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為什麼又重新加入了行星行列?

範佛


冥王星並不是重新加入行星行列吧,而是由行星除名為矮行星,降了一個級。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協會經過表決決定將冥王星踢出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也變成了八大行星。


在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了,剛發現的時候人們認為這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其實早在19世紀40年代科學家通過牛頓力學分析了天王星的軌道波動之後就成功地預測了海洋星的存在,19世紀末的時候有一些天文學家通過對海王星的觀察推測還有其它的行星對於天王星的軌道運行有影響,於是就有人提出了太陽系還存在第九個行星的假說。

此後的幾十年很多天文學家試圖尋找這第九大行星,可是由於技術所限一直無法拍到清晰的冥王星圖片,直到1930年才由天文學家湯博拍攝到了一張質量不佳的照片,才算是確定了這個天體的運動,於是冥王星就這樣被發現了。


冥王星的發現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被發現之後也是一直都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但是從發現之日開始,關於冥王星的爭議也是一直都不斷,一開始錯誤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認為它的質量比地球還大,但是通過近30年的觀測發現,它的質量遠遠不如地球,直徑甚至還沒有地球的衛星月球大,也因為質量比較小的緣故,冥王星也沒有衛星。

此外,冥王星的軌道也不規則,它的公轉軌道太過於接近橢圓了,同時,它的軌道還穿過了海洋星的軌道,可以說它的軌道是混沌的,而且其周圍小行星很多,不像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周圍的空間空蕩蕩的。


正因為此,冥王星顯得與太陽系的行星非常不同,所以最終也免不了被除名的命運,降級為矮行星。此後,科學家重新定義了行星的定義:一、首先作為一個行星,它需要圍繞恆星運轉;二、質量足夠大,軌道近似為球形;三、能夠清除軌道上除了衛星的其它天體。而冥王星好像除了第一個條件滿足之外其它的都不滿足,所以冥王星自然而然被踢出行星行列了,以後也不會成為行星的。


鏡像宇宙


冥王星:?????

冥王星曾經是九大行星之一,2006年就被降級成矮行星了呢(矮行星也是2006年才正式定義的)。

其實冥王星在降級之前,就有過很多爭議。它在被發現的時候,質量被估算錯了。。。。當時估算出它比地球還大,所以被列為大行星,和其他八大行星並稱。

但是後來隨著天文學的進步,發現冥王星似乎比月球還要小,15年的時候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給出的直徑數字是2370公里左右,大概只有月球的2/3。

但是也得益於天文學的進步,我們才能發現冥王星自帶的小心心~

其實冥王星被降級不完全是因為體積小這個原因。

以前天文學家沒有對行星給出過明確的嚴格的定義,後來隨著觀測技術越來越好,更多的天體被發現,其中包括很多類似冥王星的,離太陽很遙遠的天體。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冥王星算是行星,那其他被發現的這些類似冥王星的天體,要不要算行星???

於是科學家就給行星以明確的定義:

必須圍繞太陽運轉。
必須有足夠的質量產生重力,壓倒其他堅硬物體的組合力,使其呈圓球狀。
必須是其所在區域具有統治性的天體,能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他物體。

以這個標準來看,冥王星確實和其他的八大行星有所不同,它並不滿足第三點。。。。

它和所謂的“冥衛一”卡戎,更像是一個雙星系統,而不是行星與衛星的關係,這兩顆天體的質心是在兩者之外的,沒有誰繞著誰公轉一說。

左卡戎,右冥王星~

總之呢,冥王星應該是不會回到“行星”的行列了。

畢竟“矮行星”這個定義,就是圍繞著它身上的爭議而出現的呢~


不吃腸的大腸


冥王星沒有重新加入大行星行列,它只是曾經加入過九大行星,從1930年被發現後,一度位列九大行星,然而在2006年,經過國際天文學會的投票,決定把它從九大行星行列中剔除,現在冥王星只能被稱為太陽系的矮行星。

