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改廁“改”出鄉村新風貌

“真沒想到,政府會補助我們修廁所。”家住康縣望關鎮葉灣村下河壩社的黃彩紅一邊碼磚一邊高興地說,“我們世世代代的‘土茅坑’終於要變樣了。這次我嚴格按照鎮上的要求,修建了三格化的化糞池,而且還要給屋頂和牆體貼上瓷磚,建好標準化的衛生間。”

據康縣望關鎮葉灣村駐村幹部王旭東介紹,這次“廁所革命”,不要求一定要修建“水衝式”的標準化衛生間,各村結合村情實際和群眾意願,科學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做到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建設方式採取群眾自建政府獎補、委託工程隊統一施工或購買安裝成品等方式,全力推進改廁任務的落實。

“等把廁所建好了,我還要在衛生間裡安裝洗臉盆,準備好香皂或者洗手液,便於洗手。”黃彩紅笑呵呵地說,“我們也要學習城裡人的生活方式,講究衛生,樹立文明新風。”

改廁不只是完成工作任務,更要造福老百姓。“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開展以來,我們經過宣傳、培訓和實踐,上至領導幹部,下至改廁農戶,每一個和農村‘廁所革命’有所關聯的人都從正宗的‘門外漢’變成了合格的‘土專家’。全鎮堅持在推進中改進,既保證技術要求又滿足群眾需要,要讓村民的‘方便’更加方便。”康縣望關鎮鎮長何星亮說。

“自今春改廁工作開展以來,全縣的父老鄉親們積極性都很高,全家老少齊上陣,挖坑、和砂灰、碼磚等等,有‘板’有‘眼’地穩步推進‘廁所革命’。”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富學說,“康縣的改廁工程,以實用為主,以推進鄉村文明建設為關鍵,在解決‘如廁難’問題的同時,又有效地阻斷了病菌傳播源。”

“廁所革命”改變的不僅是“方便”問題,更是思想觀念問題。日前,《農民日報》社政法部副主任李朝民在朋友圈看到康縣農村如火如荼的“廁所革命”後,高興地說,“廁所雖小,但誰也離不了,牽著民生、連著文明,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康縣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過程中,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採用多種形式激發農民改廁的內生動力,變‘要我改’為‘我要改’,把‘廁所革命’這件民生實事辦到了農民心坎上,真正實現了把好事辦好、讓農民滿意。”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樸素的民間俚語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公共文明的迫切需要。黃彩紅家的廁所改建只是一個縮影,連日來,康縣全力高標準推進農戶衛生廁所改造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總監:肖志和 監製:馮麗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