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放到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付宇慧


韓信放到三國的話,我認為並不能說是最強的存在,但也是一流的統帥。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首先,在三國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種爾虞我詐頻出,不論是武將,謀士還是統帥,不說神機妙算,但也腹有良謀。韓信雖然熟讀兵法,並且活學活用,但在三國這個時代,想必他也會十分頭大。

其次,我們簡單瞭解一下韓信的主要幾場戰役後,就會發現,並不是韓信的計策無懈可擊,而是敵方統帥過於輕視,不願採納部下建議。

比如井陘之戰,韓信率軍攻趙,廣武君李左車對當時的趙軍統帥成安君陳餘說:“韓信率軍遠道而來,只要我率軍從小路襲擊他的糧道,而您只需深挖溝壕,以逸待勞,待漢軍糧盡,你我前後夾擊,韓信必敗”。可是陳餘確認為韓信兵少,若無不主動出擊,而使用這種詭計,會被天下諸侯輕視。所以直接否定了這個計策。

後來韓信背水一戰,一舉擊敗趙軍。事後韓信對李左車說:“如果當初你的計謀被採納了,現在的我便是階下囚了。”


再比如韓信與龍且的那場戰爭,戰爭前,有人向龍且提建議應該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的城邑,通知齊王楚軍前來救助,這樣韓信便得不到糧食供給,只能敗退。然而龍且也輕視韓信,否認了這個建議,結果龍且兵敗而亡。

所以說韓信雖然戰績斐然,戰必勝,攻必克,但並非已經無人可敵。在三國這個時代,他的強勁對手也不在少數,但他依舊會名揚天下。


五毛侃史


把韓信放到三國裡,是什麼水平?這個問題我先不做回答。

公元208年,曹操率70萬大軍南下,發動赤壁之戰。假如此時郭嘉還活著,跟隨曹操一同出兵。孫劉聯合齊力抗曹。

曹操聽從郭嘉的建議沒將船隻連在一起,但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曹軍水土不服,船隻晃晃悠悠,曹軍戰鬥力大減。諸葛亮和周瑜密謀一夜,無果,還是選擇採取火攻,只不過需要更多的船隻和死士。

戰役異常激烈,曹軍雖兵力優勢極大,但戰鬥力下降較大,況且孫劉採取火攻迷惑曹軍,戰爭一度異常膠著。

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鼓聲響起,只見得曹軍後面又殺來了一支軍隊,曹操頓時心慌,定睛一看,原是人稱淮陰侯的韓信偷襲自己。曹軍大敗,趁機逃走。韓信一路追著曹操,直至關中,韓信趁機拿下關中,曹操見勢不妙,逃亡長安,韓信緊追不捨,再次拿下長安。不得已,曹操退回北方,休養生息。

韓信為了擴大勢力,頻繁騷擾曹操。好在曹操軍師郭嘉尚在,為曹操出謀劃策,韓信卻是久攻不下。

四分天下之後,諸葛亮開始籌劃北伐。首次北伐,諸葛亮10萬大兵壓境,意在奪取關中。韓信絲毫不亂,深知街亭之地已是空城,但卻駐村著諸葛亮的全部糧草。於是韓信在長安擺出陣勢要攻打曹魏,卻暗自出兵來到街亭,將街亭偷襲下來,諸葛亮得知街亭已丟,大驚不已,但隨即冷靜下來,斷定長安已是一座空城。於是率軍前往長安,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長安,韓信不得已將兵力退回漢中據守。

次年,諸葛亮聯合曹魏,對關中形成包圍之勢。諸葛亮和郭嘉約定,拿下關中後,關中歸蜀國所有,長安歸魏國所有,但魏國要給蜀國10萬銀兩。二人商議,對關中圍而不攻,不久,關中因為城內缺糧,大批士兵夜晚投降,關中不攻自破。

一代兵仙就此隕落。

現在我再回答,韓信如果去了三國,會是什麼樣的水平。

一定有許多人說,韓信必定天下無敵。

但三國時期,能人輩出。前期諸如郭嘉、周瑜、諸葛亮、龐統、魯肅之類,個個都是曠世之才,後期如司馬懿、鄧艾、鍾會、姜維、魏延、呂蒙、陸遜等等,也都非等閒之輩,多一個韓信,不多,少一個韓信,不少。

三國局面是註定的,能者如諸葛亮、司馬懿都無法改變格局,就算是來個韓信,最多就是誰有韓信,誰勝算多一些。

但是如果韓信碰到司馬懿這種堅決閉門不出的人,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陌上說歷史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容懷疑的,在楚漢戰爭中,利用劉邦提供的平臺,以一己之力平定了整個黃河以北的勢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每場戰役都是非常經典的戰役,創造了無數個典故和軍事教材,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大多是韓信創造出來,在秦末到楚漢相爭時期,韓信無一敗績,實現了從平民到王侯將相的驚人轉變,而這一切,韓信只用了四年時間。

