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原創 樓小姐 層樓 2019-02-20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杭州房價究竟高不高?有沒有泡沫?房子是不是造得太多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有太多的經濟指標變量,或許永遠也爭論不清。不過,今年春節我去大阪轉了一圈,卻發現這座城市,是杭州最好的的對標。

為什麼?因為大阪和杭州GDP總量相當,大阪的城市化又先行一步,它的路徑值得我們參考。


PART 1

大阪市是日本第二大城市。

以大阪為中心的京阪神都市圈,總人口約1877萬,在日本也僅次於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約3680萬)。

巧合的是,在大阪生活,和杭州頗有相似之處。

95後杭州人小王,曾在大阪工作一年,各方面都很適應。在他的眼中,東京很像北京或上海,大阪則更像杭州。

“相比東京,大阪的生活節奏遠沒有那麼快。除了市中心的核心區域,馬路上也不算擁擠。大阪人比較熱情,生活幸福感還挺強的。”

我們再來看幾項數據的類比。

大阪市的面積在日本也屬於比較小的,僅為223平方公里。跟杭州的江乾區(200平方公里)最接近,75個大阪才能拼成一個杭州。

大阪的人口,也只有268萬,且多年來變化不大。而杭州,剛剛在2018年末首次達到980.6萬人,晉級千萬不是夢。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大阪標誌性的摩天輪

再看GDP總量。

2017年,大阪市GDP約合人民幣1.25萬億,杭州當年的GDP剛好也是1.25萬億,兩者精準相當。

但人均GDP差距就大了。2017年,大阪的人均GDP為69515美元,杭州為19637美元,大阪是杭州的3.5倍。

儘管從人口來看,杭州距離1000萬的超大城市只有一步之遙,而大阪遠未達到,但兩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還是有差距。

無論大阪鬧市街頭堪比香港、高度繁華的商業,還是由地鐵和JR鐵路構成、交織如迷宮的便捷立體交通網絡,以及安全有序、整潔乾淨的城市環境,大阪都有優勢。

不過在粗略的表象上,國人的感覺可能不明顯。

大阪街頭的高樓沒有想象中的多,外立面也以樸淡的黑白灰為主,看上去平平無奇……


PART 2

大家知道,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之後進入長期經濟低迷,被稱為“失去的20年”。

在巔峰時期的1989年,銀座四丁目的地價是每坪(約3.3㎡)1.2億日元。若把東京的地皮全部賣掉,甚至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最近五年,借力於東京申辦2020年奧運會成功,日本的房價有所回漲。去年漲幅最高,大阪漲了6%左右,京都上漲約10%,之前每年約漲兩、三個點。

而大阪如今的房價,只達到了巔峰期的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因此這兩年,在大阪買房子的中國人也不少。

比如中國人最愛買的大阪市中心小戶型公寓,位於梅田、難波等。使用面積20㎡左右,二手總價約70萬—80萬人民幣,折算下來3.5萬—4萬人民幣/㎡。日本不算公攤,實際單價還能再打個七、八折。

地段外圍些的公寓,價格還要再低兩到三成。

如果拿杭州的南星橋和申花對標,大阪市中心房價大約只有杭州的一半。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大阪街頭景象

中國人之所以在大阪買買買,大多看中的是不高的門檻和不錯的租售比。一來大阪的公寓普遍小巧玲瓏,單價和總價都不貴。

以100萬人民幣的總價而論,在杭州已買不到市中心的40年產權酒店式公寓,而大阪買房還都是永久產權。

二來,在大阪買一套二手公寓出租,扣除管理費等成本,淨回報率為5%左右。如果地段核心,單價再高一些,淨回報率約4—4.5%。畢竟杭州住宅的租售比,只有2%左右……

這類小戶型公寓,多為普通工薪家庭的首選。

近年來,隨著日本越來越開放旅遊市場,有些資金實力更雄厚的投資者,開始瞄上總價數百萬人民幣的一戶建,買下做民宿。

同樣在大阪,如果購買一戶建,託管給專業公司運營民宿,淨回報率約為6—8%。

不過,在海外購置房產,也容易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和風險。

比如這幾年日本房價已經漲了一輪,再買房需要謹慎一些;中國人買房可能會無法貸款,對資金要求較高;而隨著日本去年6月實施新民宿法,如今民宿數量已經銳減,今後想再買房運營民宿,也將受到嚴格限制……


