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而不是不以其他朝代命名?

穿越來古代


北洋海軍炮手造謠的,因為他就是個滿人,當然會這樣說。

如果按照他那樣說,明朝時的女真早就在當時成為漢人了,哪會來什麼女真或滿人這一說法。


看你的小蠻腰


在秦朝建立之前。中國大地就象中東或者歐洲一樣,是許許多多來源不同祖先不同的部族混雜居住的。姜羌的齊國與姬周的魯國、子商的宋國擠在一起,姬姓的晉國體內藏著白狄的中山國。更不要說周人最大的敵人楚國,一江之隔民俗語言信仰文字千差萬別。如果這樣持續下去,中國就只是象歐洲一樣的諸族林立之地。

直到秦朝建立,採取同文同軌之策,強行把諸族糅合為一,為統一民族的建立打下了基礎。但秦朝對其它國家更像是對待殖民地的態度,武力強行要求各國民眾無條件採用秦的制度信仰語言文字等等,很快導致各國民眾的激烈反彈最終滅亡。

於是未完大業留給了後起的漢朝。劉邦最大的優勢是,他和他的主要團隊都是楚人,但因為楚人公推領袖是項羽,導致劉邦嚴重依賴老秦人作為打天下的主力。劉邦後來連首都放在長安,因為相比楚人他還更信賴秦人一些。

這些就讓劉家天生就具有將中國人數最多的族群楚人和力量最強的族群秦人融合為一的優勢,待等到漢武帝獨尊儒術,把儒學根據地的三晉齊魯人也拉攏進來,漢族作為統一民族就已經基本成型。也就是說,我們這個民族實際上是在漢朝出現的。

雖然古代並不存在民族這種概念,也不存在漢族這個說法。但當漢朝滅亡後,無論中國人還是周邊國家都已經認識到,居住在這片故漢土地上的,已經是一個思想統一、信仰統一、民俗統一、文化統一的緊密糅合的族群,不因統治者的改變而改變,所以只能統稱為漢人。

另外,從統治者的利益來說。

漢朝是中原王朝統治面積最大的朝代,最大時北至遼東、西至西域,南至越南,東至大海。也就在同時,儒學在中國思想界的壟斷地位也正式確立,作為儒學根本的天下大一統理論開始深入人心。所謂天下大一統,就是一個圈。這個圈基本以當時,也就是漢朝國土面積為基礎。在這個圈裡的就是華夏,就是天下,就是皇帝統治區域,在之外的就是蠻夷、就是蠻荒、就是儒學無法企及之土。所謂入夏則為夏、出夏則為夷,這條文化分割線,基本就是漢朝的國境線。

所以,自此之後,所有有志於天下的開國皇帝們,只要還在利用儒學統一民心,就必須努力把漢朝曾經擁有的整個疆域,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或者至少是實為納貢的名義統治。

否則可以想象,你哪怕統一了整個中原,西域那邊也會冒出個統治者對你說,大家都在這同一個天下,憑什麼你是皇帝我就不是?

所以我們就可以想象,當年的宋朝皇帝們是多麼尷尬了。因為遼國、西夏都在這天下里,而且都自稱皇帝。更尷尬的是,從法理來說,遼國和西夏的統治者事實上都是前朝大唐正式冊封的節度使官員,反倒宋與前朝的繼承關係真是九道十八彎。於是到了元朝,乾脆就說江北才是漢人,江南只是南人。因為江北的法統繼承關係很清晰,天可汗唐朝皇帝冊封遼王為節度使,合法統治唐朝疆域,遼皇冊封金王,金皇冊封蒙王,這就是法統。至於宋皇趙家,那是誰啊,前一代神授天子唐皇陛下認識嗎?

