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型战舰被击沉的时候,船上很多将领选择与舰同沉?

用户5024731289364


西方舰队并不要求舰长与战舰共存亡,能逃得性命就以逃命为重,逃不了的话,可以选择与舰共存亡。东方的舰队则要求舰长与舰共存亡,这是“将不畏死,士不贪生”的表现。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不一样,因此造就了双方的战争思维不一样。在西方看来,战争不过是利益之争,舰长本来就是战争资源,白白牺牲了是一项重大损失。在东方看来,战争不仅是利益之争,更是名誉之争,名誉重于利益,更重于生命,因此舰毁之时,舰长一般选择与舰共亡。

邓世昌1849年出生于广东番禺,18岁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清末北洋水师将领,后担任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舰长。邓世昌经常对将士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也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战舰弹尽负伤,他开着战舰撞击日舰吉野号,最终战舰中弹沉海而亡,邓世昌选择与舰共亡。

萨师俊(1895年-1938年),字翼仲,是中华民国海军军官,生于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闽县的雁门萨氏家族,以中华民国海军中校军衔担任中山舰舰长。1938年10月24日,萨师俊在指挥中山舰参加武汉会战时遭到六架日机的攻击,萨师俊舰长被炸断双腿,躺在血泊中,士兵们想将舰长带离军舰,以便及时治疗。萨师俊大声道:“我还能指挥作战,你们不许这样!我舰长也,舰长必与舰共存亡。之后萨师俊继续指挥士兵们抗击日寇,最终战舰中弹沉没,萨师俊壮烈殉国。

对西方国家而言,人可以投降,但战舰一般会被自毁。1871年德国统一后,大洋舰队蓬勃发展,到一战前夕已经有前无畏型战列舰24艘、无畏型战列舰17艘,是世界第二大海军。一战德国战败后,大洋舰队英国所有,1919年大洋舰队于英国斯卡帕湾军港自沉,有8名德国海军官兵被英军登舰阻止时射杀。英国无敌舰队曾经击败过法国跟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二战时法国投降德国,法国海军将140艘战舰全部击毁自沉,法国海军既不愿意为德国服务,也不愿意投靠英国。


大秦铁鹰剑士


不是选择与舰同亡,是没有选择!这个事一句话两句话和你说不清楚,和你说个真实的事情吧,驱逐舰160爆炸不知你听说了没有,没有的话可以百度,当时此舰艇在港内码头上爆炸的,就这样几百人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很多人直接震晕落水淹死,没震晕的落水后被火烧死,在舰艇内部的人根本没机会跑出舱室就被倒灌的水淹死。火烧是因为大量燃油在水面,倒灌水是因为舰艇太重,进水压力很大。如果在一眼看不到边的海上作战,自己舰艇中弹引起自带弹药爆炸,威力可想而知!所以海军常说的几誓言:与舰艇共存亡!同生共死!同甘共苦!实际也不只是逃生不了,舰艇都没了,身边的战友都没了,还活着有啥意义?


畅翔未来16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近代以来,西方的海军并不鼓励舰长同军舰一起沉没。