正因為韓信如此成功,如此神奇,被後世的人稱為兵仙、戰神,代表著以謀取勝的典型、功高無二的國士,可以說韓信之謀,不出則己、一出必勝,那麼韓信的成功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韓信

任何人才的成功,首先是個人能力的突出,韓信也不例外,沒有獨特的個人能力,韓信是不可能成功的,能力從何而來?韓信身材高大卻不從事農業生產,韓信家境貧寒卻沒有一技之長,韓信連飯都吃不飽卻像貴族一樣佩帶寶劍,韓信寧願受胯下之辱也不跟無賴一樣計較。

種種獨特的性格,造就了韓信獨特的能力,能力來自於博覽群書,來自於刻苦努力,來自於鑿壁偷光,來自於懸樑刺骨,韓信學習了很多東西才造就了自己不一般的能力,韓信向任何人學習才造就了韓信諸多的才能,韓信因為飢餓、被拒絕、被嘲笑養成了冷靜、細心、奮發圖強的性格,都造就了韓信的成功。

劉邦與韓信

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韓信能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有伯樂賞識,並提供了韓信一個平臺,讓韓信盡情發揮個人能力,韓信的伯樂不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人,分別是:夏侯嬰、蕭何、劉邦,夏侯嬰救了韓信一命,並推薦了韓信,讓韓信有活下去和受重用的可能,蕭何大力推薦了韓信,不僅月下追韓信,還向劉備大力推薦,讓韓信有受重用的可能,而劉邦直接讓這種可能變成了現實,給了韓信一個獨立的平臺,讓韓信獨自領軍作戰,併為韓信提供種種後勤保證,最終韓信才能成功。

既然韓信這麼厲害,如果把韓信放在三國,會是什麼水平?

秦末時期與三國時期其實區別不是蠻大的,秦末時期,整個天下呈現一種人人造反的風口,而且是越早造反,規模效應就越大,比如陳勝吳廣,振臂一揮,不到一個月時間,900人就變成數十萬人,比如劉邦,率軍西進咸陽,不過一年時間,打進關中,5000人變成10萬人,這種三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天下局勢。

秦末農民起義

韓信如果到三國,他的個人能力同樣是可以帶到三國而不發生改變的,唯一改變的就是天下局勢,項羽、劉邦等人能秦末迅速成功,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天下局勢,整個天下都有推翻秦朝的願意,重新建立一種社會秩序的期望,所以才會呈現人人造反,一呼百應的效果,這是一種改變社會秩序的行為。

但是三國時期,則完全不同,三國時期的亂局是因為東漢末年朝廷內亂造成的,東漢朝廷由於漢靈帝去世,外戚與宦官火拼,雙雙消逝,造成權力真空,地方軍閥勢力開始崛起,但東漢的天下,並沒有被百姓所拋棄,人心思漢仍是存在的,但地方軍閥與地方上的豪強士族開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爭鬥,三國時期想要統一天下,沒有一呼百應的可能,只有一城一池的攻打,才能最終統一天下。

韓信如果在三國時期,由於他出身貧寒,首先他得為自己找一個平臺,投靠一個可以讓他展現能力的平臺,有一個賞識他的主公,那麼韓信可以投靠誰?

韓信

如果以漢末董卓之亂開始算起,韓信能投靠誰?有這些選擇:袁紹、袁術、劉表、陶謙、公孫瓚、董卓、劉岱還有那些與袁紹一起討伐董卓所謂的關東諸侯,其實也就是東漢的地方官員,把這些人看一看,韓信能投靠誰?袁紹、袁術這樣的,識人都不明,主要看出身,韓信去投靠估計正眼都不會看一下,劉表、陶謙、公孫瓚這樣的,本身能力也不強,更不會看上一無所有的韓信,董卓更不用說,韓信投靠誰也不會投靠董卓,其他勢力就沒有投靠的必要了。

當時曹操、劉備、孫權都還沒有起來,就算到了十年後的官渡之戰期間,北方就只有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南方有孫權、劉表、劉璋,西北有韓遂、馬超等勢力,韓信能投靠誰?如果以韓信的籍貫來說,屬於徐州,他最近投靠的就是陶謙,以用後來的劉備和呂布,這些勢力如走馬觀花一樣主政徐州,韓信能被重用嗎?讓任何人看,都知道韓信不會被重用。

三國前期天下局勢

劉備雖然有識人之明,但當時沒有勢力,身邊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鐵桿支持者,能不能容得下韓信還是個問題,況且劉備一直到處逃難,韓信能跟著劉備不離不棄嗎?不會的,韓信是一個極度渴望成功的人,他一定會為自己找一個能夠得到重用,並且有能力重用自己的人,劉備不在韓信的考慮之中,當時的劉備沒有任何人會認為他在幾十年後建立政權,包括他自己和關羽、張飛。

韓信能投靠的只有曹操,曹操手下兵多將廣,本身謀略又過人,光謀士就有五大謀士:荀彧、程昱、賈詡、郭嘉、荀攸,另外還有五大將領:于禁、張郃、張遼、樂進、徐晃,同時還有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淵、夏侯惇等這樣的宗親,曹操會把韓信放在怎麼樣的位置呢?