同樣,這也是為什麼隋唐把腦漿都打出來了,也要爭先恐後地滅掉高句麗。因為高句麗所在的是漢朝故地,也就是天下的一部分。隋唐兩朝都是繼承自五胡,本來法統地位就不牢靠,如果還不能恢復漢朝疆域,你說你是天子,是天神認可的天下唯一的統治者,誰信啊。

因此,自漢之後,我們就只能是漢人。因為後世朝代的統治者不過都是在重複走漢朝的老路。而且統治者們為了自己的法統地位,還不得不反覆強調和確認自己確實在走漢朝的老路。所以天下就是漢朝,天下之民就是漢人。


乘風之豹


漢族或者漢人是明朝以後至民國時期逐步稱乎而來的稱謂,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繼承了漢族或者漢人這一稱謂。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今天,所有民族認同,所有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或華族、華人、華夏族、中國人等現代稱謂民族稱謂。

從夏朝起稱謂為華或者夏,華與夏共用、同意。也可解釋為華指中,夏指國,華夏指中國或者中央之國。人稱乎為華人或夏人或者兩字共用為華夏人。

而到了商代稱乎為商人,因為遠古沒有姓氏、族氏、國氏等,以地名山名或者江河為姓氏族氏或者國氏姓。

周朝前,周為商朝的諸侯國,周郡城主為周王或者侯。到了商末,周伐商打下商的統治權之後全國稱乎為周人,也就是歷史界稱乎為西周時期。周王將所有討伐商政權有功之臣,封其王,封其地的賞賜,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大諸侯國,後來大吞併小逐步形成了歷史的七國,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春秋戰國吧?所以七國的國人將自己稱乎為秦人燕人或者齊人,都是以國的帶稱來稱乎的,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分封制王朝周朝。

簡單的來說三皇五帝至民國時期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內戰,而所謂各民族是如何演生而來的大家用腦思考一下吧!大多因躲避戰火遷移或者是朝代更替躲避追殺形成的。


奚譽賢


我們為什麼是漢族?我想簡單從幾點說明。

一、最早我們的民族稱謂是華夏族,而不是漢族。華夏族是黃河及長江流域的最早居民,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大地灣文明和裴李崗文明。而命名華夏也是為區分當時的四夷、四方胡人。

二、自先秦以華夏族為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統一,在兩漢時期奠定了漢族的歷史基礎。當時兩漢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佔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華夏族也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

三、漢族的特點。

1、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2、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兼容幷蓄的態度。

3、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

四、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我想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我們為什麼是漢族了吧!


二十三號


這個漢朝不一樣

我們知道,第一個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是秦朝,但很不幸的是,這個秦朝沒過多少年就滅亡了。隨後出現的第一個穩定強盛的王朝便是漢朝了。漢朝是我國第一個穩定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對於各民族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而且在經歷了近千年的動盪戰爭之後,漢朝這個穩定繁榮的國家,讓人們產生了依賴性,相比於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但是充滿嚴法的秦朝來說,漢朝讓人們很自豪,所以漢人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是漢人”。



後世宣揚

真正確立漢人這個稱呼的時候,是在南宋和元末時期。這兩個時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外患嚴重。北宋靖康一役辱國喪民,元末時期農民起義,而漢朝有一個明確的特徵:北驅匈奴八百里。這個時期可以說是華夏民族對外戰爭的輝煌時刻,而南宋,元末時期正在被外族壓迫,所以高舉漢人旗幟便成了政治要求。


文化傳播

漢朝時期,雄踞世界,威震寰宇,漢朝因此聲明遠揚。對外貿易,絲綢之路等也讓漢人文化往外傳播,讓世界第一次瞭解到東方這個強大的民族,讓周邊的蠻夷小國一聽漢朝兩字,就會俯首帖耳。國人一提漢朝也會自信滿滿。“漢”代表的是華夏族的輝煌和光榮。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我不想說得過於複雜,不想牽扯過多的歷史進程,就三言兩語,五百多字把它說清楚。

一句話就是:華廈族是漢族的前身,也就是說,漢族是華廈族的後裔。

黃帝打敗炎帝,兩部落逐漸融合,形成了統一的華廈族部落。

劉邦滅秦,建立了“漢朝”。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都達到了鼎盛時期,與周邊少數民族的經濟往來和人文交流也日益增多。