这是因为培养一个合格的舰长,尤其是大型军舰舰长非常不容易,需要至少10年的磨练。

这方面,其实特别讲究引咎自杀的日本海军也是一样。

日本海军主要学习英国海军,也学习了英国人的一些传统。

比如中途岛战役惨败的时候,南云忠一就考虑同赤城号航母一同沉没。

但部下劝告他:活下来吧,还会有机会获胜的。如果自裁了,一切就总结了。

所以南云忠一没有选择自杀,一直到塞班岛战役才切腹。

但欧洲海军有自己的传统。

一般来说,海军不是陆军,通常军舰上的高级职务都是贵族担任。

以现代以前的英国海军为例,它其实叫做英国皇家海军,舰长之流多是贵族出身,普通平民除非能力非常出色,不然不太可能成为舰长。

而舰长的地位特殊。在海上,这艘军舰就是以舰长为上帝,水兵必须无条件的遵守舰长的任何命令。同时,舰长的身份在军舰上也非常尊贵。

大家有兴趣去看英国老式军舰,普通水兵往往只能睡在拥挤的吊床上,人挨着人。而舰长一定有自己的单独房间。

甚至水兵都是在集体大食堂吃饭,伙食很差。而舰长则由独自的餐厅,饮食标准很高,还配备高级红酒。

就是因为如此的地位,如果军舰被击沉,水兵们被允许跳水逃生,但舰长一般会选择自杀或者同军舰一起沉没。

原因很简单,军舰就是他的岗位,舰长必须守住自己的岗位。

况且,以如果一个海军的传统如此,人家都死了,你不死,当然会被当做的胆小鬼,在军队根本就无法立足。

大家记得泰坦尼克号的船主吗?他选择上救生船 逃生,被骂的狗血喷头。

尤其是自身决策又有一定失误的舰长,比如在指挥机动中没有搞好,导致军舰连续中炮之内,舰长活下来也可能会很惨,还是自杀比较好。

不过,现代战争,尤其是美国海军、苏联海军这些并没有太多传统的海军,往往更为实际。

就像上面说到的那样,舰长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所以多鼓励舰长要努力求生。


萨沙


我是冬雨AK,说下看法。这是海军独有的传统,并没有硬性要求,主要是因为荣誉尊严和责任,形成的一种不成文的传统,据统计,世界上所有沉没的战舰,80%以上的舰长都会选择与舰同沉!包括一些民用轮船,例如泰坦尼克号的船长

据我说知,此项传统形成于中世纪大航海时代,当时战舰为大型风帆战舰,远航是一项风险极高的行动,船长在舰上拥有无上的权威,几乎相当于流动国土上的国王,当“王国”覆灭,“国王”自然要选择共存亡

到了近现代,这项传统被保留下来,尤其是英国海军,日德兰海战中被击沉的英舰舰长都选择了与舰同沉,而师从英国皇家海军的北洋舰队也继承了这项传统,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 黄建勋 林永生 林履中都与舰共沉,而刘步蟾则是炸沉定远舰后服毒自杀!

首先是荣誉感,在传统海军眼里,能做到舰长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它代表着国家对自己无上的信任和嘉奖,现在战舰在自己手里沉没,感觉愧对国家,自然会选择与战舰一起沉没。

其次是责任,上面说了,战舰是流动的国土,舰长等同于这篇国土的国王,舰员等于是自己的家人,当战舰沉没,抛弃那些战死在船上的舰员逃生,在舰长看来是可耻的,是不负责任的

现代这项传统在一些国家仍然保留,但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军都不提倡,毕竟培养出一名舰长,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一般要求舰长在保证船员安全撤离后,最后一个撤离即可

(不当之处请指正)


冬雨AK


因为跑不了。

茫茫大海,战舰被击沉,要么落水,你变成“落水狗”,对于平时高高在上的舰长来说,天大的侮辱。在大海中落水,漂几天没有淡水,你生还的几率几乎是零。要么放几条救生艇。你能跑到哪去?救生艇能跑得过敌方军舰吗?一发炮弹过去你连渣都不剩。还留下个弃舰逃跑的骂名。

那就跟战舰一起沉没吧!最起码,在阳间留得一个美名。到阴间,老子还是一舰之长。


烈焰炙烤


这个说法仅限于二战!这是因为害怕逃走被俘虏之后会被当成叛国者,然后自己身败名裂,家属被当成逆贼处置掉(即便没有被处置也会受到相应的牵连)。一般来说,大型战舰的将领都是比较大的官,比如以前英国皇家橡树战列舰(被德国潜艇击沉),就是海军舰队的旗舰,皇家橡树战列舰上有英国海军舰队的总司令,而最小的驱逐舰也有团级干部的待遇,这对于敌国来说可是条大鱼。

其次,不管什么时候大型战舰上面的救生艇都是不够的(大约只能供应3分之1的人逃生),这意味着其他3分之2的人都只能选择跳海逃生(穿救生衣)或者喂鲨鱼。而在这个时候,所有士兵都想着自己活,谁管你是个将军。所以做将军的此时要有自知之明,抢不过人家倒不如落个好名声。


优己


知道什么是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1940年以后没人干这种傻事了。



阿二哥13


因为别的舰长都和船一起沉了,你要是不这样干,活着回去以后会一辈子处于被人嘲笑,羞辱的境地,所以,为了做给活人看,为了不被别人说三道四,为了面子……只有与船同沉,临死的时候还必须特有绅士风度的向大家挥手告别,意思就是告诉你们,他妈的老子和船一起挂了,你们回去别忘了给老子吹牛逼!


子非9890


这就是致远号,邓世昌为什么在最后拼死一状的原因?否则它也会随着自己的战舰沉入海底,无论是飞机的机长还是船的船长,在发生海难空难的时候,他们都不会首先离开自己的飞机或舰船,所有的人都离开后,他们才有可能离开,有的人不会离开,会和自己的老伙计一起沉入海底,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贵族精神


锁定目标


这是一个舰长最后的尊严,如果自己的战舰被敌方击沉了,能回来也是一辈子内疚,活着也没意思。再一个战争中如果是从水面以上攻击舰船都是以舰桥(驾驶台)为十字心,被击中后舰长很难存活。

现在民船的船长不会与船共存亡,毕竟不是战争,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安全事故把命搭上,再说有关方面还等着他进行事故调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