以韓信的能力來看,只能是謀士之首了,曹操不太會給韓信兵權,讓他帶兵去打仗,即使給兵權,也是極度控制的,看看外姓的五子良將就知道了,曹操的兵權還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韓信只能給曹操當個出色謀士,要想有所成就就很難了,最多也就是當個著名的謀士,而且還在荀彧之後。

三國人物

那麼韓信有沒有可能自立呢,自己拉一支隊伍來創業?

沒有可能。

韓信不是劉備,劉備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沒有硬件資源,但劉備有非常出色的軟件資源,就是拉攏人心的手段,和獨特的個人魅力,劉備可以跟關羽、張飛同一床睡覺,韓信連樊噲這樣的人都看不起,劉備可以每到一地就能拉攏不少人心,韓信可是做不到這些的,韓信自己創業,比劉備還要慘,雖然韓信有一身的軍事才能,但沒有用武之地啊!

韓信在三國是什麼水平?

就是個謀士水平,介於荀彧和荀攸之間的謀士,投靠其他勢力,沒有重用的可能,自己創業,沒有成功的可能,韓信如果在三國時期,肯定是被埋沒的千里馬之一,沒有成功的可能,更加沒有楚漢相爭時期的成就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韓信放到三國我認為會是一員大將

韓信如果在三國時期,那肯定是一員大將,但肯定不是和關羽張飛等人是一個層次!關羽和張飛崇尚武力,更多的時候沒有計謀,只知道單挑。這是很多會武功的人都無法逃避的一個弊端,爭強好勝。但韓信不是普通的武夫,他有文化也有知識,熟讀兵法策略並且擅長打仗。

韓信如果在三國走的應該郭嘉的道路,畢竟三國時期群雄輩出,想要有出頭之日必須有所作為,而論謀略前有神算子諸葛亮,後有一代梟雄曹操,韓信想要出頭很難。但他勝在有武功又有謀略,所以帶兵打仗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想要在三國出人頭地,要麼就是名聲高,要麼就是有人舉薦。

很多人都知道韓信有一個外號叫做“兵神”,說的就是他知人善用且用兵如神,如果韓信投身於曹操麾下,並且曹操又十分信任他的話。那歷史的發展肯定不是現在的進程,但是曹操多疑,無法真的信任韓信,還會忌憚他的實力。以韓信的聰慧,稍稍瞭解之後就不會投入到曹操麾下,投靠劉邦的幾率大。

一旦和劉邦結合後,韓信的優勢就會顯露無疑,比關羽張飛等人多了智謀和策略,又比文人諸葛亮多了武力和實戰經驗,這樣的韓信絕對會是劉邦非常得力的一員大將。他的未來肯定比關羽張飛強,也未必會比諸葛亮差。

但這一切只是一種猜測,如果韓信真的是三國人物,可能歷史的發展就不會現在的模樣,並且韓信很可能會成為和諸葛亮等人比肩的傳奇人物,因為他有這個實力。


李好說歷史


如果韓信放到三國,是屬於頂級水平,而且是唯一的頂級水平,沒有一個人與他是一個檔次,無論在三國的那個時期,黃巾軍時期、十八路諸侯反董卓時期、群雄割據時期、赤壁之戰時期、劉備入蜀時期、諸葛亮北伐時期還是後三國時期,我甚至可以這樣說,曹操、劉備、孫權、袁紹這四位君主中的任何一個只要任命韓信為大將,那麼他都能統一全國。

韓信的戰略能力在三國屬於頂級水平

劉邦在出關進攻關中之前,韓信就幫劉邦分析過,劉邦如果進攻關中必勝。原因在於關中的三個王,章邯、司馬欣、董翳原本為秦國的將領,他們帶領著秦國的士兵出去打仗,自己活了下來,而秦地的子弟卻全部被殺,所以他們在關中實際上是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也失去了手下士兵們的信任和支持的,一旦將軍失去了手下士兵的信任和支持,要想驅使士兵們為他打仗是不可能的了。同時劉邦在入關的時候因為與秦地的百姓約法三章,得到了秦地百姓的好感和支持,項羽到了關中之後大肆殺戮,之前坑殺了20萬秦軍,入關之後又在咸陽放了大火,秦地的百姓自然是不會支持項羽的。所以如果劉邦出關進攻關中地區,那麼關中地區的百姓必然會歡迎劉邦,而秦地的三個諸侯王,章邯、司馬欣和董翳手下的士兵們也不會為他們打仗,容易一觸即潰。

