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想在爸妈面前说普通话?

oO灰機Oo


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

我表姐是做销售的,推销产品、公司应酬的时候,嘴巴说话是一套一套的,干练又圆滑,很多人都很佩服她。

但她在家庭聚会的时候,从来不会挨个挨个给长辈们敬酒,吃饭的时候也是怎么随意怎么来。因为她认为,在家人面前不整这些虚的,那些冠冕堂话的话说给家人听,家人听着难受,她说的更难受。

我举这个例子呢,是想说在应付家以外的一切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强大起来,不管是语言还是人情世故,普通话显得更加官方和正式。

在家,面对的是自己的父母,从小把你养大,你自己几斤几两他们清清楚楚,没必要伪装自己。该做回自己。

而且,大家不觉得回家如果讲普通话的话会很别扭(部分本来就讲普通话的地方除过,就拿我们四川来说,川普太难受了)[捂脸][捂脸]


世事大杂烩


我也不喜欢在爸妈面前说普通话,哪怕前一秒还在跟其他人说普通话,下一秒面对爸妈就马上切换到家乡话。这是我本能的反应,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出于对爸妈的尊重。如果爸妈从不说普通话,或者不会讲普通话,那我们用普通话跟他们交流就会使他们显得很尴尬,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夹在其中。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在学校要刻意说着普通话,有时回到家跟爸妈交流时没有转换过来,不经意间看到爸妈眼里流出的一丝不自在,反应过来后我便赶紧转成家乡话交流。对他们来说一方面普通话听着费劲,一方面方言跟普通话之间的交流总会有种差异感参杂其中。

2,源于内心的归属。面对外面的世界我们需要用普通话来沟通,更方便彼此之间的理解,也更能拉近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但在爸妈面前我们不需要如此,他们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不需要掩藏,用内心最真实、最轻松的方式来面对,一切源于内心,不需要任何顾忌。

其实在我们的内心不管我们在外如何,家乡永远是我们的根,家乡话也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我们更愿意用最真实的内心面对最亲近的人。





水之灵kk


会觉得有隔阂。作为一名四川人,自己有些时候的普通话都绕不清楚,在外面尽管说的很差,也会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在家里,真的不敢开口闭口就普通话上口。我爸妈属于普通话超级“歪”得那种,以前有次听到老妈讲普通话,自己没忍住笑了一大声,后来老妈每次讲普通话都要带着一种幽默的风格说出来,生怕我笑她,现在她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口流利的川普[捂脸]

而且在成都待久了,口音也会被带一点,每次回老家不小心说了口成都腔,都要立马切换,生怕被发现然后说我进了大城市,口音都变了[捂脸]


一瓣儿向日葵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农村出外打工做生意的少,偶尔有一两个在外边一两年,回村之后和乡邻打招呼就操着带家乡味的普通话,问怎么口音变了,回答说习惯了,改不过了,实际情况是他在外面接触的还是本省本县的人,压根也没有说过普通话,只不过是虚荣心在作怪,那时候如果村里有这样的人回来,乡亲们要当作笑话议论上好几天。

语言作为日常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从出生到走上社会,至少也要在家乡的语言氛围下生活十五六年,乡音已经镌刻到灵魂深处,别说一两年,十年二十年也不会忘记,

而父母那辈人就不同了,他们世代就生活在村里,电视上普通话他们能听懂,但肯定是说不出口,年轻人走出家乡,接触的人天南海北,普通话就成了日常交流工具。

你离家打拼,千里万里,或封候拜相,或腰缠万贯,或颠沛流离,或落寞失意。父母的乡音永远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秋夜独茗


作为常年在外打工的每个人来说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出门在外都是普通话为主,自然而然就养成一种习惯,尤其是在我们回老家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时半会还很难改过来,我自己就遇到这种情况,我妈还说我玩样(徐州家乡话),大概就是豪橫不接地气,一开始感觉无所谓,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没那么简单,老家人不这么认为,才开始有意识的说话,其实内心很不情愿说老家话,总感觉太俗,本身就是大学生,总觉得突显不了自己有文华或者总得有所改变,当然现在的我作为过来人再看看比自己小的从外回来讲普通话也觉得别扭,现在才明白父母当时的感觉


