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子已夠34億人住,還投48萬億新基建,房地產行業是寵兒?

疫情過後,春暖花開,一切又恢復了生機與活力,就在近日,全國24個城市發佈了投資計劃,涉及金額高達48.6萬億。

疫情期間,全國的實體經濟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對於現金流的房地產行業來說,更是苦不堪言。這48萬億大基建資金的到來,對開發商來說是一針強心劑,房地產行業沸騰起來了,認為“08年四萬億”風光即將重現,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中國房子已夠34億人住,還投48萬億新基建,房地產行業是寵兒?

48萬億是24個省市區公佈的未來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是未來3-5年的投資計劃,2020年實際上是8萬億。

這次48萬億新基建的主要方向是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七大領域,房地產行業並不在這其中。

2020年重慶市級重大建設項目924個,估算總投資約2.72萬億元。其中與地產相關的項目有218個,佔比23.6%。其中61個房地產項目、34個園區開發項目、47個商貿物流項目、13個鄉村振興一二三產融合項目、60個旅遊度假類項目、2個醫療健康項目、1個文化體育類項目。

而在61個房地產項目中,有41個項目在重慶主城,剩下的20個在各個區縣,基本都有涉及。

這些地產項目落地之後,會對房地產行業有衝擊嗎?有,但是衝擊很小,2018年至2020年重慶要實施棚戶區改造13.7萬戶。棚戶區整改期間,將會有一大批棚戶區的居民產生購房需求。但有利有弊,2020-2022年,有消息稱重慶要實施2275萬平米的老舊小區舊改。舊改會壓制一定的購房需求,讓原本打算換房的客戶因為舊房改造後又能繼續居住而放棄換房。

中國房子已夠34億人住,還投48萬億新基建,房地產行業是寵兒?

這筆新基建的資金不會過多的流入房地產行業,會不會造成住房緊張?據資料顯示,我國的空置率為21.5%, 1線城市 17年 16.8%,二線城市 22.2%,,三線城市 21.8%,較以前的數據有提高,與之同跑的還有房價,從2008年開始,房價一直持續增長,直到近年來才被國家調控穩住。

2016年數據顯示,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40.8平方米,15億人每人平均40.8平方米,如果擠一擠住34億人完全沒問題,對於現在14億人口來說也是綽綽有餘。但為何至今還是有許多人無房可住?中國的二手房的確很多,但是這一部分空置的二手房掌握在擁有多套房的業主手中,而這些業主並不著急出售自己名下的房產,使之沒有很好的利用。

中國房子已夠34億人住,還投48萬億新基建,房地產行業是寵兒?

盤活二手房市場對解決住房緊張的問題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堅持“房住不炒”的大基調,穩住目前房價,讓房地產市場無利可圖,炒房者退出市場。出臺房產相關的稅收,增大多房者經濟壓力,出售名下多餘的房產,盤活二手房市場。

48萬億流入市場,是為了新基建,而不是為了支持房地產,房地產行業在目前形勢下,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維持現狀,盤活二手房市場就是最好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