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前 言

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让人们感到措手不及。让原来“求而不得”的长假期竟然增加了一个多月,被迫“宅”使得各种无聊情绪充斥,职场人纷纷喊出:“我想去上班”!从疫情前的“不想上班,想要退休”,到现在高呼“我要上班”!这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加之全球经济萧条,灰犀牛牵手黑天鹅,企业压力剧增,裁员新闻频频爆出,我们是否迎来了一个无工可打的时代? 新冠疫情是否会加剧裁员风潮?面对2020年所带来的危机,“工作使我快乐”却成为不少人职场人的励志名言,反而关于延迟退休话题在这些危机下渐渐被淡化。

袭卷全球的“白色浪潮”

当你去日本韩国旅游时,经常会看到巴士司机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员、出租车司机......在许多国家满头白发的老人选择“退而不休”正在呈现增长趋势。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2012年7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发布了《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112012)》。报告显示,中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

报告认为,中国退休年龄偏低,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人社部原部长曾经指出,我国是目前全球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是65、67岁才退休。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在白头发人群越来越多的今天,从国家角度来讲,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大势所趋,提高退休年龄被认为是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危机和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的重要手段。

现在不少国家都已经延迟了退休年龄,

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甚至打算逐步将退休年龄延迟到70岁,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了全球的一个整体趋势。

无独有偶,现在法国的养老金体系已经无以为继,亏空达40亿欧元,预计到2025年的时候,亏空将达到约150亿欧元。可以说就是在靠政府发债维持着,已经形成了庞氏骗局。于是马克龙政府为了减轻“白色浪潮”对养老的压力也进行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在美国,不急于退休的最主要原因是钱没攒够。目前处于退休高峰的“婴儿潮”一代也就是指1946年到1964年之间出生的美国人中,45%的人没有退休储蓄,还有28%的人退休储蓄不足10万美元。美国劳工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显示退休人员10万美元的储蓄只能维持两年的退休生活。美国的退休金实行双轨制远远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一些国家还为老年人提供临时性就业机会,例如德国为55岁以上失业老人提供30个月的就业机会,而法国为60个月,通过政府、公共部门的岗位作为临时性就业机会;此外为鼓励私营企业雇用老年人,德法等国家还对雇用老年就业者的企业提供薪酬补贴或税收减免的优惠。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在中国老龄化进程当中,延迟退休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

欧洲出于人文主义关怀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多力所能及的就业机会选择,从市场劳动力规律出发,消除歧视保障老年群体劳动权益,还更多提供免费培训,切实提升了老年就业技能。如此看来,延迟退休成为了一项社会共同认可的大好政策。

延退先从女性下手?

越是先进文明的社会,越不需要以性别来做为差别对待的理由。目前我国养老金短期缺口仍然在可控范围内,未来养老金空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

2013年6月,由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已经搁置延迟退休政策。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找工作本身就已经非常困难了,下岗待业的失业人员不在少数,而当年龄大了之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没有经济来源也就无法缴纳养老保险,其中尤为显著影响的就是从事繁重劳动的一线工作人员。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在2019年12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论坛上黄奇帆建议延长女性退休年龄,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有望带来万亿元级的红利。

延迟退休从2012年提出已有5年时间。2012年6月,由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虽然只是提出“研究”两字,依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尽管方案没有出台,延迟退休事实上3年前已经率先在55岁退休的女干部和高知女性群体实施。

劳动力供求失衡的市场下,女性群体职业本身具有一定优越性,相对从事体力劳动少,女性更加注重个人健康,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看,女性寿命更长。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整个社会用于养老的支出会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就必然加剧养老基金压力和财政负担。延后女性退休年龄。我们也不能忽视在中国语境下,女性的特殊社会角色以及相关的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广场舞成为中国大妈饭后的休闲活动,因为噪音和场地问题,广场舞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当延迟退休开始推行,这样惬意的生活节奏将被打破,越来越多老人会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从中国国情出发,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情况、社会的接受程度,传统上女性一般会为了家庭在工作中变得无足轻重。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更高,她们也更愿意接受延迟退休,像很多女干部和一些技术性岗位的女职工,会比较注重身体素质,更年期对她们的影响不会很强烈,即使年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身体素质棒棒的,认为自己还可以在岗位上多干几年,也可以获得更多工资。相比坐等养老金,自己通过努力赚钱更加踏实、更加有成就感。

对比国外,法国大妈们喜欢呼朋唤友聚餐或者去购物,有钱的去旅行,没钱的也会聚在一起搞搞活动,国际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墨西哥、瑞典等等国家的男女退休的年龄都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促进了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地位平等,使得传统意义上女性退居二线的观念被颠覆,这些女性往往可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而不是成为面目模糊的退休大妈。

延迟退休的改革,至少在让女性和男性,在年龄方面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样职场上的女性,可以多创造5-10年的社会价值,女性在各行各业的成就肯定更突出,领导层的女性比例也更大,女性在社会上也更受尊重,更有发言权。

智能时代人类能干到多老?