▲劉邦因為韓信才得到了天下

劉邦聽從了韓信的建議,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等人交手的時候果然如韓信預測的一樣一觸即潰,劉邦也就順利地攻佔了關中地區。

之後劉邦出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其戰略也多來自於韓信,當劉邦在彭城大敗的之後,韓信為劉邦制定了“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戰略措施,劉邦按照韓信的戰略措施,佈置了四道戰線與項羽對抗:他自己是一道戰線與項羽主力對峙;韓信是一道戰線在北方開闢新的戰場;彭越是一道戰線,與項羽展開游擊戰;英布是一道戰線,在南部與項羽作戰。

在這四道戰線的作用下,項羽逐漸失去了先期的優勢,最終被劉邦擊敗於垓下。可以說劉邦能戰勝項羽完全離不開韓信,韓信的戰略方針被劉邦全盤採納,也是依靠著韓信的戰略思路,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

韓信的作戰能力在三國屬於頂級水平,且他這個層次只有他一個人

韓信的軍事作戰能力百年難得一遇。當他出井陘剛經營北方戰線的時候,手上只有三萬人馬,他卻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就射這區區三萬人馬,竟然先後擊敗了趙國、燕國、齊國等北方大國,韓信的大軍也成為了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大勢力,具備了左右時局的能量。當時韓信加入劉邦或者項羽的任何一方,任何一方都會戰勝對手。

項羽為對付韓信,派出了他手下第一大將龍且,帶領一半的楚軍對戰韓信。韓信當時應該是5萬人,他的對手龍且手上有至少10萬人的精銳部隊。如果說之前的戰役沒有戰勝國強大的對手的話,那麼這一戰他面對著當時威震一時的名將(龍且在對戰韓信之前戰勝了英布)則更是能體現他的作戰水準。

▲龍且是項羽手下第一大將,他的損失對於項羽來說是無法彌補的

對戰的時候,韓信與龍且隔著濰水對峙,韓信命人到河的上游用沙袋築起了堤壩,第二天先對龍且發動進攻,然後詐敗,龍且以為韓信大軍崩潰,便追過了河,正當龍且的部隊小部分過河的時候,韓信令上游的士兵決開堤壩,大水頓時淹沒了渡河的楚軍,而龍且帶領的少部分過河的軍隊也遭到了韓信優勢兵力的痛擊,很快便擊殺了龍且。

可以說戰勝龍且,對當時的格局影響很多,項羽不但喪失了手下第一大將,還損失了一半的主力人馬,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至於最後一戰的垓下之戰,並不能說明韓信的軍事作戰能力強於項羽,畢竟韓信是40萬對戰項羽的10萬。

而我們縱觀三國時代,在軍事上能夠做到化腐朽為神奇的還沒有一個人。周瑜在軍事作戰能力上和韓信有一拼,問題在於壽命太短;劉備手下第一大將關羽大意失荊州,過於輕敵,韓信不至於會犯關羽那樣的低級失誤;張遼雖然能夠威震逍遙津,但他無法改變戰略格局,這方面和韓信相差太遠,只能說是將才而非帥才。

▲周瑜或許可以與韓信一拼,可惜壽命太短

其實三國時期所有的大將他們的能力雖然很強,但是沒有人能改變戰略格局,而且在對戰一流大將的時候也很少有大勝的記錄,換了是韓信的話,則完全不同,韓信無論對戰多強的對手都能大勝對手,相信龍且這樣的人放在三國也是頂級戰將,但他是韓信的手下敗將。

韓信唯一的缺點是政治能力近乎低能

韓信唯一的缺點在於不會搞政治,當然作為一位大將來說,並不需要這方面的能力只要能打仗就是他最大的價值。

韓信的政治低能體現在當他成為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大勢力的時候沒有聽從手下的建議自立為王另立山頭,最後當他幫劉邦打下江山後被鳥盡弓藏,導致了悲劇的結局。

當然,作為一員大將來說這點並不是致命的缺點,隨便找個和他搭檔的謀士就可以了。

因此綜合以上來說,韓信如果在三國時代,軍事能力來說絕對是唯一的頂級水平,能幹過當時的任何軍事上的對手。


老威觀史


東漢末年,從一開始是武將的天下,呂布為什麼能得到董卓的喜歡,而且能名震天下?還不是因為有了天下第一的武力嗎?關羽張飛為什麼早期就能夠威名遠揚?還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力值爆表嗎?從這裡可以看出起碼早期韓信是不能出人頭地,不能那麼突出的。而且在三國早期有一個猛將帶出去,那得多威風呢。三國早期各個將領都喜歡單挑,不是看你有多會用兵。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漢初傑出的軍事家,中國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以“兵仙”著稱,光從頭銜來看,放眼整個三國,

只有諸葛亮、曹操能與韓信相提並論,但是這裡討論,不以頭銜論,而是以三國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把韓信放入三國,是什麼水平?大家都知道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韓信在三國時代是否能橫掃天下?

