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細節

在霍金,李敖離世的時候,我曾經感慨倔強的大師也敵不過時間的召喚。目前疫情持續,我又重讀二位大師的經典。霍大師只讀過他的一本科普讀物《時間簡史》,淺顯易懂,等我家孩兒能獨立閱讀了,一定推薦她作為啟蒙書讀讀。李大師據說著作很多,但大多被禁。除了他的一些電視節目外,僅讀過一本小說——《北京法源寺》。不過就這一本小說就顯出了為什麼大師是大師。李敖愛罵人這是一個常識,很多年前在電視節目裡他就罵天罵地。但真做起學問來,確實狠下功夫。《北京法源寺》這本小說大約十年前讀的,之所以讀這麼一本書,因為李大師當時在一檔節目中吹噓他寫這本書前從來沒有去過法源寺,但在臺北做了大量的案頭研究,以至於他描寫的細節就如他仔細參觀過法源寺一般。後來法源寺管理方邀請他去參觀法源寺,特地介紹了這兒有兩棵樹,那兒有什麼陳設,就如他書裡所描繪一般。為此李大師頗為得意:我是認真研究了大量關於法源寺的古籍才動手寫的小說。參觀末了甚至還指導法源寺方有關歷史的考據。這就是大師的境界——讀萬卷書如行萬里路,而且是深刻的鑽研,不是泛泛而讀。

時間的細節


人對時間的體悟都來自於細節,沒有細節就像行路過程中失去了座標,很容易在時光中迷茫。我對時間細節的感知大多與味覺有關。小的時候幾乎沒吃過羊肉,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對羊肉是牴觸的。二十幾歲時,突然對羊肉非常偏愛,涮、烤、清燉、紅燒、黃燜、爆炒各種喜好不厭其煩的來回循環。直到有一次在一家小飯館嚐到一道非常家常的“蔥爆羊肉”,驚為天人。蔥香和細嫩羔羊肉的配合如此恰當,每一口都飽含焦香、蔥香、脂香、鹹鮮。從此對這道菜著了魔,逢局必點。但非常遺憾,越是家常越顯烹飪功夫,一年中能吃到滿意的不過一兩回而已。心有不甘,開始自己嘗試炒制這道菜。十年多的時間,選料從章丘、河南到新疆的各種大蔥,山羊肉,哈薩克羊肉、雜交杜薩羊肉、甚至冰碴駒驪都做了無數次的嘗試。竟然沒有一次滿意的,沒有一次!我時常反思食材的來源、搭配,用料的順序,烹飪的時間,還為此經常請教一些這道菜做的比較好的飯館師傅,一直沒有找到原因。這差不多成為我這近十多年來的一個小小心病。

時間的細節


去年偶爾和有專業廚師證的非廚師弟弟閒聊,說起這檔子心事兒。專業人士的素質就體現出來了。聽完他幾乎不假思索的說“火候不對”!我挺懵的,“火候”這是庖廚的基本道理,也是最模凌兩可的東西。他笑笑說,你在家裡炒這道菜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火候”?我問為什麼?“因為家裡的灶火力太小,飯館都是猛火灶,這道菜需要短時間爆炒出蔥的焦香味,又不能把蔥炒蔫,羊肉更需要快速鎖住水分,外焦裡嫩。所以一定需要猛火快炒。家裡的鍋具、普通天然氣灶的火力都達不到要求”。我也算是烹飪經驗較為豐富的小玩家,頓時大悟。我從沒用餐館的灶炒過菜,所以永遠不會從那種特別強勁的“火力”上面去理解“火候”。以為將家裡的灶調到最大,就是“大火爆炒”了,其實那連“爆炒”的邊都還沒捱上呢。這番對話後,我非常失落,糾結了十餘年,是因為我在這個“烹飪”領域眼界太窄,沒見過的東西太多。雖然也虛心求教,但別人以為你理解了,你也以為你理解了,其實基礎工具都沒搞對,理解了也是表面的東西。弄明白了這事兒,我自己買蔥買肉,專門找了家小飯館,體驗了下“猛火爆炒”的“蔥爆羊肉”。果然工具對了,技術不是問題,自己做的菜非常滿意。

細節,一糾結就恍惚了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