打來,被鹹鹹的海水一嗆,基本就奄奄一息,緊接著浪子再度襲來……

7月6日下午4點,新華網就報道說,搭載127名中國遊客的船隻返回普吉島途中,突遇特大暴風雨發生傾覆。普吉府府尹諾拉帕稱,當時事故海域海浪高達5米。

高達5米的海浪,即使是身經百戰的各國海事船員,一旦遭遇,即使穿著救生衣,生還的可能性都極小,更遑論普通遊客!

其實,遇難的這些中國遊客,當船傾覆時,更多的人當時都應該在船艙或其他層密閉空間中——我曾搭乘過泰國的遊船,其船艙空間一般都不大。幾十個人擠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即使都穿著救生衣,當船傾覆的瞬間,其場景不難想象:撕心裂肺的恐懼尖叫,驚恐萬分的奪路而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抓扯,門窗之間的羈絆——人類水中遇險求生的本能,是抓住任何東西都不會鬆手的!5米的浪高,船一兩分內傾覆了,被水面沒頂的人,幾十秒鐘內如果沒能擺脫抓扯和糾纏以及其他羈絆,結果都一致:窒息……

未署名的圖片據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後秒刪。


勒克兒


穿上救生衣,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安全,期望更多的人知道救生衣的正確穿著方式,穿著方法不對,往往也能要人命。

看到此次普吉島沉船遇難人員,打撈上來時,基本都是身著救生衣。但是從中發現:他們穿著的方式不對,很有可能也是因此而失去生命原因之一。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不懂穿著方式的?

本人是個半旱鴨子,當時去海上玩浮潛,就我自己一個人,拿著酒店裡的救生衣,像穿馬甲一樣套在身上,我當時還疑惑:

救生衣下面有個長帶子,也不知是幹嘛用的,也沒在意,繞在腰上,撲騰一聲就直接跳下海了。

下海後發現,救生衣它往上飄,我身體往下走,需要用胳膊的力量使勁的往下壓,才能保持頭部露出水面,幾次因為救生衣衣領部位卡住咽喉,感覺難受、咳嗽,我趕緊就撲騰到岸邊,放棄浮潛,現在想想嚇得我後怕。

在此之後,遊輪遊登船後,有緊急集合模擬海難,他們教會我如何正確穿著救生衣,我那時才明白:救生衣下面那條帶子,是繞道到大腿根部的,起到固定作用,它往往決定救生衣是否起到作用的關鍵。

要不在海上,幾個浪打過來,救生衣就脫了,甚至不用浪,救生衣本身就能將人弄到窒息。

諸多海島遊時,我們不難發現,作為船上工作人員,大多數只是象徵的讓乘客穿上救生衣,而不會告訴正確的穿著方式,而乘客們僅僅只是穿上救生衣,大多數不知道如何正確穿,甚至有些人,不穿或穿上就脫了。穿著救生衣,成了形式上的存在,忽略了它救命的本質功用。


第二點:被困

穿上救生衣就能活下來麼,然而事實並不美好。

一名來自普吉島救援現場的人員講述:“在海底44米深的地方,發現沉船,船艙裡面隱約可以看見遇難者”如果身著救生衣,但被困在船艙內,出不去而遇難,也是一件令人非常悲痛的事情。

在風大浪急的海面上,我們需要聽從工作人員指揮,穿好救生衣,但也要眼觀六路,鎮靜行事,觀察這些船員的行為。畢竟他們經驗豐富,如果發生船隻傾斜側翻,條件允許就到開闊的夾板上,瞭解情況,如果船隻沉默快,一定離開船艙,做好棄船心理準備,如果沉船不那麼快,也有可能是留在船上的堅持到最後。但不管如何,萬不可慌張。


第三點:自然因素

在逃離船隻的時候,人很容易就被浪打翻、打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跳水是儘量遠離船邊,往遠了迎著風向跳,否則下沉時的漩渦會把人吸到船底,或者碰到漂浮物撞擊,而昏迷。

所以跳水的正確姿勢:雙臂交叉於胸前,壓住救生衣的同時,捂住口鼻,眼睛望前方,不能看下面,否則容易身體前傾,雙腿併攏,腳先入水,深吸一口氣摒住,入水後,身穿救生衣,會讓人幾秒內浮出水面。


人們說:在5-6米高的浪來了的時候,人們往往無能為力。

有位曾經在印度洋3米多高大浪下活下來的朋友說:“一定要看清你和海浪的距離,在大浪馬上就要撲向你的時候,千萬別大喊大叫,一定大口吸一口氣,垂直向下沉入海里,躲過浪頭,一定要冷靜,憋住氣,等浪過去了,再露出是海面,因為如果你大喊,海水會進入氣管敲到,且如果浪打到人頭上,會將人拍暈,只要人進入浪裡,就屬於翻滾狀態,大浪後有後抽力,不會游泳的人基本沒救,因為不會換氣”。

