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已經淪陷,東南亞疫情急劇攀升,經濟重創,樓市寒冬來了嗎?

嘉顏66


疫情過後,從國家層面來講,重要任務就是拉動經濟,房地產依然是最有效的辦法之一,能帶動幾十個行業增長


你比從前快樂2016


歐洲疫情淪陷,經濟收到重創,樓市會不會遇寒冬。

我認為疫情在國內已經控制在了可控的範圍內,為了控制疫情。經濟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犧牲,那麼樓市後續怎麼走,我個人認為政府會穩定房價,房子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在一線城市的樓市來說下跌的可能性很小,在三四線城市,因為疫情導致資金回籠困難,一邊還要還貸款,可能會有很多的房企撐不下去,因此樓價可能會有小幅回落。

疫情雖然造成了影響,但越是這個敏感的時候,越要控制好經濟,政府也會努力把影響降到最低,房價大起大落對經濟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水手我在一直在


大家好,我是勇談。此次疫情已經步入第二個階段,全球爆發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根據今天的新聞顯示“境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中國”累計已經確診已經達到86435例。可以說此次疫情在國外沒有進行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以更加迅速的態勢讓歐洲淪陷,東南亞等各國也無法倖免。在此次疫情下,經濟重創是必然,那麼對於樓市來說有那些影響?從觀察來看,國內樓市最困難的時期即將過去,如果非得說有影響的話,恐怕是會影響國內房企的一些國際融資。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此次疫情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巨大,房地產行業融資受到影響是最關鍵的一點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房地產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融資的行業。尤其是國內的這些房企巨頭,除去國內融資外,國際融資也是他們經常獲取資本的渠道。過去在國內資本有限或者說國內融資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包括萬達、萬科、碧桂園等房企都會有大量的海外發債。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公佈數據的國內房企海外債到期債務高達6244億元。足以見得,國內房企對於海外資本的青睞度有多高。


“疫情之下,無一倖免”,抗擊疫情所需要的物資、財力是很難想象的,在一段時間內不少抗擊疫情的國家都會面臨物資緊缺,甚至資金緊張的局面,依靠央行發債能夠維持多久?這個時候資本更多的考慮是如何明哲保身而不是投資收益。疫情最嚴重的歐美國家,沒有人會關注投資收益,自然我國國內企業融資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美股連續暴跌其實就說明了一點“生命面前,財富都是其次的”。

我國樓市從來沒有經歷過所謂“寒冬”,把“糾錯改偏”理解為寒冬來臨是誇大其詞的

如何理解“寒冬”?這個很關鍵,如果把過去的20多年的不正常房價上漲理解為正常,其實就是有點想當然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經濟寒冬的起碼標誌就是增速下降,行業利潤明顯下降或投資額、銷售額明顯下降。如果說習慣於過去的春夏而忽略了秋冬就理解為寒冬的話,個人覺得是有失偏頗的。幾點愚見:

第一、從數據來看房地產行業並沒有到寒冬,起碼銷售額和銷售面積並沒有明顯波動。根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194億元,比上年增長9.9%;商品房銷售面積17155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商品房銷售額159725億元,增長6.5%;也就是說除去銷售面積微降外,無論是投資額還是銷售額2019年房企都還是維持一定幅度的上漲。寒冬的標誌之一“投資額和銷售額明顯下降”並沒有明顯下降,那麼我們經常說房地產“寒冬”是不是合適呢?


第二、之所以有不少業內人士高呼“樓市寒冬”只不過是2019年我們採取了一些“糾錯”的措施而已。從1994年商品房制度開始全國普及開始到2018年,我國對於房地產的資本、資源等傾斜遠遠大於其他行業。這也導致了房地產行業成為僅次於金融、互聯網的第三大賺錢行業,超過30%的毛利是過去20多年我們偏向房地產行業的結果。2019年我們房產調控從供需端向融資端轉移後,就有不少業內專家來“訴苦”這就是典型的強盜邏輯。

此次疫情對於傳統行業,包括餐飲、零售和服務類行業的打擊要遠遠大於房地產,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寒冬”

相比於各地早已經出臺的幫扶房企的措施來說,包括餐飲、零售和服務類行業如今基本是屬於“自身自滅”的狀態。沒有銀行貸款,銀行延期,銀行低息貸款等,不少餐飲、零售和服務類行業(主要是個體戶)基本都是靠“死撐”過日子的。已經連續2個月沒有現金流,加上各種固定成本開支,不少個體戶已經支撐不下去了。作為市場經濟做末端的“毛細血管”,個體戶的生存困難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型企業甚至大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因此這裡提出一點愚見:

鼓勵並引導個體戶積極復工,引導居民逐步恢復正常生活消費秩序很重要。國內疫情目前已經到了尾聲,除去武漢地區有一級防控的需要外,全國其他地區只需要做好“輸入性病例”防控即可。在連續20多天沒有新增病例的情況下,國內絕大多數地區可以著手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了。

綜上,在此次疫情背景下歐美國家已經相繼淪陷,東南亞疫情急劇攀升而國內疫情戰役基本結束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抓住機會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在此次疫情中我們經過“全民抗戰”取得了絕對勝利,我們更應該把這場勝利延伸到經濟建設中來。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樓價下跌已成定局,不管國家怎樣出臺政策扶持房地產企業,都不能阻擋房價進一步下跌,中小企業集體倒閉,大量下崗職工,大學生無法就業,老百姓兜裡沒錢,炒房團也不會在經濟蕭條時候出手,這些因素導致無人買房。



爽易


疫情影響各行各業,樓市從業者也有影響,比如房地產聯繫著建築行業,水泥、沙石、鋼鐵、玻璃、工程製造、運輸行業,務工人員等,帶來地方效益,增加土地財政,增加城市開發熱度。

所以,樓市暫時會有影響,但疫情結束後,價格和需求相對穩定,個人認為,短期內的曲線應該是短期促銷力度大、價格微降,然後疫情後促銷力度從大到小趨於穩定,價格迴歸略漲。


還是那個徒步者


3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下稱《決定》)指出,在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賦予省級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

《決定》主要為兩方面:一是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二是試點將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和國務院批准土地徵收審批事項委託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根據《決定》,首批試點省份為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重慶等八個省市,試點期限1年,具體實施方案由試點省份人民政府制訂並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同時,國務院將建立健全省級人民政府用地審批工作評價機制,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土地管理水平綜合評估結果,對試點省份進行動態調整,對連續排名靠後或考核不合格的試點省份,國務院將收回委託。

“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讓更多的投資項目能找得到地,帶動經濟發展。”一位地方住建系統人士透露,該決定給予了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權,最直接的影響是地方政府用地更加方便、高效,不受原先國務院土地規模、土地指標的約束,有利於拉動重大項目的投資。

該人士解釋,以前重大項目若涉及到基本農田,比如高鐵類線性工程剛好路過一點點基本農田,或是地方建設配套設施的地點在基本農田,必須層層上報國務院審批通過後才能動工,建設項目的工期因此拖後。該決定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建設項目開工施工的速度,利好投資,“是一個特別大的利好消息”。

上述住建系統人士也提醒,具體實施方案由試點省份人民政府制訂並報自然資源部備案,目前各地具體改革的細則仍不清晰,如用地是否需要考慮佔補平衡,即用一畝建設用地需要補一畝耕地,在試點城市內是否可以省內跨地區調動等。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一位人士認為,國務院放開一些發展權,接下來考驗著地方實踐在一直受控制的底線邊緣能發揮出怎樣的創造力,具體還需要看合併職能的自然資源系統編制規劃的細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衛民認為,試點省份均是城鎮化率較靠前的城市,這類城市對土地用地比例結構性調整比其他城市更為迫切。這類城市的城鄉二元結構在逐漸縮小,發展較為均等化,國務院將用地計劃、用地結構下放到省一級,有利於突出這類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

對於《決定》能產生的直接影響,劉衛民認為,原本用地結構,特別是農業用地轉建設用地由全國統一規劃,《決定》是國家加快農村集體土地入市的體現,有利於加快農村集體用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

3月7日農業農村部表示,2020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在31個省份全面推開,全部試點任務將於2021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

3月11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政策與改革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提出,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已有的15個整省試點省份要做好檢查驗收,非整省試點省份要全面推開改革,力爭改革覆蓋面擴大到所有涉農縣(市、區),將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現改革試點省級全覆蓋。


簡單傳奇


房地產商和銀行不想降,政府不讓降,炒房客還希望漲,各種原料漲,只有苦逼的剛需巴不得大降,能降得了嗎?暫時不可能降。


王曉東6581


這波疫情,全球重災,無一倖免,不僅樓市,各行各業皆衰會退十年以上,經濟像是連環扣,一環接一環,二年內容樂觀。


查理II世


樓市是中國的,與其他國家有啥關係?中國人有的是錢[大笑]


夜色下的海


買房置地是我國人的老傳統,也是害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