以林说事


我想大部分人不止不想在父母面前过普通话,在自己的哥们面前也应该不喜欢说吧!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普通话作为我国标准语言是政府认定的汉语通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其“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但是普通话在言语中透漏着些许优越感,不管你愿不愿承认,这种优越感却往往会让我们和父母和朋友之间产生了距离,我们在外面说普通话往往是出于礼貌,而不是真的喜欢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往往是在可以隐藏自己的土气,而这种土气确实让自己和父母朋友更加亲密的一种东西!我们在他们面前不需要隐藏自己,可以喜欢什么说什么!也可以更加自然!




巷子里的忧伤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也一直在思考过,为什么我们在父母面前就不愿意说普通话呢?至少我是不愿意。然而如果把自己的切入角度放在是一个常年漂泊的游子,那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首先,家乡话倍感亲切。得佩服我们老祖宗创的方言的能力,绝对NO1,各个地方各有特色,听起来不别扭,真是乡音无改鬓毛衰。。

其次,是一种比较流畅沟通方式。很多家乡话有时有普通话根本说不出那个味儿,押韵感十足,别说和交流父母,就是乡里乡亲都不好意思拿普通话调侃,总感觉缺了点啥,就是不够得劲儿,相信各位仁兄有同感;

最后,那就是割舍不断地乡愁。浓浓乡土气息,带给自己是对家和父母的思念与不舍,这段好像有点煽情了,掐掉。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相信现在大部分生活在城里的孩子都已经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是English也够溜湾儿。

然而他们何时会想起到他们的父辈爷辈上上辈们儿,以前还保留着自己与父母独有的方言交流方式,这会不会随着时代在消失,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这也是我们孩童时代唯一难以忘怀XX,那东西叫做——乡音(方言)!!!


康复与生活


为什么不想在爸妈面前说普通话?

其实像我们这些农村人的话,一直都是以地方方言为主,根本就不会用普通话交流!

在社会上,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去交流。虽然已经习惯了,但是回家的话,如果用普通话去跟父母交流,那就会感觉有点太装了[捂脸],父母肯定也会很不习惯。而且少了那种家的感觉,别别扭扭的。

还是跟爸妈说一些家乡的方言,会感觉特别的亲切,才有那种归属感。



90后小西


一是因为从小在父母身边说家乡话习惯了,所以自然的就是说家乡话,说普通话会觉得很奇怪呀!

二是相对于普通话来说,家乡话更像是爸妈的“国语”!虽然现在随着形势的发展,很多老人都学会了普通话,但是普通话是和外乡人聊天用的,家乡人见面还是用土话聊的更顺畅,更亲切!

三是中国有句古话,入乡随俗,在和父母相处的氛围中,就是一个迷你版的“家乡”,所以肯定得说家乡话!而且你不觉得在父母面前特意去说普通话很别扭,甚至在别人看来有一种“装”的感觉吗?我老家南方,老公东北,因为东北人说的都是普通话,所以他特别不理解我们一家人都能说普通话,却每次聊天用的都是家乡话!我就用一个例子就让他明白了,这就像你有个朋友去美国留学了,然后回国了,回国之后天天和你聊天都用英语,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这个人好能装啊!所以嘛同一个道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父母,和家乡人聊天必须用家乡话的原因!


美食与小胖子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交流的。人们因为居住环境不同和地域水土的影响,所以出现了不同的语言即方言,运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也是为了人们来更好地进行交流。我们为什么不想在爸妈的面前说普通话,主要是我们和父母亲从小就在一起,说家乡话既显得亲热,又能听得懂,更能很好地交流;说普通话反而让人觉得生分、会使气氛很尴尬,还会让一些讲究的家乡人看轻你!所以,当我们和父母亲及家乡的街坊邻居父老乡亲们在一起时,尽量说家乡话比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