PART 3

這裡又涉及到一個極富日本傳統特色的話題——一戶建。

所謂一戶建,即獨棟住宅,大致相當於中國的小別墅。由一個小院加停車場、部分私有道路,2至3層的小樓構成,土地面積約為數十到數百平方米不等。

中國人對一戶建的最初印象,始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亞洲的動畫片——《機器貓》、《櫻桃小丸子》和《蠟筆小新》

住兩層小獨棟,前有庭院,後有花園……童年的我們,以為全日本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奢侈。

這一次,趁著遊歷京都的機會,我提前預約中介,親身探訪了兩套一戶建。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我探訪的一套京都清水寺旁一戶建,百年老屋

川端康成說:“京都是日本的故鄉,也是我的故鄉。”

這裡擁有眾多幽靜的古剎與神社,驚人的古建密度讓它成為最具文化氣息和古樸韻味的城市之一。

清水寺許願觀櫻,千本鳥居參拜稻荷大神,祇園觀看京都八藝,再到花見小路租一套和服,踩木屐踏碎步,感受古日本風情……

去年初,薛蠻子就買下了京都的一條街,整整11間老町屋。

我探訪的其中一套一戶建,地段好極了,就在清水寺旁800米。兩層小樓,土地面積165㎡,建築使用面積152㎡,掛牌價約合人民幣930萬元(地價加上房價)。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百年老屋的內庭院

神奇的是,這房子建於1911年,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屋。儘管看上去有些老舊,但房子內外的完好程度,讓我對日本人愛惜物品的態度再一次印象深刻。

這套房子是六室戶,如今主人將其一分為二,三室自住,還有三室則用作民宿。

屋內整潔乾淨,井井有條,各項設施一應俱全,並自帶一處閒情逸致的內庭院。入戶玄關不大,但地上仍放了多個憨態可掬的小玩偶。還有一個很迷你的玻璃魚缸,魚兒在其中嬉遊,頗有生活情趣。

和女主人微笑告別出門,中介悄悄告訴我,這家的男主人還是京都大學的老師呢。


PART 4

在大阪和京都晃盪一大圈,我一直在想開頭那個有意思的問題。

為何日本人多地少,還有大量不適合造房的山地,但日本居住仍能以獨門獨院的一戶建為主流?

京都和奈良可以另當別論,它們是很特殊的存在。

二戰時期,正是在梁思成的建議下,京都和奈良才得以保護,免遭美軍戰機轟炸。作為保留盛唐洛陽遺風的古都,兩地基本見不到高樓,放眼望去都是一戶建或低層矮樓。

我查了一下,京都的城市建築限高為35米。也就是說,房子最高只能建到11層左右。放眼望去,幾乎只有在JR京都車站附近,會建一些接近10層的酒店等。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京都街頭景象

再看日本其他城市,1363萬人口的東京是獨一派。這個2017年GDP達上海一倍多的超級大都市,如同摩天大廈的汪洋。不過,很多人還是喜歡住都市圈的一戶建。

而其它大城市,無論大阪還是名古屋,只要從市中心略微往外走,一戶建也仍是住房主流。

我輾轉詢問了大阪的資深房產從業人士。

對方告訴我,在大阪北面的傳統市中心梅田,基本都是高樓,沒什麼一戶建。再到大阪南面的新興市中心難波,會有少量一戶建,價格也比較貴。

從梅田所在的北區,和難波所在的浪速區再往外,一戶建就開始大量出現了。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從難波俯瞰大阪,建築高度一覽無遺

大阪共設24個區,北區面積10.3平方公里,浪速區4.4平方公里。加上位置核心的福島區、西區、中央區,這一大阪的市中心總體面積約35平方公里。

大概就杭州下城區那麼大一塊區域吧!