在交流、交往的過程中,少數民族非常羨慕和尊重中原的燦爛文明。於是,在以後的交往中,他們把來自中原的“漢朝的———人”,稱為“漢朝人”。從此,我們華廈族就以漢族自稱。以後歷朝歷代都沿襲了下來,一直以“漢族”自稱。

雖然到了元朝和清朝,是蒙古族和滿族統治中國,但他們覺得中原文化(也就是漢族文化)比他們本民族文化燦爛、悠久、先進。就繼續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使用漢文字,學習漢語言。

不象印、埃等文明古國,外族入侵後,就徹底毀滅和否定了本地區的文字、語言等文化元素。而自炎黃流傳至今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被中斷過的、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

而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雖有過外族“入侵”的歷史階段,但漢族文化卻從未中斷過。所以我們今天還是識漢字,說漢語。

最後一句話總結就是:這也可以說是少數民族給我們這個民族的命名起了個頭:劉邦建立“漢朝”,少數民族就把來自中原的人稱為“漢朝的人”,去“的”字,就是“漢朝人”或“漢人”。於是我們處於中原的“華廈族”就自稱為“漢族”。我們說漢語,識漢書。我們是漢族。

原因就這麼簡單。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五十六個民族親如兄弟姐妹、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衡陽泉湖人歷史觀


中國哪麼多朝代、為什麼我們是漢族、說的話叫漢語,我們是漢人?而不是不以其它朝代命名呢?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自三大部落在中原溶合成一個名族後(華夏族),它就一直活躍在中原地區,最終發展形了東亞最大的民族(漢族)

,漢族在幾千年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並溶合了周邊很多的民族,它一直在發展的道路上越來越壯大除了元清外,其它朝代都是由漢族控制政權的,因為漢族是中國最大的民族,當然了也是主體民族。

為什麼我們要稱呼自已是漢族呢,而不外其它朝代稱呼自已呢,秦朝厲害吧、但是它存在的時間較短海外華僑在民國以前、一直稱呼自已是唐人,所以海外才有了哪麼多的唐人街而國內一直都以漢族漢人自稱,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海外華僑多出自福建及廣東,而福建人和廣東人多以盛唐而驕傲,所以他們走到哪裡都是以唐人來自稱的。

現在回過頭了說說為什麼我們要自稱為漢族呢,原因就是漢武帝把北方草原上最大的敵人給徹底的收拾乾淨了,哪就是匈奴,並且還佔領收復了很多失地,使得中國進入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強勝時期,哪句口號就能說明一切,哪就是犯我強漢雖遠必誅,所以我們從哪時起就已漢族來自稱了,我們的民族也正式定名為漢族,我們也就成為漢人了,這就是為什麼。


與風互語


漢人的稱呼自漢朝開始。漢朝時匈奴人已成為邊境的心腹大患,南北朝時北方都是胡人天下,匈奴、氐、羌、羯,最有名的是鮮卑人,他們先後建立各自已政權,漢人幾近滅絕。之後又有契丹女真等名族先後登臺表演,特別是蒙元滅宋,滿清滅明,從漢民族國家角度看就是亡國。這麼多的民族,除了羌蒙滿三個民族,其他民族哪裡去了?漢化了,變成漢族人了,就是大部蒙族人,全部滿族人也都是寫漢文說漢話。一個民族文字語言消失了,民族這個概念也就逐漸淡化直至消失。南方情況基本相同,古代也是蠻人住的地方,百越就是南方蠻人的統稱,現在也是漢族了。所以漢族實際是大雜燴,是各個民族混合而成的,稱中華民族最好。

為什麼現在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寫漢文說漢話呢?生戶力決定生產關係啊。地緣政治起了關鍵作用,古代漢族人話動中心就是黃河長江流域,這裡要雨有雨,要熱有熱,大米白麵養活了巨大的人群。於是生活固定了,城市誕生了。由於農業的發達,有了多餘物資,才能養活大量不事生產的閒人,他們是皇帝官員,地主文人。有的管理國家,有的呤詩作賦,有的著書立說,才能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物資潰乏,半放羊,辦搶竊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養不起眾多文人騷客,也不可能創造出與中原比美的文化。當先進生產力與落後生產力相較量,當先進文化與落後文化相碰撞,孰優孰劣一目瞭然。落後學習先進是必然趨勢,於是古代眾多民族也就逐漸溶入了體量比他們大得多的漢族了。


