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次失利,好的211大學感覺沒有希望,去普通大學還是復考?

緣起緣滅人中之


建議去普通大學。

1、已經兩次高考失利了,為了好的211再去復讀,這壓力會非常大,復讀一年你的高考壓力就會增加一倍,壓力大會導致兩種情況,要麼超發揮,要麼發揮失常,現實中還是發揮失常的概率要大一些。

2、再去復讀,又會浪費一年的時間,因為之前已經晚了兩年了,這樣對以後的發展也不利,對後續成家立業的壓力也會增加。

3、本科可以先選擇一所普通大學,利用大學四年時間爭取通過考研上一所好大學,也不失為一種策略,雖然本科學校是普通大學,如果研究生是所好學校,以後的工作就業也不成問題。




大鵬展翅向天笑


我本人也是復讀過一次但考的也不理想所以最後上了一個普通大學。因為我知道復讀的壓力和自己的水平,其實我復讀一年是想給自己一次機會,如果再來一次可以上一個理想的大學那是一個很圓滿的結局,如果依舊不行也沒有遺憾了,我一開始是這麼想的。在我進入大學後,我發覺儘管在普通大學裡,但是依舊有很多資源和機會。


我承認本科學歷很重要,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你堅持下去就可以見到結果的,你復讀了兩次,就說明很大概率上第三次其實結果會差不多。逆襲成功的人是有,但是不多。我之前也幻想過,但事實上發現通常成功逆襲的人本身是有很強實力或是天賦的,只是之前沒有得到展現而已。在大學裡你可以考各種證書、各種技能,然後升學考研或是出國,或者畢業之後創業。大學只是你通往人生各條路的一站而已,人生的際遇總是妙不可言的,不必執著一個結果,往前看總會有更好的事情等著你。

應聘時我認為比起學歷公司更注重的是個人的能力和價值。如果你能在以後的時間裡像以前一樣不斷努力肯定可以在大學裡變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人的學歷很加分但是時間亦是一個人的資本,你已經花了兩年時間復讀,復讀不僅是一件花錢的事還佔你最青春的一年時間。時間是很寶貴的,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終的決定權在你手上,誰也不能幫你選擇你的人生道路。不管是哪個答案,選那個不會讓你後悔的。


Flora0819


去普通大學,再考個自己喜歡學校的研究生。

我自己親身經歷,我高考三次。第一次應屆,考的高職。復讀,因為家裡比較困難,選擇了我們這裡的二中復讀,高考分數較高每月還能領錢,一年的復讀沒花家裡的錢,但是卻耽誤了一年,考了個專科,還是調劑,不甘心,又去復讀,去了母校一中。壓力很大,最後剛上一本線,走的二本,還是調劑專業,不順啊,只能這樣了,高考真的很難順意。如果第一年走高職,我已經畢業,可以專升本了,再考研,可能比現在要好。

現在情況是等我畢業後,也不分配了,必須自己考工作,我們是書呆子類型的,對於面試又是吃了好多虧的。據說比我早一年畢業的都分配到高中教書了。

早一年,機會更多。


我愛春天666


2次都失利,可想而知你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每個高考的孩子都不容易,當然考上211是好的,但是畢竟你也努力過了,上個普通大學沒什麼不好的。繼續努力仍然可以通過考研等實現你的重點大學夢!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他走去,靈活應對,加油!


筆墨無聲


十多年前,我有幸從一所普通初中考入本市重點高中重點班,並且遇到了高中時代的同桌小A,一個每天揹著空書包回家但是總能考年級前十的學霸。從他身上我得出的最大結論就是,即使我每天不睡覺,我也不可能達到他那樣的高度。

大學畢業走上講臺這麼年來,又再一次用另一種身份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

高考作為一種國家級的人才選拔性考試,不管世人如何詬病它為所謂的應試教育,但作為老師來看,其實高考成績還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的!

雖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從極大的概率上來講,成績所反映出來的就是學生所具有的能力,努力只可能是讓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但遺憾的是,我也不得不說,要想突破自己能力的上限,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年代,我不知道兩年的青春對於題主來講到底意味著什麼,我也不知道去到一所所謂“好的211”到底對於題主意味著什麼。既然已經失利兩次,為何不試試別的道路?

這個世界早已不是n多年前那個只有華山一條路的世界了,就像十年前很少有人會想過自媒體這件事!

願題主早日明確自己的未來方向!