如今可谓是50岁的人最为惶恐,40岁人群也焦躁不安,让他们再去和20岁“搬砖”的小伙子抢夺饭碗真可谓是难上加难。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必然趋势,对于退休年龄,是否以65岁为线“一刀切”,还是因人而异制定有弹性的退休时间,这也是值得各国政府深入调研的内容。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和威胁不言而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普及使用的人脸识别。

算法驱动创新时代下,扫地机器人出现、当前火爆的无人驾驶昭示着机器人能够轻而易举取代人的制造业,通过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教育、医疗各个行业,实现个性化远程云医疗。在科技演进之下,我们很可能迎来《黑镜》当中的记忆芯片、智能机器人。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人的寿命延长了。目前技术这么发达,机械化程度那么高,很多工作根本就不用干体力活,在农村很多60多岁的农民都是重要的劳动力,而且多工作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劳动人口年龄逐步减少,所以延迟退休只会对就业产生对冲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劳动力带来的变化。

劳动力如何使用?其实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相对灵活和合理的退休政策,兼顾到各类人群的利益。

随着互联网经济、智能化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精力充沛、专业知识结构较新的年轻人,延迟退休使身体相对日益衰弱、专业技术相对落后的老年人不得不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这可能会对企业生产效率造成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进步。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无论人工智能获得了如何的发展,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但机器永远只是在肤浅的模仿当中。人的价值在于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往今来有李白、莫言等不同风格的诗人作家,放眼中外有拜伦、托尔斯泰一代文豪,在对于世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 --- 价值观的建立上,人工智能永远是无能为力的。

对未来的预测:在瑞士、瑞典等发达的、创新指数高、人口少的国家,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工作的取代造成的伤害会相对小一些,因为对较少人口的福利负担相对较小、而较高创新能力的人口将较可能寻找到新的工作。但是,对美国、中国等大国,这种威胁很可能会造成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弹。

没有一辈子的铁饭碗,要学会未雨绸缪。当年老之际选择外出继续工作为自己的人生加筹码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生活不易,活在当下,谋定而后动

当越来越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投身于工作,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一点点完善之中。延迟退休不会在一篇发布通知以及一片掌声之中成功实施,也不会因为我们对于未来的那份忧虑之中消失。

延迟退休从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保资金缺口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等方面考虑。今年年初,自从政策提出引起各方极大争议,本来就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在现行经济压力下更为无奈,当今加班早已经司空见惯,而延迟退休这一政策执行无异于增加了劳动人口的比例。

一方面养老金的极大缺口也成为政府难题,资金缺口如何填补?另一方面劳动力增多所带来的就业矛盾凸显,宏观上来讲,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是火上浇油,就业人口增加了,而职位没有增加。但是年轻人并不直接承担全部的压力,而是全年龄段来承担。到底哪种退休制度能够达成社会效益与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平衡点?在面临政策来临之际,平凡如我辈的每个人又该如何应对保住饭碗才是稳妥之计?

由于体力和经验的差异,适宜老年人的职位与适宜年轻人的职位重叠并不多。各行各业的一线,例如快递小哥、银行柜员、IT码农、审计民工都是要拼体力的,年纪大了干不了。反过来说,很多需要业务经验的管理职位,不是年轻人能胜任的。所以,延迟退休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的人员更替变慢。此时,

相比于长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一线员工而言,脑力劳动则能够获得更长远的认可和收益。

网友质疑:“随着退休制度的改革,若干年后,就会出现一个奇观,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而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从而也会牵连到对于年轻市场的就业压力随之增大。

延迟退休政策从妇女开始逐步推进,养老金缺口也会被填补。我们每个人都会为垂暮老年时的生活保障而担忧,在面对延迟退休政策来临的时候,不应该是整日愤懑不满、忧心忡忡,我们能做的是从长远角度来考虑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做储备。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在老龄化进程当中,我们可能无法扭转这一局面,特别是迎来了人工智能威胁之下,如何充分利用老年人才,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才是最终目的。在要实现这个目的,离不开每个阶层每个人每份力量,鼓励老年人充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同等享受到社会福利,并不断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政策不断推进,接受机器人的创新使用,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机械化重复操作,即使白发苍苍,也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那时候,政府以及整个社会也会形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就业指导以及免费的就业信息服务,“白色浪潮”危机也会迎刃而解。

尾 声

疫情尚未完全结束,职场人急于放飞自我,不仅是对现实生存的无奈,更多的是对未来自身价值的期许。对于“延退”新政话题似乎不再敏感,让大家重新思考延迟退休会产生的结果。活在当下,在工作中找回充实与快乐。

所以,延迟退休现在别当回事儿。

新冠疫情下,被“想上班”情绪充斥,“延退”被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