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9月,南京下關白雲亭市場,山東面糊攤煎餅的中年男子。羅傑士/攝。

說到南京,也許你心中首先想到是高樓大廈。

而且不僅是南京,當你想到別的城市,也是這樣——高樓大廈。

好像城市的樣子就是高樓大廈。

不可否認,城市是由一棟棟建築組成。建築是人造的,它高過了人,人走在它腳下的路邊,人忘記了自己的渺小,卻記住了城市高大的鋼筋混凝土。

城市裡不只是一座座矗立的建築,還有人!是人建造了城市的美麗與輝煌。城市是人與建築、社會的和諧共融存在。

羅傑士沒有看見南京的高樓大廈,他在照相機的取景器後邊看見了人,看見了普通人的高大。

羅傑士先生以樸實的鏡頭語言,如話家常般娓娓道來城市裡的故事,描繪城市邊緣普通人的生活,謳歌生命的偉大。

他們都是小人物,平常老百姓,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這座城市裡,勞作、掙錢、養家,平平淡淡、無聲無息。

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也不會有人知道他們在為了誰,但是他們以自己弱小的身軀 ,構建了南京這座城市的美麗神話,甚至他們連南京人都不是。

我們不能抹煞平凡個體的渺小,隻眼見城市的高大與精彩。高大的東西都是普通人創造的,只有人才是城市的根本。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8月,南京下關三汊河,張網捕魚的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9月,南京浦口江北碼頭鐵路線,掃稻米的老婦。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10月,南京浦口區鐵路輪渡碼頭,挑水種菜的老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10月,南京浦口區浦鎮龍虎巷,做路面維修的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10月,南京下關西站江邊貨房的水果運輸工。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10月,南京高淳區高淳老街,捆紮螃蟹。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10月,南京童家巷口,售賣氣球的老人。羅傑士/攝。童家巷在玄武門地鐵站附近,與中央路交界。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12月,南京玄武區櫻駝村,拖板車的老人。羅傑士/攝。櫻駝村靠近經五立交這個地方。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1月,南京浦口區橋林街道,收麥子的老奶奶。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2月,南京棲霞區丁家莊保障房工地,尋找工作的民工。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3月,南京永寧街,一輩子從事白鐵皮生意84歲的夏師傅。羅傑士/攝。

永寧街現已消失,在下關商廈對面與熱河路平行。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9月,南京江寧區秣陵鎮鳳凰山汽車站前,打豆子的婦女。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10月,南京南站東面,拾荒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2年9月,南京棲霞區丁家莊,正在進行道路施工的師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1月,南京下關熱河路大觀天地廣場前,賣糖人的老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2月,南京浦口區浦鎮東門左所大街,推板車的老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8月,南京揚子江大道有恆碼頭附近,賣葡萄的父子倆。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8月,南京河西揚子江大道有恆碼頭附近,賣葡萄的女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3年9月,南京卡子門拆遷工地,撿拾廢舊鋼筋的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1月,南京下關果品批發市場,賣烤山芋的婦女。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1月,南京浦口點將臺附近工地,金屬探測工。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2月,南京長江大橋南岸邊,捕魚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2月,南京鐘阜路街頭,配鑰匙的老師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2月,南京江北部隊農場工地門口,值班老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2月,南京江寧區江寧街清修村,捕魚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2月,南京下關唐山路街頭,在做十字繡的女子。羅傑士/攝。

唐山路現已消失,成為現在的"世茂濱江"樓盤了。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3月,南京浦口區浦鎮琵琶巷拆遷工地,環衛工師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3月,南京浦口區浦鎮琵琶巷拆遷工地,拾荒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3月,南京山西路街頭,在花壇挖土的婦女。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3月,南京下關姜家園拆遷工地,木門窗收購夫婦。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4月,南京長江北岸邊,賣糖葫蘆的老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5月,南京江北新城,42歲的放羊牧民王師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6月,南京江北新城,放牛的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6月,南京板橋修船廠附近,賣菜歸來的婦女。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6月,南京下關金陵村乾貨市場,車上賣西瓜的老人。羅傑士/攝。乾貨市場現在已經被拆除。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6月,南京下關惠民橋工地施工圍擋,廣告安裝工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8月,南京棲霞區丁家莊保障房工地,喝水的婦女。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8月,南京棲霞區丁家莊保障房工地,巡視監理。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4年11月,南京板橋街道三山碼頭,肩扛施工鐵桶的師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5年1月,南京江寧區江寧街道清修村,宰殺年豬的父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5年2月,南京廣東路,街頭理髮師傅。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5年2月,南京儀鳳門外,售賣兒童玩具的中年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5年6月,南京江寧區東麒路,河邊拾荒婦女。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5年6月,南京浦口區浦鎮龍虎巷,鋸木男子。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6年12月,南京太平門內斯亞花園路口,早點攤。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9年5月,南京棲霞區龍潭鎮,粉刷黑橋的老人。羅傑士/攝。


鋼筋混凝土下的南京人

2019年5月,南京仙林萬達茂廣場,賣冰糖葫蘆的小販。羅傑士/攝。


微言大義

我一直在尋找南京的紀實照片,一直找不見。

1944年海達·莫理循拍攝了近千張南京的紀實照片,成為1944年的南京"清明上河圖"。在這之後既沒有人能超越她,也沒有人去模仿她,更要命的是沒人去拍南京了。

自1944年後再也沒有像海達·莫理循這樣記錄南京的照片,南京成為被中外攝影師遺忘的孤島。

羅傑士先生是一位非常低調的攝影人,認識他這麼久我竟不知道他用膠片記錄了這麼多如他一樣的南京普通人的紀實作品。

看見這麼多我一直苦苦追尋的照片著實讓我激動不已。

南京是文學之都,千年古城,它所積存的文化與歷史底蘊不能只在文字裡而應該還有影像的直觀呈現。

這就需要不同時代的南京人在大眾攝影的今天用我們的鏡頭記錄自己、記錄身邊的人、記錄你生活的這座城。

點點滴滴,滴水穿石,就是一部南京城市影像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