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歲孩子發脾氣就會想扔東西?該怎樣教導孩子?

用戶1464192376245885


答:帶孩子去撿起來!

1、要培養孩子愛護玩具🪀帶他撿起來、洗乾淨,擦乾後,小心翼翼放回原處。

2、三次一來,孩子就會習慣。


綏格格


您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定在心裡要糾正一個固有的觀念,就是發脾氣是不好的,不能隨便發脾氣。

在我們和我們之前的幾代人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較傳統的教育方式,我們會被告知:要學會聽大人的話,不能隨便哭鬧發脾氣,否則還可能會捱罵甚至捱打。

在這樣的觀念中,我們心中都會有不少積壓下來的情緒得不到釋放,當我們遇到孩子耍脾氣的時候就會尤其觸碰到我們的那個憤怒的按鈕。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從小我就是一個乖乖女,一直特別聽話,所以每次看到兒子鬧騰的時候,心中就會萬馬奔騰,忍不住想朝他發洩回去。

畢竟人都是有情緒的,情緒本身也都是沒有好與壞之分的。當孩子憤怒甚至扔東西的時候!首先我們第一步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帶著情緒去溝通解決,那樣一定會兩敗俱傷。

首先保證自己是平和的心態,接著可以做共情,這個年齡的孩子多數應該還表達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說出他們的感受,比如,寶寶,我看到哥哥不讓你玩兒他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很難過是嗎?

這個時候可以同時用手撫摸他的頭和後背,並指著他的心臟的位置,說出他內心的感受,這樣是給孩子的情緒命名和配對,讓他自己去感受那個感受,並逐漸清晰那些情緒是什麼,自己究竟怎麼了?

接著,孩子可能會哭得更厲害,告訴他,如果生氣就生氣一會兒,想哭就哭一會兒吧,我在這裡陪著你,你很安全。

如果孩子扔的是不能摔的東西,就請輕輕的拿過來,可以給他哪一個毛絨玩具,或者沙發墊,枕頭這樣的東西,告訴他,你可以打一下他,或者跺跺腳,這樣心裡會舒服一點。這是告訴孩子正確的發洩情緒的方式。

當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是被理解,接受和允許的,內心的情緒就不會積壓,會從心裡流淌出來,這個特別特別重要,我們做的這個過程就叫做“傾聽情緒”,長期得到傾聽的孩子,會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得到更強大的內心力量,長大後也更願意去傾聽別人的情緒,一般不會做出比較偏激的行為。

在這裡,我還是要推薦那本被我無數次推薦的書-《傾聽孩子》,對我啟發和幫助特別多,希望也可以給到您收穫。

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一枚有墨香的書籤”,感謝關注,見證成長。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一,打感情牌。告訴他,這個東西摔了它會疼,就像寶寶摔倒了是不是會痛、會哭呢?所以這個東東也會痛哦。

二,講道理。孩子摔東西,其實就是變相的情感宣洩,只是在成人的世界裡,摔東西的行為不正確,你要了解他因為什麼原因摔東西?比如沒有得到另一樣東西摔了這一樣,你要握住他的手,蹲下來,或者抱起他,感同身受的問他“媽媽覺得你應該是想得到別的,但是媽媽沒有及時給你,所以摔了東西,對嗎?”首先是理解他,然後再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想得到另一樣東西,但是你得等媽媽拿過來給你,對不對?”

三,糾正行為。說要語言上的,然後你撿起東西,放起來,告訴他,如果你不想要的東西,請遞給媽媽,好嗎?這個時候摸摸他的頭,給予他鼓勵的眼神,充滿愛意的眼神。

四,強化。一兩次肯定是糾正不過來的,每一次你要耐心努力的真正體會他、告知他、自己撿起做到,反反覆覆做。

五,體會。孩子的感情世界很簡單,沒有對錯,他不認為扔東西就是錯的,所以你也沒必要慌張覺得他犯錯了,他只是用他的方式告訴你他的不滿情緒,及時安撫,及時介入處理,他的安全感爆棚了,就會像個聰明的小精靈一樣,懂得正確的行為是那些。



線上好課推薦


哇偶!似乎看見了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想要控制萬物,為我獨尊的古怪想法。但是寶寶又痛苦的發現自己的意願有時很難達成。大人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又表達不出來,於是寶寶的暴脾氣就要發作了,就出現了摔東西,打人,咬人等行為。

