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朱棣廟號變化,看嘉靖帝為自己打下的江山

明太宗朱棣變成明成祖朱棣,看似一個簡單的名稱改變,實際上是明朝嘉靖皇帝為了皇權和文官集團鬥爭的結果。


從朱棣廟號變化,看嘉靖帝為自己打下的江山

廟號,一般都是古代帝王死後供奉在廟堂裡的一個稱號,一般來說,廟號的設定是根據此人生前的文治武功來決定廟號的稱呼。

根據經典記載:

《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

《禮器》:“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

說的明白一點就是太廟中正殿只供奉七個牌位,開國皇帝的牌位一個是固定不動的,然後正在位置的皇帝按照遠近分別佔據另外六個牌位,都是按照在任皇帝的血緣關係進行逆推,遠的就要被移出太廟正殿,遷移到其他地方祭祀供奉。

從朱棣廟號變化,看嘉靖帝為自己打下的江山

縱觀所有的王朝,除了大清王朝,其他所有的王朝,大部分在開國皇帝之後,基本不會再在出現祖這個稱號,就算是有很大的功績,也只能被尊稱為宗,就比如說唐太宗,宋太宗,本來朱棣也和他們一樣,在他駕崩之後,號太宗,但是後來卻改成了明成祖,這是為何?

朱棣更改廟號緣由是什麼?

自從土木堡之變之後,明朝的官員集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來的功臣集團幾乎全軍覆沒,外朝不得不依賴文官集團來支撐。這些文官集團的官員們大都是經過科舉考試才得以做官的,他們往往按照儒家的經典禮制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進而延伸到明朝的國家制度上。

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之時,在他之前有10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這裡面建文帝、景泰帝兩位皇帝不被當時的明朝認可,自然也進不了太廟,明武宗朱厚照和明世宗朱厚熜是堂兄弟,也進不了太廟,滿打滿算,太廟的牌位正好七個。

朱厚熜即位之時,按照禮儀,朱厚熜是過繼給明孝宗朱佑樘(嘉靖帝伯父),然後兄終弟及繼承帝位,遵循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的規定來制定的,一切都是有章可循。按照這一套禮儀走下來,嘉靖皇帝的親生父親朱祐杬成了自己的叔叔,明孝宗成了嘉靖皇帝的父親。

之所以搞這一套禮儀,主要是文官集團和後宮貪圖權力,以楊廷和和明武宗母親張太后為主,壓制繼承帝位的朱厚熜。準備即位的朱厚熜在進入紫禁城時還不能走正門,要走偏門,結果嘉靖皇帝和母親大鬧一場,堅決要從紫禁城的正門進入皇宮,不然自己打道回府,皇帝不做了!嘉靖皇帝贏得了這一回合的勝利,從紫禁城的大門進入,並繼承了明朝的皇帝之位。

年僅十五歲的嘉靖皇帝即位之後就開始討論明武宗朱厚照的諡號和自己父親朱祐杬在哪裡祭祀以及封號。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時刻想著壓制小皇帝,堅持嘉靖皇帝是過繼給明孝宗才繼承的皇位,嘉靖皇帝的親生父親應該按照叔叔的禮儀來定祭祀和封號,這當然是嘉靖皇帝不願意看到的,他便開始了和文官集團展開了長達幾十年的“禮儀之爭”。

文官集團和嘉靖帝進行了幾十年的抗爭,從1521年即位,到1548年嘉靖皇帝將自己的父親明睿宗朱祐杬的牌位放進太廟的正殿,這一爭鬥持續了27年,這個被稱為“大禮儀之爭”。

明太宗如何變成明成祖?

1548年,嘉靖皇帝的地位早就已經鞏固,然而他仍然不放心文官集團,於是提議將自己父親的牌位放置在太廟正殿,這一提議必然要有皇帝從太廟的正殿的供奉中提出來。按照嘉靖皇帝的遠近逆推,明太宗朱棣正好是在被移出的行列。

明太宗朱棣是經過靖難之役奪取了自己侄子的帝位,而且將首都遷往北京,天子守國門,屢次征伐蒙古,最後死在北征的征戰中。對定都北京之後明朝的世系來看,朱棣無疑是開山鼻祖,誰也不敢輕易將他移出太廟,不然他之後明朝皇帝的正統性會被質疑,嘉靖皇帝也是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嘉靖皇帝要將自己的親生父親明睿宗放進太廟祭祀,只是提議,至於將哪一位皇帝移出太廟的正殿還是要進行討論的。

嘉靖皇帝和大臣們經過審慎的討論,為了不產生禮儀上的問題,嘉靖皇帝做了如下的安排:

改明太宗朱棣的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純仁孝文皇帝為: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明太宗廟號:成祖

這一番操作下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可以永遠呆在太廟中,至於其他和現任皇帝較遠血緣關係的皇帝會因為血緣的遠近依次在太廟中移出了。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明仁宗朱高熾血緣關係最遠,他首先被移出的太廟;以此類推,隆慶皇帝又將明宣宗朱瞻基移出太廟,嘉靖皇帝進入太廟祭祀;萬曆皇帝將明英宗移出太廟,替補隆慶皇帝進入太廟。

至此,這場“禮儀之爭”基本結束。

從朱棣廟號變化,看嘉靖帝為自己打下的江山

嘉靖為何這麼做?

這場爭鬥的實質就是不同思想,不同利益集團為了各自利益的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是皇權與文官集團的一場利益鬥爭。

嘉靖帝作為一國之君,自然是想一人獨尊,奈何身邊有群人管著我,我看你們不順眼,就想整頓下你們,讓你們知道誰是這個國的王,而文官集團在掌握權力之後,自然不願意輕易的放手,他們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所謂的皇帝在他們眼裡不過是傀儡而已,你好好聽話就行,其餘的事情不需要你費心,兩者之間的矛盾以這件事為一個切入點來展開,並最後越演越烈,最後的結果還是嘉靖帝勝出。

所謂“禮儀”不過是為各自利益找的藉口罷了,皇權又怎麼能容忍他人權力凌駕於自己之上呢?難怪“權力利益最動人”,哪會有人那麼的“大公無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