所以我們在遊玩海邊的時候,最好學會游泳,再不濟也要會換氣,救生衣是一定要穿的。


沐橙籽


兩件事,突然讓整個世界都在關注泰國,一件事是足球隊失蹤,另一件就是普吉島翻船。兩件事發生的地點相隔千里,但原因卻基本一致,就是突然強降雨。我自己在泰國生活了四年,現場情況我不知道,我只能說說為什麼會發生。

平常我們調侃泰國只有兩個季節,熱和更熱,但實際上,泰國有三個季節,涼季,熱季,雨季。但對於我們中國人,泰國的涼季和熱季區別不大,所以你認為泰國只有兩季,其實也沒問題。

泰國的非雨季是11月到5月,雨季通常6月到10月。但以我在泰國的體會來說,泰國的雨季開始和結束並不是非常規律,時早時晚。而且有一點,也是我始終較為不解的,就是泰國的降雨規律非常奇怪。在2015年的雨季,曼谷地區主要是夜間降雨,白天很少下雨。到了2016年,降雨時間轉移到了下午,再到2017年,降雨多為上午,再到今年2018年,降雨又變成了下午和晚間。雖然我們大體知道降雨的時間段,但是具體時間,還是非常不確定的。所以相對來說,對大家的出行方面,特別是安全方面,下午降雨是最不利的。因為夜間降雨影響不大,上午降雨大家可以提早準備,更改行程,類似今年這種下午降雨,其實是最頭疼的,往往白天風和日麗,一切順利,但下午天氣驟然大變,讓你根本無從應對。這不光影響遊客,其實每個在泰國生活的人,都受這種影響。所以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泰國的人,雨季其實比較少外出,即便去海邊,也不會出海,除非真是朋友來了,沒辦法。

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我覺得值得說的就只有兩點:

首先:如果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不要選擇雨季來泰國,特別是雨季登山和出海。泰國的降雨,真的是傾盆,沒有絲毫誇張。

第二:我國的遊客,其實多數都不具備很強的單獨出行能力。但是受社會影響,還是對自由行等等充滿了渴望和熱情,這其實是好事,但我希望大家能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評價。不要盲目參加一些超過自身能力的項目,例如;很多遊客明明在國內就只騎過電動車,來泰國非要嘗試摩托車。例如;很多遊客明明沒有在自然水域游泳的經驗,非不穿救生衣下海,等等等等。泰國這個國家有很多優點,譬如仁愛友善,但再有優點,改變不了它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現實。泰國人往好裡說,比較靈活,不認死理,不教條,但往不好裡說,他們也沒有太多法制規範的意識和概念。你可以信任他,但這個信任絕不是託付生命。你自己要對環境設施的安全有個基本判斷,而不是把這個判斷的權利交給教育程度,社會經驗,人生閱歷,科學水平可能都遠不及你的人,讓自己去承擔風險。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可以考慮等有了能力再去。

天災很多時候誰也沒有辦法,但人禍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希望死者安息,倖存者接受教訓。


西安熱門榜


面對遇難同胞,深感痛心,一直在關注著事態發展,結果遇難人數不斷增長,令我愈發揪心,希望不要再增加了,悲劇不要再加重。

但關於為什麼穿了救生衣還會遇難,在這裡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救生衣並不能是完全的就能保證安全。穿救生衣,只能在一般情況下減少傷害,增加或提升安全係數。

這次泰國遊客遇難事件中,天氣太過於惡劣,船在突然之間沉翻,風浪極為瘋狂,即便穿了救生衣也會被風浪打翻,甚至不斷捲入海水中,不斷打翻,不斷捲入,不斷嗆入海水。這時候,人是很難冷靜下來,在無比慌張害怕恐懼中,估計很多人已經意識模糊,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失去意識,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狀態,則就等於把生命交給了風浪。

再是船突然沉翻,待在船艙裡的遊客是無法預計的,更不會迅速逃離出船艙,因此當遊客完全被船壓在下面的時候,即便穿了再多的救生衣,也無濟。無法跑出船艙,就意味著生還幾率很小,而且被救的機會也大大縮小。

另外,即便是墜落海水上的遊客,也不能保證就一定安全。第三段已經提及緣由。但是要補充的時候,如果在長時間沒有搜救或解救的情況下,水溫一旦降低,人體溫度也隨之下降,這是非常致命的。雖然普吉島位於熱帶,但在惡劣天氣下,沒有得到及時搜救,而是超過了“安全時間範圍”內的話,人依舊充滿危險。


蘇丹卿


向遇難者表示哀悼,向失蹤者祈福平安。

1、為什麼穿了救生衣還會遇難?就像在施工中戴了安全帽,並不能保證絕對安全一樣,只是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減少傷害,增加和提升一些安全係數而已;