我在工作中曾經就遇到過幾個愛摔東西的孩子,在經過仔細的調查瞭解之後,發現了一個恐怖的問題。那就是有近乎一半的孩子屬於單親家庭,而且有的家庭存在暴力甚至暴力傾向的情況。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就學會了以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家長也不要害怕,這畢竟只是個案。

只是感覺有必要提醒家長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孩子帶進“溝裡”。

1.寶寶摔東西時,大人要保持冷靜,以免孩子過分關注此行為。

2.不訓斥,不說教,因為這是孩子的困擾,孩子也是受害者。

3.帶孩子冷靜後,與寶寶談心,瞭解原因,引導寶寶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情況下排解不良情緒。

4.大人以身作則,保持穩定情緒。

5.反思自己有沒有做孩子的壞榜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意見歡迎留言。(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小米粒兒育兒


孩子一生氣就愛扔東西,一發不可收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情緒也特別容易受到孩子的影響,做出同樣過激的行為。

不僅沒能平復孩子的脾氣,而且往往反而與孩子站成了“對立面”。給親子關係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下面,我們來看下這位網友家長的反饋:

@兔子鶯:孩子這幾天特別不順溜,我覺的我的耐心已經到了人生巔峰,馬上就要發狂了……發脾氣摔東西抓人一高興過了就抓,要吃零食不達目的不罷休……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大體上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跟著怒髮衝冠。可這樣,通常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能被理解,情緒不允許被髮洩。

寶寶鬧脾氣、摔東西,是該讓他發洩?還是防止他生氣?

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給他一個宣洩情緒的空間和機會其實是很重要的。防止或者說是立馬制止孩子,不讓他生氣,這其實是很難實現的一件事情。適當的讓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才是最好的方式。

【情景一】

家長:“不許發脾氣,不準扔東西”!

孩子:(依舊很生氣)繼續扔東西

【情景二】

家長:“你發脾氣為什麼要扔這個東西,是不喜歡它嗎”?

孩子:“我不是不喜歡它,但是它剛把我拌倒了”。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如果是用第一種言語,命令式的讓孩子停止扔東西的行為,可這根本沒有效果。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更強的牴觸心理,進而變本加厲。

後者採用詢問的方式

孩子則極有可能平復下來並且告知我們他生氣扔東西的原因這樣的話當我們清楚了其中的緣由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景一】

家長:“不許扔東西,再扔看我不揍你”!

孩子:(有些害怕了)不再扔東西,可下一次,還是依然用用這種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情景二】

家長:“爸爸媽媽允許你發脾氣,但是不能用扔東西的方式發洩,這個東西沒有錯,對不對?我們該換種方式發洩”。

孩子:停下了扔東西的行為,下次生氣的時候,也不會再扔東西了。

前者採用“脅迫式”的言語,雖然能讓孩子此刻停下自己扔東西的衝動行為。但是,“治標不治本”,孩子沒有從根本上明白髮脾氣不能扔東西的原因,所以下一次還是會出現這種錯誤的舉動;

後者是先理解孩子的情緒並且允許他發洩再教育和引導孩子採用恰當的方式來化解自己內心的消極

讓孩子意識到“暴力”性的扔東西不是宣洩情緒唯一的最好的方式



為什麼孩子在有負面情緒時不願意好好溝通,而是要用扔東西這種極端的方法宣洩?

這一點是每一個家長都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其實往往不是孩子願意消極的對待事情,而是他們沒有找到更好的方式。因此在這種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引導。

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發洩不良情緒?

小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宣洩。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有時在氣頭上,行為也會很不理智。

所以,孩子鬧脾氣時砸東西,這種不良情緒是需要被理解的。不過,扔東西這一不恰當的舉動是得糾正過來的。

💕 馬上讓孩子脫離“負面”的環境

孩子發脾氣了、開始砸東西了,家長先不要慌,更加不要生氣。應該當機立斷,把孩子帶離這個“負面”的環境,不要讓他繼續不聽使喚的砸東西。

讓孩子獨立冷靜一小會,等到他情緒平復了,家長再靠近孩子,融入他的“世界”。想辦法讓他把自己生氣的原因說出來,進而教會孩子用溝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不是砸東西。



💕 用溫和的舉動去引導孩子反省自己

生氣了就砸東西,這明顯不是一種好習慣。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應該這樣去做。所以說,讓孩子反省,並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是很關鍵的。

當孩子情緒稍微調整過來後,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抱抱孩子,讓他感覺自己的心情被理解。然後,瞭解清楚孩子生氣的原因,並和他討論下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既能有效的讓孩子反省自己,又可以讓他養成合理釋放情緒的好習慣。