冥王星的行星命運就是這麼離奇,人們一開始在強烈的湊夠九大行星的願望中,把它列入了行星的行列,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科學新聞。但後來的觀測,發現最初對冥王星的質量以及體積的計算有誤,其實它的個頭比想象中要小的多,儘管冥王星也擁有幾顆衛星。但這不是行星的標準。

同時冥王星的軌道特徵也與其他行星明顯不同,它的性質更類似於幾大行星的衛星。冥王星的軌道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軌道平面有明顯的角度差異。

某些理論甚至認為冥王星原來是海王星的一個衛星,在某次碰撞中脫離了海王星的引力,從而在外逍遙,這種理論可以解釋冥王星非常扁圓的軌道,以及及其傾斜的自轉軸等問題。

在2006年被國際天文學會證實給出了行星的條件:必須圍繞太陽運轉;質量要足夠大;周圍要沒有相似大小或形態的天體。這樣,冥王星就不滿足以上條件了,它的體格太小,很多木星的幾個衛星都表示不服。在2006年被除名以後,冥王星就叫為矮行星了,美國2006年發射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在2015年7月飛越冥王星和它的幾個衛星,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觀測。

至於冥王星會再次成為大行星嗎,應該是沒有機會了。但它冥王星的命名,依然留在人們心中,我們還會記得它是曾經的第九大行星。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看到這個問題,答主一頭霧水,冥王星重新加入行星行列?沒有看到相關報道啊,這個問題是從何談起呢?其實這也並非空穴來風,一切都得從冥王星的身世說起。

可能有的讀者和我一樣是八零後,在小時候的課本上、百科全書裡,提到太陽系行星的時候,都是說的九大行星: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其中,第九大行星冥王星被發現於1930年,由於其是海王星以外第一個被發現的天體,天文學家根據其軌道、亮度和估算的反射率認為冥王星質量及大小均與地球相當,因此給了冥王星大行星的身份。

然而,隨著對冥王星認識的深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的質量“越來越小”,1984年算出冥王星質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到1978年只有1/500。2006年科學家最終確定冥王星質量為地球的1/459,顛覆了人們最初對冥王星大小的認識,也為冥王星脫離行星組織埋下隱患。

而真正讓冥王星掉隊的,是鬩神星的發現。科學家算得鬩神星的質量比冥王星還重27%,體積也要大一些。鬩神星和冥王星地位相似,以至於他的發現者一度認為發現了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然而好景不長,在這個區域裡越來越多的類似的行星被發現。這就尷尬了,是將這些都列為太陽系N大行星還是將冥王星除名?最終,大家都知道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上,經過投票決定將冥王星降級,並和鬩神星等天體一起稱為矮行星。

說到這可以理解了,合著冥王星被列為小行星只是因為發現的早。同時,在那次的會上重新定義了行星:一顆繞太陽運轉、有足夠的質量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固體引力,使其達到流體靜力學平衡的形狀(幾乎是球形的)、具備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能力的天體。和許多天體共享柯伊伯帶的冥王星不符合第三條,於是從2006年起太陽系又變回到了八大行星,冥王星則正是列入了新的天體系列:矮行星。

不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到了2015年,“新視野”號首次飛掠冥王星,並第一次拍攝到了冥王星的高清照片,根據這次近距離測量,國際天文學會認為過去的估算小了,於是有呼聲認為,冥王星應該重回大行星行列,為此,還有人在twitter上發起投票,呼籲恢復冥王星身份。

當然了,根據2006年的行星的定義,儘管冥王星質量被認為比以前認識的要大,但依然不符合行星的要求,而且事實上,國際天文學會也從未對冥王星進行過升級。


留白說


悟空問答裡總有一些這樣毫無根據的“最新消息”,冥王星自從2006年被開除出大行星系列,雖然有爭議,還沒有聽說過又重新歸隊的消息。

儘管時空通訊也和大家一樣,對冥王星的離隊很有些傷感。冥王星雖然有些小,甚至還沒有一些衛星大,但畢竟在太陽系行星隊伍裡當老九幾十年了,一下子還真有些捨不得。老九不能走,很多人都在呼籲。

