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因為上網課不認真,被父母訓斥。

就在父母轉身的一剎那,孩子縱身從樓上跳下,等到父母發覺時,孩子已是躺在了血泊之中。

父母捶胸頓足,哭喊著: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寫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3月10日凌晨1時許,廈門湖里區某住宅小區內發生一起故意傷害案,致一死一傷。

經查,犯罪嫌疑人因家庭矛盾,持刀捅傷其父母,致其母親當場身亡,父親受傷。

網傳,這個家庭矛盾,也是由網課作業而起。

為什麼兩個孩子,一個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懲罰父母,一個舉起利刀砍向了自己的父母呢?

有人說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網課的壓力,有人說是現在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還有人說是遊戲惹的禍,讓孩子在網絡面前,無法專心學習……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縱觀這些原因,說來說去都是孩子的錯,因為孩子不好好學習,因為孩子不能承受壓力,因為孩子玩遊戲上癮……

但甚少有父母想過:以愛之名的訓斥,暴力溝通的親子關係,會不會也可能是造成這一切的導火索呢?

小時候的孩子與父母是親密無間的,餓了、困了都有父母溫暖的懷抱。

長大了的他們,為何反鎖自己,不再向父母敞開心扉?

是孩子不理解父母,還是為人父母的我們,沒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仍然是把目光放在了關注他的吃喝拉撒上,而忽略了對其情緒的重視?

父母愛孩子,希望他身體好、學習好,將來長大工作好、家庭好,但少有父母會去關注孩子的內心,他的心還健康嗎?有沒有偏離航道?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父母可以生氣,但請好好生氣

疫情期間,自從家裡孩子開始上網課,不再是母慈子孝,而是雞飛狗跳的局面。

孩子不適應網上授課的模式,對不熟悉的老師的授課方式很難快速接受,進而學不進去。

這一連鎖反應讓孩子感到煩躁,也讓孩子的父母焦慮不安。

被焦慮支配的父母也是肉身凡胎,忍不住時也只想發洩情緒。

但是有些父母卻在生氣時用力過猛,把孩子“上不好網課”的單一現象上升到了對孩子的人格攻擊上。

“你太沒出息了,一家人都被你拖累了。”

“我和你爸當年都曾是高材生,怎麼會生出你這麼個怪胎。”

“你怎麼這麼沒用,我看到你都煩,你是老天派我弄死我的嗎?”

面對父母暴風雨般的攻擊,有些孩子嚎啕大哭,有些孩子低眼垂淚。

他們的內心裡充滿著害怕、恐懼和自責,小小的身體一時半會無法排解這麼多的負面情緒,孩子也就變得瘋狂,要麼傷人,要麼傷己。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父母,請你適時閉嘴,少說多聽吧

有人說:至於嗎,我生你養你,連說都不能說你了嗎?你一個小孩子,能有什麼大事情?

其實,讓孩子孤注一擲走向黑暗的,絕不是那句你習以為常的訓斥,而是日積月累的,如大山般壓著孩子的失望、沮喪和放棄…

孩子為什麼上不好網課,你以為他不急嗎,你幫他找原因、想辦法了嗎?

當孩子向你尋求幫助時,你給到他實質性的回應了嗎?

孩子對你發出的求救信息,你準確接收到了嗎?

在家庭的親子關係中,比起一味的說教,父母最應該做到的是,要懂得積極傾聽。

聽聽孩子的心裡話,聽聽他想要得到什麼支持,聽聽他內心對愛的呼喚。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網課形式下,我們如何做家長

建議一,父母的身教勝過言教

當父母做到以身作則,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底氣自然也就足了,有底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學習是一場需要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的長久戰役,在途中往往會遭遇不可預估的困難,使孩子和痛苦相伴。

所謂的快樂學習,不過是孩子在學會以後找到的滿足感,學習本身而言,終究是一場苦中行舟。

與其讓孩子孤身一人,父母何不做好表率,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做些同樣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而不是終日與手機相伴。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建議二,教育的真諦是關係,家庭教育更是如此

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基於和諧的關係。

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不例外,關係的建立,看似和學業無關,卻是基石。

心理學研究發現,不給孩子機會的教養方式,不允許孩子表達想法的“專制”型教養方式,往往會使孩子無法真正做自己。

在他往後的人際交往中,會比較被動,且盲從於權威,不自信等等。

只有將孩子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給予充分的平等和尊重,才能讓孩子陽光成長。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建議三,網絡學習,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去戰鬥

網絡授課,本就是前所未有的新方式,孩子沒有經驗,難免會有些著急、有些力不從心。

身為父母的我們,切不可丟一部手機、放一臺平板就了事。

要知道自律的孩子有,但高度自律的並不多,千萬不要演繹“中國式家庭教育”:

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到頭來卻只怪孩子是叛逆。

這不是在讓家長大包大攬,而是從旁觀察,當孩子可能掉隊時,想放棄時,給足他向前衝的動力。

這和父母的社會屬性和學歷的高低無關,息息相關的是父母持續的關注和信任。

一場全民網課,考驗的不止是學生,更多的是暴露了家庭教育危機

寫在最後

疫情面前,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居家不動的是身體,而不是我們的思想。

一場疫情,又何嘗不是父母和孩子建立和睦親子關係的好時機。

接納我們的孩子吧,比起訓斥,孩子更希望我們能與其共同前行,成為他成長路上的黃金搭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