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發脾氣是被允許的。但是,生氣時正確的宣洩能夠被接受,而摔東西的不良行為是不能被大家認同的,他以後即使發再大的脾氣,也就知道哪些行為可以做,能夠採用正確的方式宣洩情緒了。


【賢思媽媽有話說】

我是一位新晉寶媽,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和知識。如果大家喜愛,歡迎點贊、收藏、轉發和關注。我是賢思媽媽,與大家一同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


賢思媽媽


一歲的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在他們頭腦當中,不存在對與錯,且並沒有形成思想道德觀念。他們的任何做法都是感性的,而非經過大腦深思熟慮的理性認識。他們餓了就要吃,吃不到就要哭,自己沒有的東西別人有就要動手搶。此時的孩子,雖然是人,但更多的帶了一些動物的原始特性。

在常人看來,發脾氣,扔東西,顯然是錯誤的。但是,現實中,他們是發育不成熟的孩子,更是正在發育成長中的孩子,我們不能用成人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孩子的對與錯。因此,對待孩子的這種做法,大人們一定要心態平和,用孩子能夠懂得的方式讓他知道這種做法不正確。孩子即使一時不能明白,大人也不要急於求成。可以在孩子今後發展的過程當中,抓住適當的時機,逐步使孩子認識到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慢慢的讓孩子形成是非觀念,進一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圖片來自於互聯網)


芳華校園


一歲的孩子言語能力有限,所以在有情緒的時候,選擇扔東西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


想要一歲的孩子不亂髮脾氣,不亂扔東西,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第一,家長要做好榜樣,

在遇到不開心,或者憤怒的事情的時候,用平和的語言表達出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發脾氣,或者丟東西。


第二,要注意家裡是否有其他人有隨手扔的習慣?

比如,寶寶丟在地上的玩具,你要求寶寶撿起放到箱子裡,你可以試試用腳踢踢那件玩具,嘴裡說:寶寶,把玩具放箱子裡去吧。

80%的概率是寶寶看看你,然後同樣用腳踢踢那件玩具,而完全沒有注意到你說的話。而如果你是蹲下身子,一邊說的同時把玩具撿起來放到箱子裡,你將看到寶寶會學著把剩下其他的玩具撿起,言傳不如身教就是這個意思,要知道這個年齡的寶寶具備超強的模仿力和記憶力。


第三,寶寶剛開始扔東西那會兒你給出的是什麼反應?

開心的笑著?還是認真地糾正?如果前面一直是笑著誇獎寶寶,他會記著,並把你的笑臉當成鼓勵,也就是下一次行為的動力。

寶寶會在丟完東西后抬頭看你的回應,記住,如果他的行為是不對的,不要因為好玩而給予鼓勵的笑臉。家裡人都要注意,尤其是每天陪伴寶寶最多的人。


第四,情緒的發洩。

這麼大的孩子,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但會有短時間的厭煩,比如某一個玩具玩膩了,或者超出他的能力範圍的時候,他會扔掉。

平時陪寶寶玩的時候,要儘可能嘗試新的玩法保持新鮮感,超出他能力範圍的時候,要減化玩具的內容。


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謝謝~


隨時隨地父母學堂


寶寶在一歲多時摔東西是一種好奇心理,覺得摔東西好玩,聲音新鮮或好聽,是一種本能性的心理作用。想聽聽它們是否發聲,發出何種聲音,寶寶很想通過“扔”來探究世界。

發脾氣扔東西,若是不良情緒,家長要及時疏解孩子。首先,不要武斷地拒絕,但在語言上要有訓導。家長一方面要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幫他調控情緒,為他找到疏洩不良情緒的正常渠道;另一方面,等孩子平靜後,要讓他學會對自己的不良行為有所認知,可以進行必要的懲罰,或者讓他親嘗後果,比如,心愛的玩具摔壞了就不給他再買,或者沒收他喜愛的玩具促其反省。

我家寶寶一歲的時候也這樣,由於太小,不知道發脾氣、摔東西對錯,只是感覺新奇好玩或是簡單發洩,沒有多大危害,但也要儘早控制、疏導和引導,形成習慣就不好治瘉了。要做好這件事情,就需要家長有耐心的慢慢對待寶寶,多呵護、扶慰,使寶寶常有愉快的心理,儘可能避免情緒化的言行,能讓寶寶在愉快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藍楓葉15


我都是讓她哭,然後過一會在看孩子什麼反應!


2-若初見


扔著玩。這個年齡段就是扔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