韓信為了擴大勢力,頻繁騷擾曹操。好在曹操軍師郭嘉尚在,為曹操出謀劃策,韓信卻是久攻不下。

四分天下之後,諸葛亮開始籌劃北伐。首次北伐,諸葛亮10萬大兵壓境,意在奪取關中。韓信絲毫不亂,深知街亭之地已是空城,但卻駐村著諸葛亮的全部糧草。

於是韓信在長安擺出陣勢要攻打曹魏,卻暗自出兵來到街亭,將街亭偷襲下來,諸葛亮得知街亭已丟,大驚不已,但隨即冷靜下來,斷定長安已是一座空城。中華軍事謀略的巔峰在戰國,但三國之所以更被人熟知,因為他貼近生活,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的算計。 但戰國不同,戰國依舊有君子仁義之風,不濫殺,不傷無辜,之所以打了幾百年各國還有實力打下去,就是因為殺人少,只要你投降,我就放了你,所以戰國最著名的屠殺就是長平之戰,投降了卻盡數坑殺,導致後來邯鄲之戰趙國誓死不降,秦國敗。

關羽破壞了劉孫聯合的國策,在沒有防備孫權的情況下出兵伐魏,儘管取得了伐魏戰鬥的勝利,但最終丟失了荊州戰略要地。諸葛亮雖然精通兵法,長於謀略,精於戰術,但是事無鉅細都要管,他這個元帥當得累,水平跟韓信相比,還是差得太多。





軍少影視


別說放在三國了,泱泱華夏五千年,找不到第二個人能超越韓信的軍事才能。

有人說白起,需知白起打仗靠的是什麼,七分靠兵力,三分靠運籌。在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軍隊便有了質的飛躍,此話怎講?以前秦國的兵隊打勝仗了沒什麼獎勵,而變法之後秦國只要有士兵砍了敵軍的頭顱,就能夠加爵位,於是之後秦國只要一打仗,士兵們就會殺紅了眼。虎狼之師就是這麼來的,白起帶領的是這樣的軍團,加上秦國本身雄厚的兵力,不打勝仗才怪。

還有人也許會說諸葛亮,諸葛亮會打仗只是演義的說法,看看正史就明白了。還有項羽,曹操,李世民,徐達之流,也曾打過敗仗,不是十分的耀眼。也只有韓信是百戰百勝的,還有人可能會說孫武,翻翻史料,孫武打得仗都屈指可數,他存在的年代只是比較早,加上他流傳的一本兵書,所以才有很多人膜拜,如果要論實戰,不一定強過韓信。





如史如畫


這個題目太寬泛了,不如我們把它具體化,從統兵、格局、權謀這幾個方面,來說說如果把韓信放到三國,將會是什麼水平。

一統兵

這一項絕對是韓信以壓倒性優勢勝出,我們就以三國時期打仗最厲害的兩個人,諸葛亮和司馬懿來作為參考。說實話,這兩人的軍事水平,在韓信眼裡都不夠看的,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對手的交鋒,其實特別無聊,雙方都是屬於防守型的,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絕不敢輕易冒險。而韓信打仗,絕不拘於一格,背水一戰,十面埋伏,,,這些經典之戰都體現出了韓信高超的指揮藝術。在劉邦和項羽正面相持時,韓信率一隻數萬人的偏師北上,開闢北方戰場。短短几年時間,連續攻滅魏、趙、燕、齊四國,完成了對項羽的包圍。

後世在講到這段歷史時,往往只講楚、漢之間的戰爭,對於其他幾國卻說得很少。其實當時除了楚、漢,其他幾國的實力也很強,比如趙國,擁兵幾十萬,但是在“兵仙”韓信面前,三下五除二就全收拾了,以致這些國家對楚漢戰局根本沒起到什麼影響。拿背水一戰來說,趙國在井阱口就部署20萬軍隊截擊韓信,當時韓信手裡只有幾萬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硬打肯定是打不過,於是韓信一方面命令軍隊撤到河邊,展開背水一戰的架勢,引誘趙軍出擊,另一方面派出一支2000人的奇兵繞後,算準時機,等趙軍全部出擊後,爬上城頭,將趙軍的旗幟拔下,換上漢軍的旗幟。本來氣勢如虹的趙軍,看著後路被抄了,一下就慌了,這時候韓信命部隊發起反擊,兩面夾擊,趙軍頓時軍心大亂,四散逃亡,20萬大軍頓時崩潰。你看,本來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惡戰,但是被韓信輕輕鬆鬆就打贏了。