辛福先


漢族和漢人都是別人對我們的稱呼。清末歷史學家呂思勉說:“漢族之名,起於劉邦稱帝之後。”當代史學家呂振羽則說:“華族自前漢的武帝宣帝以後,便開始叫漢族。”

所謂華族,就是華夏民族。華,是一個形容詞,而夏,是中國第一個王朝,起於夏禹之子啟。所以華夏的稱呼大約來源於此。華夏也稱“夏”、“諸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原住民的自稱,以區別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秦統一六國以後,華夏的族稱仍然沿用。秦國雖然壽命很短,但因為統一了中原六國,聲名顯赫,所以四夷也稱呼中原人為秦人。但因為秦朝歷史實在太短,這個稱呼很快就用不上了,而現在的秦人,專指陝西人。

代秦而起的是劉邦建立的漢朝,他起於陝西漢中,因在漢江之濱,即定國號為漢,且定都西安,史稱西漢或者前漢。中間被王莽篡走了十多年,又由劉秀奪了回來,定都洛陽,開啟了東漢200餘年的江山。所以,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秦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這漫長的400年王朝歷史,為“漢”的名稱可以囊括整個華夏民族提供了歷史條件。這是個重要的因素之一,沒有時間上的基礎,比如秦朝的統一很短,我們族群的名字也不會固定在“漢”這個稱呼上。

另外,漢王朝國勢強盛,尤其在漢武帝時代,對匈奴的全力作戰過程中,更使聲名遠揚。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自然漢人說的語言就是“漢語”了。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徵朝鮮、服西南夷、收閩粵,與周邊少數民族進行空前頻繁的各種交往活動中,漢朝之名遂被他族稱呼為華夏民族之名。

而漢以後的所有朝代,都不具備時間和強盛這兩個決定性因素,唐朝很強盛,存在時間不到300年,周朝時間很長,達到800餘年,但那基本上是一個鬆散的分封國的聯盟,尤其中葉以後,基本上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所以它們都無法代替“漢”的稱呼。


秦之藍


其實這問題所涵蓋的思想層面很廣。這裡就簡單概述一下。

華夏文明思想的最巔峰時期,就是秦始皇統一神州大地的時期。這個時期華夏文明的思想文化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時候中原地區的農耕文明社會群體站在世界思想之巔!但是,秦朝太短促了,劉邦建立的漢朝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上完全繼承了秦朝的。漢承秦律,才有了四百年的大漢江山!

為什麼叫做漢族,當時華夏民族的政治核心集中在漢水一帶,劉邦也是被項羽封作為漢王!因此在劉邦建立王朝時,就把朝代叫做大漢朝了。這種情況在隋朝建立時期也是差不多。

漢朝是華夏文明形成思想統一後,存在最長時間的中央集權王朝,這就造成了一種華夏民族的習慣性思維模式。

看看西晉滅亡後一些匈奴部族後裔建立的王朝也有後漢王朝的情況,這就充分說明了漢朝的巨大影響力和積澱下來文化的作用。

再一點,漢朝是華夏文明核心精髓思想在神州大地發揚光大的時期。當時的社會思想是以法禮思想為基礎,以儒家思想為指導下的社會思想。這種綜合思想體系,是華夏民族最適合的社會發展思想體系。也是在中央集權管理模式下能夠讓華夏文明向深層次發展的思想模式!

在至今為止的兩千多年裡面,漢朝對於華夏民族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南北朝時期有後漢,唐朝滅亡後,也有後漢;北宋滅亡,金國的傀儡政權也有後漢王朝出現的情況。

其實,為什麼說中原地區的農耕民族被稱之為漢人,還是強大的華夏文明核心精髓思想是在漢朝獲得最大程度的發揚光大的!漢朝的幾次北伐匈奴以及對西域地區的文化輸出,讓漢朝這個名詞成為了中原地區農耕民族的代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