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黃梅戲初涉“雲端” 這群戲曲“新”網紅你pick哪一款?

  當黃梅戲遇上直播,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作為疫情期間安慶市推出的居家文化康樂活動之一,黃梅戲教唱網上直播給出了答案:

  2月8日至3月14日,每天一場共36場直播,老中青三代共30多位黃梅戲演員網上教唱,引得17萬人次在線觀看……

  這一結果“遠遠超出預料”,甚至因為網友“不願離去”,活動結束時間一再延遲。

  非常時期的這場文藝戰“疫”,院團、演員“趕鴨子上架”,在直麵點擊量、留言反饋的“衝鋒陷陣”中,感受到新媒體傳播的魅力,安慶黃梅戲走向雲端的大幕也由此開啟。

  這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遇見直播 黃梅戲也可以很時尚

  “一來就送小心心,謝謝各位”“抬頭只見槐蔭樹,你是我的大媒人……”“這一段再來一遍是吧?好的,來嘍!”3月14日,市黃梅戲藝術劇院直播間裡,青年黃梅戲演員盧宇和侯婷婷對著鏡頭侃侃而談。

  在一個半小時的直播時間裡,他們一會兒字正腔圓地唱著黃梅戲選段,一會兒化身網絡主播,說著俏皮話,不著痕跡地“科普”了一把黃梅戲小知識。

  如此時尚的黃梅戲為網友帶去了藝術的享受和歡樂,大家紛紛點贊、送小心心、送小禮物……這場直播吸引了2000多人線上觀看。這是安慶市黃梅戲教唱網上直播活動的第36場,也是最後一場直播。截至當天,黃梅戲演員網上教唱直播共吸引了17萬人次在線觀看。

  疫情期間,為了豐富廣大市民的“宅家”生活,安慶市組織推出六大居家文化康樂活動“套餐”,黃梅戲教唱網上直播便是其中一個。從2月8日開始,市直兩大專業黃梅戲院團輪番上線。

安慶黃梅戲初涉“雲端”  這群戲曲“新”網紅你pick哪一款?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絕大多數演員此前並沒有直播經驗,做直播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新奇的挑戰”。不過,第一場直播之後,他們就放下心來,因為效果“遠遠超出預料”。“2月8日,吳美蓮老師的第一場直播就有超過1500人在線觀看,大家特別是戲迷很喜歡這種形式。”再芬黃梅負責此次活動的錢晨晨說。

  在一個多月時間裡,再芬劇院的吳美蓮、劉國平、餘淑華、馬自俊、江霞、李萍、陳邦靚、江李匯等,市黃梅戲藝術劇院的侯婷婷、夏圓圓、鄭玉蘭、馬丁、汪莉等共30多位演員先後當起了“主播”,從國家一級演員、二級演員到優秀青年演員,幾乎全員上陣,讓戲迷們過足了癮。

安慶黃梅戲初涉“雲端”  這群戲曲“新”網紅你pick哪一款?

  而這背後,演員們付出了很多看不到的汗水和努力。要在一個多小時的直播裡,既要唱,還要普及黃梅戲理論知識,並且穿插回應網友的提問,做到不冷場,壓力其實很大。為了做好一場直播,再芬劇院的江霞找出了曲譜,寫下密密麻麻幾十頁筆記。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網友的反響來看,這次活動是成功的,為宅在家裡的戲迷送去了歡樂。規定是直播1個小時,但是網友不讓走,所以每次至少都要1個半小時,有時2個小時。”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副院長王琴說。“活動本來計劃於2月底結束,但是網友要求繼續,所以結束時間一再延遲。”市委宣傳部文藝科科長陳嘉介紹。

  嚐到甜頭 黃梅戲“上雲”將成常態

  3月14日,此次活動落下帷幕。在眾多的網友中,來自湖北武漢的“韓小怪”說:“你們讓我在武漢感受到幸福。”很多網友留言表示意猶未盡。正如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院長餘登雲說的那樣,這不是結束,“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再芬黃梅的謝軍、江霞、餘淑華等演員在參加直播後,立即開通了個人直播號,每天做個人直播。“直播很有意思,既能倒逼自己多練功、多學習戲曲理論,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也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江霞說。

安慶黃梅戲初涉“雲端”  這群戲曲“新”網紅你pick哪一款?

  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還大量啟用年輕人,創新採用“主播引領,演員加入”的直播方式。“我們想既傳播黃梅戲,又有趣味性,真正讓宅在家裡的人樂起來。”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院長餘登雲說。此前做過直播的95後演員侯婷婷就是“主播”之一。“能鍛鍊自己的口才、應變能力,也能‘混個臉熟’,讓大家認識我們這個團,認識我這個青年黃梅戲演員。”侯婷婷說,經過此次直播活動,她的直播粉絲數從4000人增長到2萬多。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直播教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演員的自學能力,對以後舞臺表演積累了經驗。”餘登雲說。

  “今後,演員個人走進直播間,會成為一種常態,相關的活動策劃我們已經在做了。”錢晨晨告訴記者。此次活動,讓他們看到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看到了演員的潛力,也看到了通過新媒體傳播黃梅戲的必要性。“直播平臺上,關於黃梅戲的直播,內容良莠不齊,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廣大網友對黃梅戲的認知。”錢晨晨說,作為專業院團,有責任有義務去引導,告訴大傢什麼才是“安慶黃梅戲”。

  “一場直播,2000人觀看,這要在劇院,至少要演3場大戲才行。”餘登雲說,此次“上線”,是個挑戰,更是契機,把安慶“雲上黃梅戲”向前推了一大步。下一步,劇院會依託直播間,以各種形式打通黃梅戲雲端渠道,解決戲曲傳播“最後一公里”問題,讓黃梅戲走進千家萬戶。

  確實,初入“雲端”,如何能點燃網友的熱情,既讓大家喜歡看,又不折損黃梅戲的韻味,真正‘圈住’年輕人,這對於安慶黃梅戲來說,是一條需要不斷探索的新路。

  (安報全媒體記者 江月/文 通訊員 餘果/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