統兵人數常常代表著一個統帥的軍事能力,就這點來說,韓信也是遠超諸葛亮、司馬懿。蜀國全國兵力也不過10萬,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統兵人數不過數萬。司馬懿率領的魏國雍凉兵團人數稍多一點,但也只有10萬左右。而韓信能統兵多少?多多益善!垓下之戰,韓信統兵30萬,指揮起來也是如臂指使,得心應手。

二 格局

這一項的參考是曹操、劉備和孫權,就帝王格局來說,韓信明顯比不上這幾位。曹操在打敗袁紹後,統一北方後,就開始南征,統一全國,雖然遭遇了赤壁大敗,但一統天下的心願始終不變。劉備四十多歲才開始他的事業,雖然屢次失敗,但畢生夙願就是要興復漢室。就連這三人裡面最弱的孫權,在初期也是有進取天下的雄心。

而韓信始終沒有自己稱王稱霸的決心與勇氣,即使在楚漢戰爭進行到後期時,韓信已經成了左右戰局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此時他完全可以自立,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加入劉邦陣營,為人臣子。放到今天來講的話,就是韓信只有打工的覺悟,沒有自己當老闆的氣概。

三權謀

想來想去,能做對比的還是司馬懿。司馬懿後期其實和韓信很像,當朝權臣,手握重兵,而且威望極高,軍事上沒有可以威脅他們的對手了。但是司馬懿懂得蟄伏,暗中積蓄力量,高平陵政變,乾淨果決,從此魏國的政權實際上已經落入司馬家的手中。而反觀韓信的做法,則就顯得太兒戲了。

韓信拉攏陳豨,和陳豨結盟,讓陳豨發動叛亂,自己則在京城作為內應。結果保密工作沒做好,消息洩露,讓人向呂后告了密,而且高密的還是他自己的兄弟。呂后得到消息後,和蕭何密謀,說高祖親征歸來,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希望韓信也來。這時候韓信竟然沒有一點察覺呂后的計謀,還去宮中赴宴,結果在長樂宮被呂后捉住,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天意啊?”其實,這不是天意,而是韓信把宮廷權謀想的太天真了。

所以,如果韓信處在三國中,那他定會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統帥,三國所有的名將都不是他的對手,但是位極人臣已經是他的巔峰。你們覺得呢?


歷史風暴


韓信放到三國,是個什麼軍事水平?對於這個問題,我把韓信分為三個角度放入三國,分別是三國鼎立前期,三國鼎立中期,三國鼎立後期,韓信的軍事才能發揮作用。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中國漢初傑出的軍事家,中國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以“兵仙”著稱,光從頭銜來看,放眼整個三國,只有諸葛亮、曹操能與韓信相提並論,但是這裡討論,不以頭銜論,而是以三國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把韓信放入三國,是什麼水平?大家都知道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韓信在三國時代是否能橫掃天下?

三國鼎立前期,韓信進入,這個時代是天下混亂時代,諸侯紛紛獨立,開始逐鹿中原。韓信這個時候切入,最先投靠的會是袁紹,當時袁紹實力最強,但是韓信也會跟其他人一樣,得不到袁紹重用,也看得出袁紹不能成大器。韓信會另選明主,最終會投入到曹操手下,曹操與劉邦有相似之處,都會用人和展覽人才,韓信步入曹操帳下後,有荀彧坐鎮後方,又有眾多謀士和名將可用,再加上北方混亂,韓信輔佐曹操完全可以橫掃北方,屢戰屢勝,無對手可言,一直打到赤壁之戰停下來。

韓信打到赤壁之戰後,很有可能會選擇退兵,理由有以下幾點,第一,東吳歷經三世,國力雄厚,非速亡之國;第二,東吳人才濟濟,不乏軍事人才,即使無法對抗韓信,但是防守東吳搓搓有餘;第三,東吳擅長水戰,韓信擅長陸戰,兩軍交戰東吳具有絕對優勢;第四,東吳擁有長江天險的地利優勢,韓信強攻必敗無疑。所以韓信面對這種情況,會用兵的韓信打赤壁之戰毫無優勢而言,必定會選擇退兵,再擇機會進攻東吳。

三國鼎立中期,韓信切入,這時候三國混亂格局已經結束,韓信這時候切入,只有魏蜀吳三國可選,無論選擇哪國,韓信的作為都會非常小。如果韓信選擇魏國,魏國雖然是三國最強,但是想要一口氣滅掉蜀國和東吳,基本上是沒有可能,三國中國任何一國發起進攻都不佔天時地利人和優勢,都屬於逆天而為,這是用人的智力在改變時代,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韓信無論是滅蜀還是滅吳,都會失敗,蜀國有險要的地利優勢,還有擅長山地作戰的士兵,東吳有長江天險的地利優勢,有擅長水上作戰的將士,而且這兩國軍隊均是有能統帥帶隊,韓信伐這兩國,魏國強大的鐵騎和優勢兵力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如果韓信強行伐這兩國,結果是韓信可能取得一些小勝利,也可能會敗,但滅不了這兩國。

