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

1918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席卷到了远东的海参崴地区。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暴动的消息一日数惊。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此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他们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此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他们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同胞正在挨饿,一些华侨的日均粮食只有4两……

同胞正被劫掠,无论“红”“白”,只要是扛着枪的老毛子,都把华裔华侨当做予取予夺的金库……

  占据优势地位的是捍卫旧政权的白卫军(White Guard),但也在走马灯般地替换着领袖和政权名称,“西伯利亚临时政府”、“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全俄临时政府”、“全俄政府”,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鼎沸。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同胞正被屠杀,俄罗斯相互对立的武装派系,都强拉华侨的壮丁,套上一件脏兮兮的军装,这些只听得懂“乌拉”的中国人,就被投入到了枪林弹雨之中。即使未被强拉壮丁的,也在一拨拨穿制服的强盗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连以“护侨”名义出兵俄罗斯的日本军队,也莫名其妙地对华人大开杀戒……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来馆呼吁,接踵而至”。在俄国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如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阿穆尔省华侨总会等,都紧急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在给大总统、国务总理和外交总长的急电中,呼吁“若不从速进兵保护,不念华侨受其涂炭,即中国权利亦将损失,黑河更有何立足之地?”

  伯力中华总商会在发给北京的电文中说:“交通断绝,险象环生,侨民生命,朝不保夕,伏惟鉴原,迅赐设法派兵保护”。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海参崴中华总商会在给中国总领事馆的急函中,请求“即派军舰来崴保护,并遣陆战精兵,发往离崴接近之吉林省所属之图们江,及东宁县、虎林县、绥芬河四处预先驻扎,一旦有事,调遣较易。”

阿穆尔华侨总会在发给北京的长电中,甚至详细列举了出兵的理由,除了保护华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之外,也鲜明地提出了,此时正是从俄罗斯手里收回晚清所丧失的利权的好机会,并且趁俄国动乱之际,在远东地区进行经济上的抢先布局,总之,出兵“于侨民、于国际,有百益而无一害”。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除了北京之外,近在咫尺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督军孙烈臣,也收到了大量告急求援文电,“商民呼吁乞援之电,日必数至”,黑河商会甚至派出代表常住沈阳,不得出兵誓不罢休。

  身在动乱灾区的中国外交官们,对华侨们呼吁祖国出兵给予理解和支持。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在第一时间将海参崴的危机进展、华侨的艰难处境及热切盼望,急电传回北京,并建议中央“及早筹维,为未雨绸缪之计”。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更多的呼吁信涌向了北京。海参崴中华总商会、伯力中华商会等华侨社团相继到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馆请愿,1918年1月8日,陆是元总领事再次致电外交部,要求中央果断调集军舰护侨,“以慰华侨之恐慌”,“以壮华侨之胆”,并“派得力陆军驻扎东宁、虎林、图们江、绥芬河四处”,确保撤侨通道的畅通。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此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却焦头烂额,一边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山头林立的国内各派势力,正在扯旗放炮武装暴动的革命党,牵制了政府的大量兵力。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也顶住各方压力,下令出兵西伯利亚武装护侨——甚至不顾日本的威胁警告。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2月27日,中央收到了新任驻海参崴总领事邵恒睿的紧急报告,指出:日、英、美都以“护侨”为名派出军舰,作为协约国的成员之一,“我国既已实行加入战团,亦当速派军舰来崴,相机应变,不但得以保护侨民之生命财产,假令一旦失和,俄国退让之际,该三国对于俄国亦必有所要求,倘或咸争利权,提起分割租界事,该三国定收捷足先登之效,此千载不遇之机会,而我国侨民较诸他国众多,若无武力以作后盾,未免向隅矣。”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邵恒睿在发给北京的电文中说:“我侨民之众,关系之巨,处常之难,应变之险,远非他国之比。果真处于绝交或交战地位,又或猝值暴变,人有自卫之力,我何所持。人可鼓掉而去,我将焉往。前虑运粮为梗,我先受饿,兹虞风云莫测,我先蒙难”。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3月13日决定:派遣一艘军舰前赴海参崴护侨,由海军部负责落实。海军部在3月20日指定了“海容”号巡洋舰担负这开天辟地的出国护侨任务。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此时的海参崴港口中,已经有了另一艘悬挂中国五色国旗的商船“飞鲸”号。“飞鲸”号属于国有企业“轮船招商局”,此次奉派前往海参崴撤离华侨。这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动用民用交通工具从海外撤侨。早在确定了“海容”号巡洋舰赴俄的同时,中国外交部就要求交通部和东三省地方,紧急加派机车、商船,从陆海两路加快撤侨。“飞鲸”号于4月10日出发,先期到达了海参崴。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8月22日,北洋政府正式发表出兵宣言,陆军第九师抽调了相当于2个团的总兵力,人数达4000人,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和机关枪部队,分6批陆续开进了西伯利亚,由团长宋焕章负责指挥。主要使命就是确保海参崴-双城子-绥芬河的撤侨通道。4000名中国陆军、1艘中国军舰,在五色国旗的引领下,开进了海参崴、开进了西伯利亚!


100年前中国大撤侨,4000派遣军武装撤侨

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也是此后数十年来的的唯一一次),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侨胞的利益和安全。1918年,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