相當於說,整個大阪市,除了中央約20%的區域,其餘都以一戶建和低層住宅為主!吃不吃驚意不意外?

比如浪速區南面接壤的西成區,就建造了大批一戶建。由於離市中心近,房價相對便宜,這一帶煙火氣十足。很多白領和學生都居住於此,也是傳統的日本人密集居住區。

再往外圍走,比如大阪市東南面的生野區和住吉區等,一戶建更主流。

如果再擴大到大阪府範圍(大阪府相當於我們所說的省,下轄33市,大阪市是其中之一,相當於大阪府的省會),一戶建的存在就更普遍了。


PART 5

當然,一戶建在日本的流行,也有歷史原因。

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島國,由木板或輕型建材搭建而成的一戶建更安全。即便地震,建材掉下來也砸不死人,在以往多次地震中已凸顯它的功用。

此外,由於人多地少和一戶建風行,事實上,大城市的一戶建也常略顯侷促,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寬敞。

比如在大阪,一戶建的土地面積50—70㎡很正常,只帶很小的庭院甚至沒有。樓間距一再縮小,建幾層也有嚴格規定,不能遮擋鄰居的陽光。

而正是基於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居住需求,日本類似於香港,也在戶型佈局、收納設計等方面做得很極致。2010年我第一次去日本時,住過希爾頓,當時還是挺震驚的:房間怎麼那麼小……

聯想到國內城市,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樓市圖景。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京都的一戶建內,尚能擁有如此閒情逸致的空間

比如日本的最高建築就在大阪,名為阿倍野Harukas,樓高300米,一共60層。而從世界範圍看,全球最高的10座摩天大樓中,7座在中國。日本這幢樓甚至擠不進前70名……

相比之下,國內城市即便遠郊都愛造大高層。比如杭州,東至大江東,西至臨安,動輒武林門三、四十公里開外,照樣一片片密不透風的高層大社區。

從人口密度來看,大阪市約12018人/平方公里,即便以大阪府來計算,也約4662人/平方公里。再看上海,人口密度約3810人/平方公里。

杭州則約582人/平方公里,只佔到大阪市的5%,大阪府的12%……

再說個人感受,國際大城市還是國際大城市,人流如織不是蓋的。在大阪的梅田、難波兩大中心,由JR鐵路、地鐵、其他電車和公交、出租車等構造的交通網絡,真有點像迷宮。

不熟悉地形的遊客,光要搞清楚這些不同的車站,就得花兩天時間。

GDP相當,人口密度20倍,房價才一半!杭州樓市的鏡子是大阪?

美麗的一戶建

地鐵的擁擠程度不必說了,就算類似於城際輕軌的JR鐵路,每天的班次和客流量也很驚人。大阪到京都約45公里,乘坐JR列車,只需30—45分鐘,兩地通勤十分便捷,完全就像在同城。

大阪的夜生活也相當熱鬧。某天凌晨12點,我去居酒屋吃夜宵,只見街頭人來人往,還有路邊樂隊在演唱。居酒屋裡清一色都是來喝一杯的日本年輕人,好嗨喔。

而從大阪的發展歷程來看,儘管密集人口和有限土地形成了相當大的矛盾。但最終,CBD建高層、外圍一戶建等低密為主的城市格局,也證明了完全沒問題,房子是夠住的。

那麼,我們可能也要反思一下樓市模式了。

想想看,大阪的面積只是杭州的七十五分之一,人口密度是杭州的20倍。

如此高密度,依然能讓住在郊區的人“以時間換舒適”,大量帶花園的一戶建成為主流選擇。地域廣闊的杭州,是否有必要一定模仿香港模式,把遠郊也變成一片鋼筋水泥森林?

或者,我們有沒有計算過,杭州合併臨安之後,80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積,如果住宅都以高層為主,需要填充多少人口?

也許再過十年,我們才會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