2、救生衣在風平浪靜或者沒有大的風浪下,“漂浮”功能可以起到“救生”保護作用,如果遇到大風浪等惡劣環境下,救生衣的作用大大降低,翻轉的浪頭會不斷的、反覆的把人捲入海水裡,漂浮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態;

3、人落入海水中,水的溫度也是關鍵因素,在低溫下數小時就會失去生命,好在普吉島位於熱帶,水溫不會帶來二次傷害;

4、由於突發的狂風暴雨,天氣惡劣,當一部分落入海中,可能受翻轉的海浪肺部嗆入海水,那都是很致命的。

出門在外,安全第一,向遇難者表示哀悼,向失蹤者祈福平安。


全球漫遊中


最近關於泰國的報道一起接一起,每一件都是令人揪心的事兒,尤其是這次在普吉島翻船事故中,有很多同胞失去了生命,首先我們要對他們表示哀悼。



關於泰國旅遊,小娘子也是深有體會的。作為一個被旅遊業支撐起來的國家,每年從中國去泰國旅遊的遊客數不勝數,尤其是旺季的時候,泰國街頭和景點到處都可以聽到中國話。正是因為如此龐大的遊客數量,在給泰國經濟注入了強心針之後,同樣考驗了他們的接待能力。

我們都知道泰國並不富裕,基礎設施也不也不完善。用這樣的設施,勉強年復一年的接待如此龐大數目的遊客,這其中的損耗,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數據。同樣的,泰國旅遊的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作為遊客,根本沒辦法得知他們的真實水平。而這一切都為遊客的人身安全埋下了隱患。



小娘子親身體驗過泰國的快艇和海底漫步項目,在乘坐快艇時,確實每個人都配備了救生衣,但是沒有人會監督遊客正確的穿上它們。要知道,一旦出事,沒有正確穿著的救生衣,很可能會成為殺手,而不是救命稻草。海底漫步同樣如此。工作人員只會在下水前簡單的介紹一下項目,然後遊客就套上一個看上去很陳舊的頭盔下水了。小娘子每每回看那時候的照片和視頻,都禁不住後怕。

而這一次的事故發生,總是有其必然的原因,泰國旅遊的承載能力,和監管力度有著難以推卸的責任。又到旅遊旺季了,出行的朋友務必要把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旅遊固然重要,生命價更高。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饕餮小娘子


老馬視圖回答你。

首先對同胞的遇難表示深切哀悼。

其次提醒所有人,珍愛生命,重視安全。

一個成年人很可能接受過各種教育,但實話實說,在國內對安全的教育十分薄弱。一方面,安全教育可以使人提高安全意識,增強防患於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安全教育可以幫助我們是同事,家人獲得安全的環境,在危急關頭獲得生存的機會。

這件事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本人依舊就印象深刻,刻骨銘心。

一次集體外出,所有人都乘坐大巴。中途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大巴車加油。這時坐在前排的組織者大聲提醒大家,請各位解開安全帶!這時組織者又對司機說,是不是讓所有人下車?司機和組織者再次觀察了一下週邊環境,做出了不讓乘坐者下車的決定。這是組織者又對司機師傅說,打開所有車門!

這是我外出經歷中唯一一次遇到的情節。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在外出的時候,都能做到像組織者這樣,時刻保持警惕,時刻注意安全,那麼意外發生的幾率將會降到最低。

回到題主的問題。救生衣不是萬能的,它也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發揮巨大的作用,它只能是一個輔助的作用。實際上坐在船上,穿上救生衣的時刻,並不是萬事皆休,而是提醒每一個人注意安全。

願安全意識常駐每一個人心間!願悲劇就此停止,不再重演!

如果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些許啟發、點滴收穫,請不要忘了點贊或加關注。謝謝!






老馬視圖312


中國有句俗話:“欺山莫欺水”。

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泊,水文情況變幻莫測,而且還有很多水生的大型動物可以對人類造成威脅。因此,對落水的危險性一定要有足夠的重視。

其次,泰國普吉島屬於熱帶海洋地區,遇到熱帶風暴的時候,風浪巨大,上千噸的遊輪都被掀翻了,更何況區區100多斤的人。在大風大浪之下,如果被海浪捲入深海,即便你穿上救生衣,波浪的力量也能把你按在水裡長達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等你再浮上海面的時候,啥情況可想而知。


另外,泰國的普吉島一帶我曾經去過,在現在6~7月份,是非常炎熱的季節。在熱帶海洋落水,如果得不到快速的救援,光水分補給也是要命的。即使無風無浪,泡在熱帶海洋暴曬幾天,沒有飲用淡水,也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另外普吉島海域的魚類眾多,有沒有鯊魚出沒,這個還真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