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鉅額補貼帶來的流量和虧損可能使它成不了阿里、也成不了京東,反而有可能是另一個OfO小黃車。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拼多多2019財報再次鉅虧,營收301億,淨虧損70億、最新單季虧損13億,全年銷售及市場費用272億,相比2018年翻了不止一倍,主要用在補貼,不僅補消費者,連商家也一起補,Q3、Q4補貼就高達161.8億元。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拼多多萬億GMV竟然不收一分佣金,以其它平臺的5%計算,看起來這部分少賺的500億就可以填補虧損的漏洞,其實不然,因為拼多多平臺目前缺乏商家認可和用戶粘性,很多拼多多用戶純粹是因為補貼才買點小東西,如每月3.8元的省錢月卡單次補貼就可達5元,總數好幾十元,幾乎都用不完,但用一次就回本。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拼多多是靠社交模式和補貼模式刺激民眾使用拼多多APP的。最近百億補貼帶動消費,但行業競爭又如此激烈,像京東、蘇寧阿里也都相繼推出百億補貼,如果取消補貼,用戶很有可能快速流失,所以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燒錢了。但這用戶增長的速度比不上撒錢的速度,這百億補貼帶來的邊際效應在逐漸遞減拼多多的試圖通過補貼獲取用戶和收入增長的計劃遭成重挫。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電商行業真是不容易,其實國盛證券去年已發看空報告,簡直是靈魂拷問,核心內容有:1)純電商賽道到底有沒有門檻;2)物流基礎設施對電商的重要性該如何強調;3)PDD眾多低價產品如何盈利;4)補貼帶來的用戶會不會留存。在近日美股暴跌熔斷大環境下,拼多多股價下跌4.66%,市值蒸發20億美元(合約人民幣140億元),股價從歷史高位的41.85美元下降但32.5美元的低位。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有人說,這完全是在割美國韭菜餵飽中國消費者和商家,真金白銀的補,你在百億補貼下的每一單,背後都是美國韭菜的眼淚。對比本人並不認同。資本是用腳投票的,頻繁出現黑暗陷阱會傷害資本、也會傷害需要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形象,甚至被美國拿來禁止中國公司進入美國交易所和資本市場的理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也有人認為拼多多低價有益於消費者,理性思考後你也會覺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低價誤國的觀點其實也是立得住腳的:低價可以短期獲得關注或流量,但會犧牲必要的利潤,理性和有品位的消費者雖然接受低價、但不會以低價為榮,過於低價也會傷害供應鏈、傷害生態的持續創新投入能力,華為的任老爺子將要求不賺錢的低端機砍掉,不賺錢的供應鏈拿什麼錢來幫助中國製造在海外樹立高端品牌形象。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事出反常必有妖,過度低價其實有點面對類似辦理會員卡卻遇到老闆跑路的風險,你貪圖便宜和折扣辦理會員卡,卻後來發現門店轉手了、電話打過去否認開店了、微信號碼直接被拉黑了,不要以為世界很小、抬頭不見低頭見,也不要以為企業很大、沒必要為一點錢跑路的,主觀上耍陰的有、客觀上難以為繼的也有。

拼多多鉅額補貼帶來流量和虧損的商業模式還能持續嗎?可能很難!

所以,綜合企業自身、供應鏈客戶、商業生態、資本市場和消費者各方來看,過度低價與過度補貼的商業模式曾經成功過,但是別人沒有看見的是機會,每個人都看見的那可能是陷阱,過度低價可能誤國、過度低價也可能讓自己深陷而不能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