如果把韓信放在蜀國,出現的情況有兩種,第一等待諸葛亮隆中對說的等待天下有變,奪取中原,如果是這樣,韓信與諸葛亮會孤老終生,等北方天下有變時,這兩人活活老死了。第二種可能是配合諸葛亮北伐,分兩種情況,一是諸葛亮鎮守成都,為韓信提供足兵足糧,韓信北伐,這樣的配合雖說會配合的非常默契,但是韓信以絕對劣勢去打魏國,即使前期能取得一些小勝,或者一些小城池,但是當韓信面對司馬懿這類人物時,司馬懿死守,韓信也進不了魏國半步,即使諸葛亮能提供足兵足糧給韓信提供足夠的北伐時間,但是司馬懿死守,韓信必定退兵,無功而返,不是韓信不如司馬懿,而是司馬懿不跟你打,任憑韓信奇謀再多,以無計可施。而韓信面對的也是善於出奇謀的司馬懿,韓信隨時也可能會被司馬懿奇襲,畢竟司馬懿輸得起,韓信輸不起,司馬懿有資本吃敗仗,韓信資本不夠,如果諸葛亮與韓信同時北伐,魏國會更加全面死守,連基本的出戰可能都不會有了,而且還會調高端軍事人才去前線抵抗,只要魏國死守,蜀國必定會因糧草不足退兵,加上兵力分散,魏國的防守壓力也會減輕很多,更容易死守,魏國沒人打的贏韓信、諸葛亮,但是能守住這兩人進攻的軍事人物大有人在。

如果把韓信放到東吳,韓信將與諸葛亮共同北伐,這跟諸葛亮隆中對兵分兩路北伐很相似,但是當時缺乏天下有變這個條件,所以兩人共同北伐,北伐成功步伐也會很艱難,即使是韓信、諸葛亮這兩位中國傑出的軍事家揮師北伐,也很難取得北伐成功,滅掉魏國,不是兩人能力不夠,是時機不對。我們來看看魏國當時的實力,魏國在曹家三代治理下,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百姓安居樂業,將士能征善戰,中國十三州,魏國佔據九州半,無論是從兵力、人才、國力、還是天時地利人和等優勢都在魏國,而魏國君主又是明君,魏國並非速亡之國。韓信、諸葛亮同時北伐,魏國兵力會被分散,韓信配合諸葛亮,不會像孫權那樣每次都狼狽而歸,前期兩人會取得一系列小勝利,當打到魏國重要城池時,魏國會採取守勢,諸葛亮面對司馬懿死守,鄧艾這時候也很可能會提前出現,面對韓信,即使鄧艾打不過韓信,但是用優勢兵力防守韓信還是搓搓有餘。所以再這段時期,任何人放在這個時代,都會顯得很平凡。

三國鼎立後期韓信切入,蜀國劉禪昏庸,蜀國勉強靠姜維支撐,東吳孫浩更加殘暴,東吳勉強靠陸抗支撐,此時魏國由司馬炎掌權,司馬炎前期相比其他兩國君主,算是不錯的明君。如果韓信投入到蜀國和東吳,結局是被宦官殺害,要麼就看著國家滅亡。如果韓信投入魏國,那麼就會領兵滅吳蜀,這時候韓信完全有能力滅掉這兩國,這時候出兵無論是先滅蜀還是吳,韓信完全有能力滅掉這兩國,這時候韓信有很多優勢。第一,東吳、蜀國人才不濟,勉強靠一人支撐,如果韓信派有能的統帥分幾路大軍攻擊,這兩國僅憑一人支撐,難敵數手,必定有一路會被擊破;第二,由於兩國君主昏庸,人才流失,民心潰散,軍心潰散,險要地勢防守力量薄弱,給敵人有機可乘;第三,蜀國、魏國此時面對魏國而言,除了有地利優勢,天時人和已經轉向魏國,再加上地利優勢防守薄弱,很難抵抗魏國的進攻;第四,三國之間國力懸殊過大,蜀國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國力開始走下坡路,東吳孫浩掌權後,國力開始逐漸下降,而魏國國力雖然也在下降,但是相比這兩國,魏國要遠超吳蜀,此刻打長久戰,吳蜀打不起。所以在這時期,韓信完全有能力一統天下,但是一統天下後,結局也一樣被司馬炎殺掉,如鄧艾一樣。