但如果我們冷靜的瞭解一下,就知道科學界把它降為矮行星並非隨意打壓,而是有較充足的理由。主要如下幾點:

一是太小,直徑只有2278公里,而我們的月球排在衛星第五位,直徑都有3476公里;排在衛星直徑第七位的海衛一直徑2700公里。

二是冥王星本來是海王星的衛星,它的軌道與海王星有一個最佳引力點。

三是其軌道太扁,橢圓得很長,與太陽最近距離44.3億公里,最遠達到73.1億公里,軌道參數與其他8顆行星完全不同。

四是冥王星與冥衛一實際上不是主星與衛星的關係,其引力質心並沒在冥王星星體內,而是在兩顆星體外太空中某個點,實際上它們是互相圍繞著空間一個看不見的質心在旋轉,因此也可視為冥王星並沒有清空軌道,這是作為大行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2005年,科學界發現了鬩神星,其質量比冥王星還多出27%,國際天文聯合會終於下了決心,重新定義了行星概念,冥王星由此被剔出太陽系大行星行列。

經過投票,通過了行星應該符合的條件規則。主要有4點:

1、在軌道上環繞著太陽運行;2、有足夠的質量,能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剛體力,因此能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的行狀,接近圓球體;3、將鄰近軌道上的天體清除;3、未能發生核聚變。

而對矮行星則這樣定義:“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一顆不是衛星的天體如果只滿足了前兩個準則,將被分類為“矮行星”。

這樣就把冥王星請出了行星隊伍,降級成為了一個矮行星。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光聽這個綽號,就令人難受。

從此太陽系的大行星就從9顆變成了8顆。
孤獨的冥王星終於盼來了遠方來客的探望,但它又飛走了。。。


不過,古人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冥王星被開除出行星隊伍後,倒有些因禍得福,做了一個雞頭。

現在被確認的矮行星有五顆,分別為冥王星、鬩神星、穀神星、鳥神星、妊神星。

開始發現鬩神星時,認為比冥王星大了27%。

但2015年NASA派出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專門飛了數十億公里,探測了冥王星,有了許多新的發現,大大豐富了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瞭解和認識,而且還發現冥王星比原來確定的直徑要大一些,確定後的直徑為2370公里。

而鬩神星直徑為2326公里,這樣冥王星就在矮行星中險勝奪冠。

雖然冥王星最終以投票的方式被排除了行星隊伍,但科學界爭議一直未能停止。

相當一部分科學家們為冥王星打抱不平,包括NASA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的主持人艾倫·史騰,為了冥王星歸隊,還串聯了一批科學家提出修改行星定義的請願。

所以NASA派出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專門的探測冥王星和柯伊伯帶小行星,或許也是給冥王星一個安慰吧。太陽系所有的大行星都已經有人類派出的探測器光顧過,新地平線號對冥王星的探測,也使這顆在行星隊伍裡呆了76年的“老九”享受了一回待遇。

不過據科學界明確表態,冥王星迴歸行星隊伍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冥王星重新加入了行星隊伍這個流言毫無根據。

時空通訊認為,就不要再反覆折騰這個可憐的侏儒了,就讓它在矮行星隊伍中做個頭吧。

時空通訊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答案: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怎麼又重新加入到行星行列了呢?沒有

看到有關報道。

冥王星曾經是九大行星之一,但是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定義,冥王星被開除了降級為矮行星,冥王星成了柯伊伯帶第一個被發現的天體。

冥王星於1930年被克萊德·湯博鎖發現,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物質組成。冥王星體積在繞日天體中排行第九、質量排第十,目前是太陽系體積最大、質量第二的矮行星

冥王星質量和體積都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六分之一、月球體積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軌道離心率及傾角皆較高,近日點為30天文單位(44億公里),遠日點為49天文單位(74億公里)。


冥王星探索:

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成為人類首顆造訪冥王星的探測器。
2016年3月4日,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團隊最新發現冥王星的頂部也覆蓋著皚皚“白雪”。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也許有的人要疑惑了,冥王星是矮行星呀,怎麼就又成了行星了呢?實際上這個題目恰好是一個"白馬非馬論"的反證。就是說白馬是馬嗎,答案自然是白馬是馬;那麼矮行星是行星嗎,正確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當然這個結論估計會招來不少非議。

那麼,咱們接著先搞清楚什麼是行星,簡言之行星是指自身不發光,環繞恆星運轉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即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而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這樣看來,我們可以確切的說,冥王星也是行星,冥王星不僅環繞恆星太陽公轉,而且其質量也足夠的大,其形態同樣呈圓球狀,甚至冥王星還擁有自己的衛星(也有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屬於雙星天體系統)。只不過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對天體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學家又把太陽系行星天體作了細分,以體量大小和運行環境等指標,把行星劃分作大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等幾類,將原本屬於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劃入了矮行星行列。

所以,不是說冥王星又重新加入行星行列,冥王星本身就是行星,只是天文學界對行星和冥王星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的設定與進一步的歸類。


亞馬孫蝴蝶


在人們發現冥王星之後,通過研究發現,冥王星的體積和影響力遠不如天王星和海王星。於是,原本將冥王星列入大行星的天文學家對於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頗有微辭,2005年發現的小行星鬩神星質量甚至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經過長期的爭論,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在2006正式定義行星概念並將冥王星排除出行星的體系中,歸為一個新的系統——“矮行星”。


那麼,什麼是“矮行星”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行星”。在新的天文學規定中,“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一顆不是衛星的天體如果只滿足了前兩個準則,將被分類為“矮行星”。冥王星太小了,無法消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根據新的天文學發現,比冥王星大的矮行星越來越多,冥王星重新加入行星行列幾無可能了。

但人們對於這顆矮行星的感情是很重的。不少人要求恢復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如果真要這樣做,那很可能要重新修改行星的定義。至於已經重新加入,現在還沒有聽說。


雲水謠66062289



冥王星歸屬於九大行星之列還是定格為矮行星是人說了算,不是天說了算。

前期天文學界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之列是因為冥王星太小(小於月球體積和木裡的幾個衛星體積),不合乎繞日行星標準。

人的思維知識就是爭論不休,世間上事都是雙面思考,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誰是天文界主子就是誰說了算,下面的專家學者哪個還不都跟風點頭。

冥王星應當稱為第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繞日公轉,雖然月球、木星和天王星的幾個衛裡比冥王星大,畢競這幾個星球都是行星的衛星。


洞悉人生楊稼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嚇的我馬上點了進來。我以為我好像落掉了什麼重要的新聞一樣,因為我從來沒有聽說冥王星又被重新定義為行星的報道啊。


作為一個90後的農村小孩,愛好自然科學但科普書籍匱乏,在太陽系科普方面經歷了一段模稜兩可的過程:最初的各種書籍中都明確說明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這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個常識。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八大行星和九大行星的說法便同時存在了。由於先入為主,我曾經一度以為這是編書的人犯的錯誤,或者說是他們的個人看法,我還在堅定地認為太陽系就是九大行星,甚至為他們在天文上的不嚴謹而感到無語。直到更大以後才知道,原來冥王星在2006年被踢出行星的圈子了。


行星一詞由來已久,但一直到2006年,科學家們才給了行星一個明確的定義。首先必須環繞著中央恆星轉,其次必須有足夠的重力使其能夠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也就是球形,除此之外,還要能夠將其軌道附近的天體清除,最後一點,中心不能夠有核聚變發生。而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比地球的衛星——月球還要小,在冥王星附近又發現了很多和它一樣大甚至比它還大的天體,冥王星和它的衛星之間質量體積的比例也比其他行星要誇張的多。正是由於這多種因素結合下來,冥王星就被行星家族被除名了。

因此,就我瞭解到的,冥王星沒有被重新歸於行星的行列,而且將來回歸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能說,真是可惜了這個懷抱小心心的遙遠天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