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張作霖作為民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在東北地區享有很大的聲譽。不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下,張作霖賴以生存的東北地區,一直處在日、俄兩國的“包圍”之下,但是由於日俄兩國總是衝突不斷,所以這也使得張作霖得以在夾縫之間求得生存。

通過在與日俄之間的斡旋,憑藉東北地區廣袤無垠的土地、豐富的礦產和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得張作霖政權得以很好的生存和發展,從而促使東北在某種程度上處於一種獨立的地位。

有人說,在當時的東北,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國中之國”。不過,想要使得自己的政權能有長久穩定的發展下去,張作霖就必須要做足相應的準備,而最好的準備就是要大力發展東北的經濟。

為此,張作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開始對東北進行建設,並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

那麼,張作霖都做了哪些建設呢?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第一、大力發展農業經濟

在張作霖統治時期,東北大量肥沃的荒地得到開墾,各種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被引入了東北,並得到了很好的推廣,這促使了各類農產品的產量不斷增加。相比於前期來說,東北地區的經濟已經實現了區域化、專業化和商業化的發展。特別是通過對大豆作物的種植和銷售,更是進一步地促進了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為該地區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時期,東北地區還實行了“移民墾荒”政策,對國有的土地,實行了大規模的開墾處理,並且還以積極的土地丈量方式進行開墾工作。

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導致了大量以特權佔據廣闊土地的階層的出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方式,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在1922年的時候,張作霖就佔有遼寧以西的土地共計2800餘里。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1930年底,東北地區的人口從1850年的不到三百萬上升到了三千萬,足足提升了十倍之多。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其中,耕地面積從1909年的一億畝增加到了2.7億畝。東北地區的高粱和大豆等特色經濟作物,無論是從種植面積還是從數量上來說都非常之多。

而之所以能實現如此高的突破,主要還是在種植技術上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原本東北地區所採用的都是田埂做法,張作霖時期主要採用的是以大豆為中心的合理輪作的生物養地技術。其耕種技術也由原來的傳統耕種工具變成了機械化農具。

此外,還大力改良農作物的品種。張作霖為此還創辦了各種農業科研場所,以提高經濟作物的種植。

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在張作霖等人的努力下,得以飛速發展,同時也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第二、大力發展交通運輸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張作霖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除了要提高東北的農業生產水平以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進行交通運輸的發展。

以下內容為付費內容

但是相對於發展農業經濟來說,交通運輸的發展確實要困難一些,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需要很多的資金才能運轉下去,其次就是日俄兩國的干預。不過,張作霖此時決心已定,交通運輸的建設勢在必行,至於日俄會不會干預或者是如何幹預,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這畢竟是中國的土地,怎樣發展應該由中國人說了算。

為此,張作霖在沒有過多經費的情況下,毅然選擇以借錢貸款等多種方式來大力建設鐵路設施,以此來實現鐵路的自我掌控,尤其是在大部分鐵路權利都是由外國人掌控的情況下進行的。雖然阻力很大,但是張作霖並未就此屈服,相反,他建設鐵路交通的決心非常之強烈。

張作霖通過建設交通運輸線來發展東北的經濟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交通的便利化,從而很好地為東北地區的商品運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當然了,張作霖建設鐵路除了能夠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出於對軍事上的考慮。

我們知道,在張作霖統治東北地區之前,東北鐵路的借款權和修築權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日、俄、英手中,中國人基本上沒有一條自己的鐵路。在這樣尷尬的情況下,對於軍事實力發展極快的張作霖來說自然是不可行的,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日本等國的制約,在軍事上的制約則更加明顯。

為此,張作霖便開始採用貸款和合辦的方式陸陸續續修建了五條鐵路線,緊接著便成立了東北交通委員會,並制定開展了包圍滿鐵的東北鐵路網工程。

按照張作霖制定的計劃,要在十五年內建設超過一萬公里的東西鐵路幹線。截止到1930年,張作霖建設的鐵路主幹線總共有五條,分別為奉海、吉海,呼海、齊昂和齊泰;其中支線若干條,路線總計有1521.7公里,投資金額超過8000萬大洋,佔到全國鐵路總廠的10%以上。

雖然說張作霖修建鐵路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但是這其中也有一定的愛國情懷在裡面。這些鐵路在服務於張作霖的軍事統治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僅如此,這也為日後東北近代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第三、大力發展近代工業

在1916年到1928年這段時期裡,是張作霖執政東北的主要時期,同時也是東北近代工業發展迅速、規模擴張最快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時期裡,日本人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不斷支持張作霖進行擴張,促使其能夠稱霸中原,同時也能讓日本人自身獲得更多的利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的影響下,東北地區的近代工業發展方向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張作霖統治時期,為了能夠實現軍事擴張和稱霸中原的準備,張作霖開始重用各行各業的人才來發展金融產業,倡導實業,建立了一些軍火、礦業等公司。使得東北由傳統的手工業轉向了近代製造業,新興產業不斷得到發展。

不過,金融產業在發展的時候由於沒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上奉系軍閥們憑藉自己的權力大肆斂財,致使金融產業變得混亂,其中以貨幣的發行混亂和數量眾多為主要特點。但是,貨幣數量多,種類雜帶來的最終結果便是造成貨幣的貶值和金融行業的混亂。

比如在1917年的時候,奉票與日本金票在價值上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在1920年的時候,奉票價值劇增,54元的奉票就能兌換100元的日本金票。但是隨著白銀價格在世界金融市場中的價格不斷下跌,奉票的價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到了1928年的時候,234.5元的奉票才能兌換100元日本金票。

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張作霖採取了3條措施,連日本人都歎為觀止

為了穩定奉票的價值,張作霖多次向朝鮮銀行借了六百多萬元來穩定東北地區的金融,同時在另一面也開始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他處決了興業銀行的副經理劉鳴岐等五人,通過武力方式來管制奸商。在接下來的不同時間裡,張作霖皆採取了不同的措施來穩定東北地區的金融狀況。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都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不過從客觀上來說,張作霖此舉還是穩定了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

綜上便是我們對張作霖為了實現穩定的統治所實施的三項改革措施。其實總的來說,雖然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它還是對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取到了很大作用。這也是日本人佩服和懼怕張作霖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