所以韓信在三國鼎立前期和後期,都能成就一番作為,但是在三國鼎立中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在三國前期,韓信沒有對手而言,除非是跟曹操為敵。袁紹、袁術、呂布、劉備、馬超等這些都遠不是韓信的對手,當遇到周瑜時,周瑜不一定能打得過韓信,但是防守韓信,還是沒問題。三國能跟韓信過招的人物,也就諸葛亮、司馬懿兩人,司馬懿雖說打不贏韓信,但是司馬懿的防守能讓韓信無計可施;諸葛亮與韓信對戰,首先可以排除韓信的奇謀,諸葛亮的防守太嚴密,韓信在諸葛亮面前根本沒有奇謀而言,如果韓信使用奇謀,我相信韓信會敗的很慘,司馬懿在諸葛亮面前就無奇謀而言,滷城之戰慘敗,張頜戰死,偷襲孟琰慘敗而歸,作為軍事謀略家的司馬懿對於諸葛亮都沒有絲毫的奇謀而言,韓信也一樣,奇謀是針對地方防守漏點進行致命一擊,這類人物往往是匹夫之勇,不懂謀略,不懂防守。諸葛亮與韓信正面打,諸葛亮有八陣圖,八陣圖是一中攻守兼備的陣法,這種陣法千變萬化,能抵禦各種進攻,殲滅敵人,八陣圖防守有餘,但是追擊不足,如果正面直接交戰,加上諸葛亮的神弩韓信必敗,會敗的很慘。

至於曹操拿來跟韓信相比,曹操更擅長軍事統帥,善於利用身邊的人才,至於親自帶兵打仗,曹操遠不如韓信、諸葛亮、司馬懿等人。


汐水柔情


如果韓信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說真的,他會被壓制的沒那麼出彩了。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武將時期

東漢末年,從一開始是武將的天下,呂布為什麼能得到董卓的喜歡,而且能名震天下?還不是因為有了天下第一的武力嗎?關羽張飛為什麼早期就能夠威名遠揚?還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力值爆表嗎?從這裡可以看出起碼早期韓信是不能出人頭地,不能那麼突出的。而且在三國早期有一個猛將帶出去,那得多威風呢。三國早期各個將領都喜歡單挑,不是看你有多會用兵。

諸侯爭霸時期

這個時期,一般的主公都會自己帶兵作戰,就是說身臨一線作戰。從來不會放兵權給你把握在一個人手中。而且極具有帶兵作戰才能的除了曹操,袁紹,孫堅之外,其餘人我不覺得會給韓信發揮其才能。可以說是不識人之明,為什麼沒有說劉備,抱歉,這個時期劉備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就不錯了,而且他如果有兵的話,會給關羽張飛。話說回來曹操他自己軍事才能本身就不低,而且從他建立政權到魏國兵權都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劉邦為什麼能給韓信帶兵作戰,全領兵權,是因為他本身沒有這個才能。至於袁紹,我覺得他更看重的是顏良文丑那種猛將,不然為什麼不會重用張郃。孫堅他本身從出道都是自己帶兵的,而且他手下更為可以信用的有黃蓋,程普,韓當等人所以我覺得沒必要把他那麼點兵權給韓信。至於如袁術,劉表之類的其他諸侯,兵權政權更是把握在世家手上,而且他們本身就沒有那種開疆闊土爭霸的心理,所以更不可能會重用韓信。

魏蜀吳,人才濟濟時期

到了三國時期,我們都知道魏蜀吳,如果恆信能投靠一方的話,那它的才能才有可能會發揮到。但是這個發揮也有一個度量,不可能給你發揮到了極致。因為我們看三國時期各大兵權都是掌握在君主手上。先說曹操這方,曹操可以說是謀士如雨,猛將如雲,而且掌握重要兵力的都是他曹世家族或者是夏侯家族的,所以說如果韓信在曹操這方只能說他的才能可以得到發展,但是沒有那麼光彩。

下面來說孫權這一方,從周瑜到魯肅再到呂蒙再到陸遜這四大都督。可以看出,如果周瑜在孫權邊,有周瑜,魯肅、呂蒙在的話,他可能只能領兵作戰一方。有可能等到預謀稀釋之後,如果周瑜在早期投靠了孫權,他的才能可能才會被髮揮到極致。因為孫權用陸遜也是無奈之舉。但是東吳水兵居多,韓信能不能指揮得了水兵爭霸天下,那還另當別論。即使是出兵與魏蜀兩國爭奪,但是我不覺得他能突破諸葛亮或者司馬懿的防線。

最後我們來說劉備這一蜀國的,我覺得韓信如果能想盡快發揮才能應該投靠劉備,但我不覺得劉備會一開始那麼信任他給他那麼大的兵權,而且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作用更大。再者,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可以領兵作戰,獨守一方。而韓信最主要的作用我覺得就是一個輔助的作用。

最後我總結一下,韓信以他自身的才能,不管放在哪個時期,他都絕對是頂尖的軍事天才,但是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在三國時期,各位君主可不像劉邦那樣,他們都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身經百戰能夠獨自領兵的,所以我覺得他們不會放兵權給韓信全權代理。這樣的話就限制了韓信的才能。所以說韓信如果在三國時期不會能盡情的發揮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