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去衡量一個人是否是真正的善良?

沉睡中的一縷幽魂


只要心中裝著希望這個世界更美好,更溫暖的理想的人,看到人間疾苦,會產生憐憫之心的人,那就是善良的人。

能夠為了別人的溫暖快樂,為了減少人間的疾苦,自願犧牲自己多少利益是衡量善良程度的唯一標準。

如果用數值計算來表達善良程度的話,那就是,能夠為了別人的溫暖與快樂,自願犧牲的利益佔據自身所擁有的資源總量(按自身價值觀計算權重衡量)的百分比是多少。這個百分比的數字就是善良度。

重點強調自願二字,一定要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被迫的、無奈的、迫於自身利益、迫於名譽等做出的犧牲。

嘴上講的道貌岸然,輪到自己身上,需要犧牲自己利益成就善良之舉的時候就退縮的人,善良度沒有想象中高,所以大家稱之為聖母婊。

善良主要是後天環境教化的,與先天基因也有一定關係。敏感感性的人,更容易體察到人間疾苦,更容易激發憐憫心,相對來說屬於善良的多。高智商的人,也更善於從功利的角度表現出來善良。

憐憫之心有兩種驅動方式,一種是能把外在的疾苦同理到自身並深刻體驗到悲痛,產生憐憫心。

另外一種就是,思維理性分析後得出,表現出憐憫心對自己有利,沒有憐憫心會招致禍端。善良與智商正相關。

單純以後者產生的憐憫心是偽善。

前後兩種驅動模式可同時作用,互為促進,互為加固。

當憐憫心與自身利益矛盾時,能捨棄多少自己的利益,是衡量善良度的標準。

這個善良度,在不同的背景文化環境中,有不同的標準。

低於此標準的稱之為自私。高於此標準的稱之為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