班主任S老師


借用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的教育經歷來回答你這個問題,他大學讀的是山西農業大學,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大學了,但是最終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努力獲得了現在的成就。不管他其他方面如何,至少這個案例可以證明,一個人讀的大學如何,與你未來會怎樣沒有太大的關係。

還是建議你去普通大學就讀吧,不要再復讀了。畢竟已經失利2次了,再復讀下去意義不大。今時不同往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會,國家包分配工作,一個人考上了大學,相當於這輩子已經擁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了。所以有的人會一直連續考七八年就為了考上大學。但現在這個時代機會很多,希望很多,並不是說你上一個普通的大學就一輩子完了,更不是說你上了211、985,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只要自己肯努力,未來有無限可能。





醉裡挑燈舞劍


高考兩次失利,好的大學進不去,如何選擇成了眾多學子的一大難題,現就如何選擇,我講幾點:

  1. 端正心態。對於兩次都失利的同學來講,心態很重要,兩次失利,對於有的同學可能難以接受,畢竟自己參加了兩次高考,自己也努力了,但是最後卻沒有成功上岸,心裡肯定會很難受,也可能第二次的成績沒有第一次的好,所以首先要端正心態正面面對。
  2. 正確選擇。對於兩次失利來講,就自己現在的分數,要好好選擇一個好的大學,如果說分數夠了,能上本科就上本科,哪怕他是三本院校,畢竟也是本科,但這有一點,也是本人親身經歷後的感受,那就是能上公辦不上民辦,能上本科不上專科。為什麼這樣說,很簡單,公辦畢竟是國家建的,畢業之後相對比較好一點,因為有的單位或者公司在招聘的時候,會註明民辦院校不包括在內,所以這一點公辦比較好。至於專科,很多時候在公司單位招聘時,會最低本科學歷要求,所以這時候專科學歷會很難受了。
  3. 堅持下去。對於一般學生來講,211/985這樣的院校是著實難考,特別是成績中游的這些學生,要想考上重點,很難,但是成績不好也有成績不好的辦法。那就是選擇之後堅持下去,哪怕是上一個大專,只要你仍舊抱著學習想成功的態度,最後可以升本,類似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只要自己想成功,必定會有辦法。

希望以上三點可以幫助各位學子!


花前月下孤芳自賞


高考成績出來後,幾多歡喜幾多愁。看著同學們收到了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個個欣喜若狂,而自己的分數卻比較尷尬,進入了兩難選擇階段。

這是每年高考許多同學都會面臨的問題,那麼到底如何選擇呢?

目前來說,上一所心儀的大學,不僅僅是考生們的願望,更是許多父母的願望,他們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可以理解,但是若考生揹負著父母太多的期望,難免會造成無形的壓力。雖然說有壓力就有動力,但是壓力過大,總會讓人喘不過氣,結果可能會更失望。


對於“高考兩次都失利”這個問題,如果你更多的是揹負著父母的願望,那麼我建議你不要復讀。由於你已經復讀過一次,基本可以排除發揮失常,而是你壓力太大了,很難不保證你下次考試再次失利,這樣一來可能對你心靈造成更大的創傷。

如果你內心篤一定要考上更好的大學,那麼你可以再次去復讀,但前提是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更不能有“萬一再沒考上會怎麼怎麼樣”的情況,平常心對待。平常心並不是說不用努力,一定要努力奮鬥。




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考上211大學,去普通大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第一你節省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你可以創作更多的價值。第二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文憑固然很重要,但是工作上能力還是占主導地位。第三,相對來說你可能會更加自信,不會被他人另眼相看。

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成功的路上無捷徑。


萌檬龍籠


可以感受到,你很想讀211。我的建議,繼續復讀。

第一,年輕就是本錢,年輕又有明確目標更可貴。

沒有目標的行為,都是浪費生命。你已經參加了兩次高考,可見你有追求有行動,你一直在努力,只是離目標還有距離。通過兩年嘗試,基本知識掌握的更紮實了,加上應試經驗,取得好成績不是夢。

你還年輕,還有試錯機會,奮鬥的過程也是一道風景線,同時歷練人生,這將是難得的收穫,對於你的人生而言將是無價之寶。

第二,想取得成功,貴在堅持。堅韌的意志是優秀品格。曾經有學生為了進入清華而放棄北大,就是他定好了目標併為了目標矢志不渝,最終圓夢了。正所謂千金難買心頭好,不喜歡就別將就。

第三,要做到總結經驗,認真複習,排除外界干擾,從容面對。堅定信心,211並非高不可攀,相信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帶汗水的果實更加香甜!


學渣的春天


關於你的問題,我覺得你必須不能草率下結論。

因為現在的大趨勢是人才專業化,有很多的道路必須要本科文憑作為敲門磚,研究生也沒用。

此時也許有人會出來槓我,說之後還可以考研,我想知道你真的懂現在是怎麼回事嗎?那麼多的招聘節目都不看一下的嗎?如果你可以在本科爭取到一個好學校,再加上一個能堅持下去的專業,前途是什麼?考研,如果說是本專業深造還好,相當於是深造了,那如果是跨專業呢?成本有多大你真的懂麼?

所以,我絕對不推薦你草率地因為準備以後考研而決定自己的高考結果。

多和父母交流一下,很多時候父母說的都是很準的,我當初沒有聽母親的話,一意孤行的結果,就是最後驗證了母親話語的正確性,她們活多了你幾十年,說的不一定正確,但起碼能保你有個不太差的未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回覆,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